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4056 13
2006-05-25

几天前看了一组照片,是对比中美政府大楼的图片,可以看出国内的政府大楼比美国的豪华上百倍,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

为了不影响大家思路,本人观点将在以后的讨论逐渐给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26 10:53:00

不错的问题,奖励楼主金钱50,经验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9 10:14:00

我还是先说说自己的愚见用以抛砖引玉吧。

先说说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唯一一个在历史上没有间断过的文明古国,因此古代瑰丽的建筑和那些为民谋福的建设很多都很好的保存下来,即使是建造时候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造成民生哀怨的建筑如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现在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遗产,在人们的这种舆论与思维的作用下,中国人自然的形成了一种留名青史的想法,只要能留下后人可以传述的东西,不论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都心甘情愿。反观美国,作为一个只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在历史方面的积淀就少了很多,并且作为美国象征的自由女神都是法国人赠送的,在心理方面他们就不一定具有中国这种心态。

当然以上的说法也许仅仅是一种莫须有的猜测,但是是由办法通过比较来证实的,因为虽然中国的历史是完整的,但是同样也有其他地区保存有完善的文明的历史痕迹,那么那些国家的形象工程是否也很兴旺?比如埃及,印度,我并不是很了解,希望有了解这些国家的出来谈谈他们的国情。但是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一些差异,就是历史文明对后来者的影响的不同,如果一个文化遗产标志着文明的衰弱其影响就完全不同,在中国最典型的就是圆明园,而在国外此类文化遗产应该不在少数,不少文明只留下令人惊叹的文化遗产,其自身的早已经毁灭。这类文化遗产在人们中形成的舆论和上一段那些的作用刚好相反,它们的作用在于提醒人们形象工程的负面影响。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对几大历史文明现在的形象工程的建设是否兴旺来考察这种历史积淀是否对人们的思维和舆论环境有影响。而要注意的是古人留下这种文化遗产是第一种(第一段)还是第二种(第二段)类型。

相信大家对形象工程形成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说的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外上面观点的论证还需要见多识广的人士来论证。以后,我会继续提出自己在形象工程形成的正式制度安排方面的看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9 10:17: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9 17:14:00
关键是如何将非正式制度纳入严格的经济学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31 10:56:00
这个问题和现在的豪华植树的问题我想是类似的。关键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形象工程是给谁看的,谁能在此中获利。统治者权力来源于上级,而不是来源于当地的百姓,而上级对他的考察也不会受到百姓的制约,当权者可以无限度地讨好上级,只要上级对他的评价好,其他可以不顾。没有一个制度在当地百姓的利益与上级的利益之间进行均衡控制,这是问题的关键。你看,头两天中央电视报道的贵州某个市政府豪华绿化,买二棵银杏树花了一百多万,记者到实地一问卖树的当地的百姓,才知只花了二万多元。其中说明什么问题,这决不仅仅是贪污这么简单的个人行为。还是孙立平老师说得好,市场经济需要多方利益进行博弈,但中国没有形成,或者说现在不允许形成。这已经不是一个经济学上的问题,而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等诸多学科解决的问题。现在社会科学落后,一个原因是知识分子不敢涉及真的问题,因为有历史包袱,一个民族真正的飞跃是要把自己身上的包袱甩掉的。难啊![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 10:38:00

楼上所讨论的正是我在后面想说的正式的制度安排的问题。

另外4楼所提出的问题,我有些不解,如果硬要把前面的非正式制度加入到经济学的分析的话,我只能说是历史对人们的效用函数有影响,或者是不同的历史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不同。这个可以类比于凡伯伦对中世纪欧洲消费心态的分析,只是我认为在中国《有闲阶级》上的那一套未必适用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