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英章 蒋振声的《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对gdp和m2,贷款cr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如下:
1.CR 不是M2 的格兰杰原因 0.26008(F-sat) 0.28505(显著性)
M2 不是CR 的格兰杰原因 0.77290 0.75421
2.GDP 不是CR 的格兰杰原因 2.18306 1.09659
CR 不是GDP 的格兰杰原因 0.34843 0.09351
3.GDP 不是M2 的格兰杰原因 2.04672 2.24195
M2 不是GDP 的格兰杰原因 0.14872 0.12563
他们分析得到:
表3 中的显著性水平表示接受零假设的概率,数字越小,说明白变量预测因
变量的能力越强。第一组检验表明CR 与M2 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在
我国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之间相关性很小,二者之间联系较少,不存在明显的相
互影响。第二组和第三组检验表明,信用渠道在9.35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我
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原因,而货币渠道在12.563%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我国货币政
策传导的原因,因此与货币渠道相比,信用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具有明显
的相对重要性。同时,GDP 在14.872%的显著性水平上是M2 的原因,在34.843
%的显著性水平上是CR 的原因,表明货币供应在我国具有较强的内生性,而信
用规模的内生性则相对较小。
而在我看来,这三对变量之间没有granger因果关系,或者有也只能说是很微弱。我就是不明白“信用渠道在9.35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原因,而货币渠道在12.563%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原因,”这句话,明明是拒绝原假设,为什么还能说信用渠道是货币政策的原因呢???哪位大侠给解释一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