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2704 0
2010-09-25
摘  要:利用抽样的方式,对沈阳市康平县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共回收有效问卷120份。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时,农户对子女上学的态度,农户对当地政府办学条件、政府对义务教育重视程度的态度,学校收费情况的态度以及学生辍学原因等,得出结论:大部分农户认为孩子上学的目的是学知识、明道理,但还有部分农户认为孩子上学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成绩好,继续深造;农户认为学校教学设施应需进行改进,并且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虽然政府对学校进行补贴,但学校仍然存在不合理收费现象;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自身学习困难等。因此,就以上情况社会应加大宣传,推广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出面制定合理制定合理经费保障机制以及教师录入机制。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农户态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提出并开始了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别于以往应试教育所开设的课程。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解决前七次课程改革遗留的课程问题,为了顺应世界课改的潮流,中国政府又开始了一场广泛、全面、深入持久的课程系统改革 [1]。最近的一次是1996年至今的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年,由国务院教育部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的启动。本研究以课程改革为背景,从作为家长的农户视角出发,分析在作为家长的农户眼中学生上学的目的,学校办学条件如何,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如何,以及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总结出当地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得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查区域及调查方法
    (一)调查区域
    此次调查是在沈阳市康平县展开的,康平县地处辽宁省最北部,属沈阳市辖县。康平县辖15个乡镇,其中包括7个镇、4个乡、4个少数民族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62个行政村,1 060个村民小组。全县区域面积2 175平方公里,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万人,地方财政收入3 27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 391元。
    目前,全县有学校148所,学生42 013人,其中小学127所,在校生20 933人;初中1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在校生14 754人;高中2所,在校生4 790人;职教中心1所,在校学生1 482人;聋哑学校1所,学生64人;教师学校1所。
    全县有在职教职工3 572人。其中高中教师357人,专业教师294人,本科学历294人;初中教师965人,专业教师784人,本科学历374人,专科学历410人;小学教职工2 000人,专业教师1 713人,本科学历91人,专科学历996人,中专学历626人;职教中心教职工71人,专业教师52人,本科学历52人;其他教师179人。
    被调查农户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同,分别为44.1%和55.9%。其中31~50岁的占大多数,为50.8%,说明被调查农户的子女年龄基本处于义务教育年龄阶段。被调查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处于小学和初中阶段,说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被调查农户的职业绝大部分农民为纯农业劳动者。基于以上基本情况可以充分表明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采用不记名形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0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86%。除此还采取入户访谈的形式,以确保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保证调查的真实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对孩子读书的态度
    在男孩、女孩读书重要性问题方面,有78.8%的家长认为一样重要,但还有11.4%的家长认为男孩读书比较重要。在家长期望孩子读到什么学历方面,有90.7%的家长期望孩子读到大学及以上,另外有一部分家长没有期望,孩子读到哪儿算哪儿。在了解家长认为孩子读书的目的方面,有一半的家长认为读书的目的是学知识、明道理。在了解认为孩子哪方面比较重要,除了有33.1%的家长认为成绩好以外,其他方面比例基本相等。综上,家长对学生接受教育方面已经比较重视,并且在目的性上不单纯是为了接受教育而上学,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明道理。但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孩子如果上学更重要的方面还是应该成绩好,此方面有悖于义务教育改革的初衷。
    (二)家长对当地政府办学的态度
    1.不同文化程度对政府办学态度的差异。以农户的文化程度作为行变量,以当地政府的办学条件,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关系方面的工作以及学校收费是否合理等方面作为列变量,进行卡方检验。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检验的相伴概率值都大于0.05,所以说明文化程度的高度没有影响到农户对政府办学态度的看法,即不存在明显差异性。
    2.不同职业对政府办学态度的差异。以农户的职业的不同作为行变量,以当地政府的办学条件,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关系方面的工作以及学校收费是否合理等方面作为列变量,进行卡方检验。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检验的相伴概率值都大于0.05,所以说明工作的不同没有影响到农户对政府办学态度的看法,即不存在明显差异性。
    3.被调查农户对政府办学条件看法。根据调查发现,很少一部分农户认为政府办学的态度,较差或是很差。但政府的态度还是有一大部分农户认为一般,并没有达到农户非常满意的程度。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的主观原因,但绝大部分还是由于客观原因。例如,有家长反映学校的条件很差,有些教室下雨还会漏雨,冬天很冷。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开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但由于教学设施也不齐全,课表上明明有的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教学设施,所以课表就像白纸,毫无用处,只能上一些传统的课程。学生不能通过上学学到更多感兴趣的知识。
    4.政府对义务教育重视程度。调查显示,义务教育改革以来政府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将近80%的农户已经基本肯定了政府的重视程度。但这样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走访的农户中,有些农户指出,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开设的科目过多,学校的师资力度远远不够,并且很多教师从民办转为公办教师后就未参加过任何培训,教学水平很差。还有一部分教师一个人代很多班甚至很多科目的课;教师管理不严,不负责任,教师老龄化,学校只注重升学率,从不考虑学生的素质教育等问题屡见不鲜。课程安排不合理,趋于城市化,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等等。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科教师数量不够,教师老龄化。与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工资较低,工作量却很大。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教师工资待遇普遍不高。愿意到偏远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非常少,这就造成了偏远农村教师工作繁重 [2].
