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466 0
2010-09-16
2009年12月31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虽然仍是“农”字当头,但更强调“统筹城乡”,一号文件中的“城”字出现达45次之多——这十分清晰地突显,同时这一次考察调研也强烈地印证:就“农”论“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统筹城乡将为民营企业和整个“三农”迎来发展的春天。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首先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但极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而且也事实上催生了一大批乡镇企业,进而带动了城市和工业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乡镇企业这一支突起的异军,尤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吸收,中国的改革开放或许不会有后来的顺当,如今相当一部分优秀民营企业,前身都是乡镇企业。
  时过境迁,由于种种因素,更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演进,乡镇企业已淡出历史舞台,包括“乡镇企业”这一略带有城乡二元歧视色彩的名称,都已经快从日常的话语中消失。但企业在农村的存在并没有淡出,相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企业在“三农”领域的作用变得更加突出,乡镇企业去了,民营企业来了。
  那民营企业目前在县域经济和农村的存在是怎样一个情形呢?7月中下旬,全国工商联扶贫和社会服务部与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队同赴甘肃与宁夏,一是为“民营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中作用研究”进行课题调研,一是为“村企共建扶贫工程”试点工作进行调研。一路上耳闻目睹,实地考察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对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和农村地区的巨大作用颇有印象,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而且在县域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可简单谈五个方面:
  一是民营经济成为当地传统产业的主要载体和税收的主要来源。临洮县民营企业经营的特色产业主要是建筑业、淀粉加工和花卉生产。建筑企业18户,占4.7%,拥有雇员5万多人,资产总额为10亿多元。仅腾胜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从事马铃薯加工的企业就有总资产2亿多元,固定职工300人季节性从业人员5万人。三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兰花,年产值3500万元,蝴蝶兰产量85万株,占全国总产量的6%左右,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占地面积410亩,注册资金2000万。广河县的皮革、毛纺产业发展壮大,全县共有皮革企业12家,资产总额3.75亿元,全年完成产值4.5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36亿元,利润3440万元,上缴税金1599万元,占民营企业上缴税金的54.5%;共有毛纺企业18家,拥有固定资产1.29亿元,年加工羊毛3.3万吨,实现产值3.1亿元,上缴税金710亿元,占民营企业上缴税金的27.2%。
  二是民营经济在拓宽发展领域中优化了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临洮县民营经济已由最初的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业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筑建材、水电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等领域拓展,由较为单一的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转变。目前,建筑建材、洋芋淀粉加工、畜牧养殖、铝电开发、花卉生产已成为全县民营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70%以上。广河县民营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旧设备,上马新设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向多行业宽领域发展。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引进了康广铝型材、新民滩水电站等新项目,填补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空白,全县民营经济逐步形成了毛纺、皮革、水电开发、金属建材、清真食品5大特色产业。民营经济在拓宽自身发展领域、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全县经济结构,加快了经济转型步伐。第一、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改善。
  三是民营企业拓宽农民劳动就业和增收渠道。由于当地的条件,农村就业结构不合理、剩余劳动力日渐增多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而发展民营经济,提高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无疑是当前就地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途径之一。民营经济在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后,直接反哺于农业,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而且拓宽了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到2009年底,临洮县在建筑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带动下,实现劳务收入5.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5元。广河县民营企业达1318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其中大部分从业人员为县内剩余劳动力。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张,其辐射力促使农民从事社会服务、餐饮、运输等新型产业和企业,使剩余劳动力转换身份机遇增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四是民营经济在壮大自身实力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当地建筑业始终一马当先,从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起步,到90年代的发展壮大,再到当前的稳大增强,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2009年底,全县建筑业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三级以上等级企业18家,注册资金5亿多元,总资产10亿多元,拥有施工项目部300多个,年产值12亿多元的民营经济劲旅。广大建筑企业在全力走出去开拓省内外大市场的同时,积极投身家乡城市建设。近5年来,全县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累计建成城市道路40条、44.8公里,实施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102项,建成住宅小区20多个,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实施了岳麓山公园、西湖公园、洮河风情线等城市公益项目建设,建成宾馆酒店、商贸物流等城市服务设施10余家,全面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五是民营经济在投资社会公益事业中助推了新农村建设。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但培育出了许多知名企业家和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而且使他们壮大了原始积累,成为先富带后富的领路人。在市场风浪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群体,饮水思源,富而思进,奉献家乡,捐资助教,修桥补路,扶贫济困,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主动参与到改善民生的行动中,投资于社会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开展“六帮”活动(对口帮村、产业帮户、劳务帮农、融资帮企、捐资帮教、联合帮卫),持续改善乡村教育卫生条件和道路等基础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临洮县民营企业家累计投入2600多万元用于改善乡村教育教学条件,投入1.05多亿元用于发展道路、水利、公园等公益事业,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扶贫济困和光彩事业,有效助推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核县在5.12抗震救灾活动中,组织17家企业向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53万元,特别是在今年中南部人饮工程捐款大会上,有100多家企业慷慨解囊共计捐款730多万元,接近全县捐款总数的一半。
  可以肯定,在县域经济,在农村地区,民营企业如今已成为最重要的支撑。在今年的“一号文件”即2009年12月31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虽然仍是“农”字当头,但更强调“统筹城乡”,着力点更放在“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包括标题中的“统筹城乡”在内,一号文件中的“城”字出现达45次之多——这十分清晰地突显,同时这一次考察调研也强烈地印证:就“农”论“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统筹城乡将为民营企业和整个“三农”迎来发展的春天!



作者:穆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09月15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