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351 0
2010-09-21
2010年09月21日 09:00 来源:扬子晚报  【字体:↑大 ↓小】
  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等专家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杨玉良批评现在的学生急功近利,而老师“四处吃请,夸夸其谈”。
  杨校长批评教育功利化与学生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码事,是一根藤上的瓜。也可以说,有教育功利化的心态,就有急功近利的学生。同理,批老师“四处吃请,夸夸其谈”,也就是批教育机制不合理,导致真正的教育人才无法通过本职获得晋升和好处。
  可是,教育功利化也是一个“陈芝麻”,几乎无人满意,被批得体无完肤。“教育行政化”更是老“箭垛子”了,说句不厚道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师这样,掌握其前途和职业命运的校长责任最大。批评应该使教育进步,推动教育发展,但今天还在“痛批”教育功利化,“痛批”手下教师干活不力,不免让人感到“苍白”。对此,熊丙奇教授撰文“不要让批评大学成为校长们的行为艺术”,这一看法应是很中肯的。
  不得不提的是,在“教育批评史”上,几乎陷入了一个怪圈,甚至摆脱不了“宿命”。比如,老师在网上发帖批评校长遭到打击报复,而批评大学问题、批评学生,却成了最保险的。这无疑是教育体系中的咄咄怪事。

  大学的教育功利化、老师不思学术上的进取无疑不能容忍。但大学校长们,不能只当“批评家”。你们首先是教育家,这是“学校灵魂”的职位,也是学生们的“灵魂的工程师”,是老师们的“人师典范”,如蔡元培、胡适、梅贻琦、苏步青等当是你们的楷模。
  诚如教师应“身正为范”,大学校长更应成为典范,身教重于言教。而说穿了,也只有大学校长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才能引导出优秀的老师,培养出满意的学生,起到推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不然,即便是真诚坦白,所批评的事情就是自己,也就毫无意义了。(哈尔滨 王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