    5.学校收费情况。虽然有43.2%的农户认为学校的收费情况已经基本合理,但还是有一小部分8.5%的农户认为学校还是有收费不合理的情况存在。这些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学生生活方面,由于现在很多村里的学校都已经合并为一个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一般会建设在乡中心,这样就会有很多学生离家较远,所以午饭会在学校食堂解决和上下学由校车接送,这部分钱由家长自己掏,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收费多少不一。其次在学生学习方面,有些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买卷纸,订材料的费用,有些卷纸和材料是根本没有必要的。这种情况初三尤为突出。到了初三还会补课,收取补课的费用。并且还有一些不明用处的收费。
    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实施以县为主的教育投资的财政体制,使政府投资主体的重心有所提升,农村地区较以前获得了更多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但是县级财政支付力度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仍然缺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需求与财政供给的矛盾突出。教育经费紧张的另外原因是教育经费在使用上随意性大,侵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乡镇把教育经费作为应急资金 [3].
    (三)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学生辍学的原因基本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学校的原因,家庭原因,学生自身原因。其中,学生自身原因最为主要,占到50%左右。其中学生学习能力困难占绝大部分。学校教学质量差是一方面,学校不安全以及学校离家太远也占了相当一部分。由于生源的问题,很多村级学校合并成为乡级学校,这样有很多学生离学校就会相对远起来,据了解有些学生距离学校可达20里,虽然学校有校车,但收费很贵,家庭困难的学生支付不起,导致辍学的结果。其次是家庭原因方面,家庭困难占了绝大多数,据调查,家庭年收入基本在3000元~5000元,而教育支出却要占到30%,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支出将会更多,很多家庭承受不了,加之如果男主人出去打工,家里便会缺少劳动力,如果家长让孩子读书的观念不是很强,很多学生因此就会辍学在家,充当劳动力。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学生学习困难占相当大的一部分,课程改革中指出,改变课程内容中“难、繁、偏、旧”的部分,但在学校老师讲的却很难,家庭作业负担也过于繁重,家长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不能辅导学生学习,学生便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便会出去打工,据了解,很多学生仅仅14岁,就会到城里打工挣钱,但事实上出去打工也并不是由于家里缺钱,只是单纯的不想再念书了。
    三、对策与建议
    (一) 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利用教育经费
    根据资料了解,康平县为较贫困县区,所以针对这种状况,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工资问题,建立教师工资集体账户,上级拨给政府作为教师工资的款项直接划入集体账户,专款专用,不得私自挪用。
    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就必须足额安排教育经费预算,要准确编制教育经费预算就必须科学测定义务教育阶段人均培养成本,确定了培养成本就能依据学生数计算一个县(市、区)的义务教育经费需求,并以此纳入公共财政供给安排,也就可以根据各级财力状况合理分担教育培养经费 [4].
    最后,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作为教育的资金应该由省、市、县按比例拨款并且合理利用,统筹安排。首先建设学生用的基本设施,例如,桌、椅、黑板等和紧急问题。
    (二) 建立健全高学历及高能力教师录入机制,合理教师流动及培训制度
    调查资料,2008年沈阳农村已经招聘160名教师,2009年沈阳农村即将招聘263名教师,其中,康平县将招聘32名。招聘的教师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教师资格证,并且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类学生。这样便合理把好了成为农村教师的第一关,因为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责任,所以,教师的素质关系到下一代的素质。因此,在聘用教师时不但要考察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更要考虑到教师的道德素质。在教师聘任上,要多给予学校自主权。教育局对教师编制有着总体的掌握权。但是也要赋予校长一定的自主权利。在聘任教师时校长也要参与意见。要形成完善的教师职务评议小组,既有教育专家,又有教育局行政人员,又有校长的梯度人员核查小组。另外,要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可以向社会招聘,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因为在城市中教师的编制很稀少,所以在农村教育编制相对较宽松的条件下,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农村服务 [5].
    其次,建立区域内城乡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制定鼓励高水平的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轮岗的政策。教师除参加省、市、县级培训外,还应建立以县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为原点,以片重点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为基点,以完全小学为散点的师资培训网络,并积极建立以乡中心校为基地的校本研修制度 [3].
    (三) 加大宣传义务教育重要性
    首先,学生的辍学,主要原因还是宣传力度不够。义务教育宣传工作是防止学生辍学的基本保证,农村各级政府和学校一定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6].让广大农民家长认识到,只有上学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脱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其次,学校要尽量减轻农村学生的学习费用,对那些家庭条件有困难的同学应给予帮助,甚至可以减免一切费用来留住学生。最后,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实行等级分制,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7].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乐趣,不产生厌学的情绪。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接受教育是一项义务,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培养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郑东辉。新中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J].教育与职业,2005,(13):49-51.
    [2]彭贤智,高智军,尚海永,李洪玲,张承印。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石——对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4):65-71.
    [3]张雳。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8):81-82.
    [4]黄建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初探[J].社会主义研究,2008,(4):114-117.
    [5]林 溪。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对吉林省地区四县抽样调查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6]粟远荣。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原因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9,(4):49-50.
    [7]管守福。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7,(7):15-16.



作者:何鑫 张雯 徐昆鹏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7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