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803 1
2010-09-18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尚未迟   本报记者  于景浩   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对外发布了8月份的经济数据。尽管统计局发布数据的时间早于预期引起了不少西方媒体的猜疑,但市场普遍认为新经济数据为当前全球低迷的经济环境提供了一抹亮色。但专家同时也提醒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创新高也表明,中国正面临通胀压力,加息与否正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称,8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长3.5%,较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创22个月新高。《华尔街日报》称,较上年同期上涨了7.5%的食品价格是推动通货膨胀上升的主要因素,非食品价格的涨幅仅有1.5%。
  国家统计局同时表示,8月份我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幅超出预期,且消费和投资依然强劲。此外,8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3%,涨幅比7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
  这些数据原定本周一公布,却提前两天于上周六公布,此举引起了外界的猜疑。路透社称,中国提前公布经济数据,以便为意外加息铺路,而且周末股市休市。《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说,中国可能是因为新数据当中可能包含影响市场的意外因素,才提前对外公布。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提前公布数据只是为了尽可能缩短数据生产与发布的间隔,没有其他意思。
  在CPI和PPI数据公布的前一天,中国海关公布数据称,中国8月的贸易顺差为200.3亿美元,进口额为1192.7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增速快于7月份的22.7%。出口额为1393亿美元,增速有所放缓,同比增长34.4%。路透社援引东海证券宏观经济小组的分析称,进口这个月表现非常抢眼,这表明国内需求肯定是较前期有所企稳甚至回升,这也应该可以扫除中国经济深度下滑的阴霾,极大地提振市场信心。
  彭博社11日报道说,外贸数据以及中国工业生产增长超过预期,表明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之际,这个暂居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些数据说明,尽管中国收紧银行贷款、调控房市并采取了限污减排等措施,但中国经济仍然在国内旺盛需求推动下获得增长。美国银行-美林公司预计,中国GDP将在本季度和今年第四季度分别实现至少9.4%和9%的增长,从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路透社也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工业生产增幅超出预期且消费和投资依然强劲,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仍具活力,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一潭死水。
  不过,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国内需求并不像8月份的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强劲,于是中国最近放松了银行贷款限制。中国央行9月11日宣布,截至2010年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9.2%,达到68.75万亿元人民币,增速明显高于7月的17.6%。
  8月中国CPI升幅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说明中国正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纽约时报》称,通胀带来的麻烦正开始显现,特别是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和退休人员来说尤其如此。随着物价上涨,要求涨薪的呼声不断高涨。在薪水上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它们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将危机转嫁给消费者,这无疑又加大了通胀的压力。一些分析人士相信,中国央行可能于近期公布利率措施。
  但也有专家相信,中国政府还不会采取加息举措。路透社说,多数分析师认为,由于当前中国经济走势良好,未来中国宏观政策应保持现有基调,适度微调即可,年内不必加息。
  《华尔街日报》认为,尽管最新经济数据显示通货膨胀有所上升,但由于今年早些时候的农作物收成受天气影响下降,带来食品价格飙升,接近4%的CPI涨幅有可能会被认为是暂时现象。未来数月,价格涨势将会放缓。
  金融专家谭亚玲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醒说,加息是一个比较简单化的金融手段,并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情况。CPI上涨影响最大的是老百姓,加息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际收入,根本的问题是要配置金融市场,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对于加息,中国应当观望和等待,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毕竟目前通胀并未失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26 15:49:58
支持楼主,分析的很好,最近在写全年经济分析与预测,正好用上,有相关的资料的话,还希望楼主继续发上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