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13 7
2010-11-30
2010年11月30日 15:55 来源:扬子晚报   【字体:↑大 ↓小】
  “本人在10月15日已得知了这一消息,现在将这则消息发到网上,大约11月上旬结果就会出来,各位网友可以一起看看,我的预测准不准。”网友“神柯”在天涯中山版上的一个回帖,提前一个多月成功预测了黄圃镇**宣传文化中心招聘的结果,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并被戏称为“预测门”。
  其实,“神柯”再神奇,他也不会具备如此高深莫测的“预测”能力,如果真的让“神柯”这个“预测哥”来谈谈自己“预测”的体会,恐怕他只能这样说:“其实不是哥太神奇,不是哥预测准,而是‘潜规则’太狠!”
  纵观整个事实,我们不难发现当地招聘人员只是在利用招聘这个幌子安排既定的对象。首先从招聘对象的条件上看,两名管理人员岗位招聘条件中,不管是性别、学历、专业、年龄,还是工作经验、户籍,几乎就是对着符合条件的对象量身定制的条件,这既定的对象岂能不入围?其次,从笔试成绩不怎么样到面试成绩大幅度上升到最后总成绩靠前,这不能不让人对是否有人为操作感到怀疑。最后是当地**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达苦衷时提到的“现在各个地方都是这样,这样做是为了照顾老员工”的话,更使招聘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
  所谓招聘工作的“潜规则”,就是招聘不是为了招聘,而是利用一个看似公平招聘的幌子,达到非正常录用和进人目的。这样既给不正当行为穿上了公平公正的华丽外衣,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为不正当行为的得逞创造了机会和空间,目的达到了,至于公平和公正,不过是说说而已!
  不是哥“预测”准而是“潜规则”太狠,这样的现实伤害的不仅是公平和公正,其对社会秩序的伤害,对人才的伤害,对科学发展的伤害,更是难以预料。但要想杜绝这种出招“阴毒”的“潜规则”,就需要我们把相关规则的设置权、设置评价权、公众知情权、质疑权等统统晒到阳光下,只有这样,才不会有“预测哥”的奇迹。 (河南 许朝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30 21:58:22
很多单位都是这样的,没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30 22:11:42
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但不能原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4:38:45
见怪不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6:53:21
在这个样和狼的世界里你不是狼就只有做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22:27:43
我们真正抱怨的是什么?是社会潜规则太多?还是自己没有掌握处在潜规则横行的世道中的优势资源?如果你可以很好的享受潜规则带来的益处,你还会抱怨么?
   就像幸福是比较级一样。潜规则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所以,我们只能坦然接受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