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和房产都是人居住的场所。
产房是人们生产时所居住的地方,是个特定的居住场所,居住人少则几天,多则上月。
产房的关系很简单,就是生产者与医院之间的租赁关系。不涉及产权问题,不涉及银行贷款问题。
房产是人们生话起居的地方,是人们较长时间居住的场所,属于不动产。
但是,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两者走出了相反的走势。产房的居住费用持续上升,也没有政府的干预,完全是市场的供求关系所致。原因是这几年中国已经进入出生高峰期,产房费用的上涨完全是市场化的结果,既没什么泡沫,老百姓也没有多的怨言。
而房产市场却在今天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持续下跌,尽管利益集团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停地、甚至作出违背市场规律的忽悠,尽管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房产市场的走势并不是以利益集团和政府的意志为转移,依然在步入下降通道之中。
产房的问题比较简单,就是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定。但房产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有房产商的利益问题,有银行的利益问题,有政府的利益问题,有消费者的需求和承受能力问题。现在房产商的利润很不透明,其行为也不规范,在拿地时不规范,以谋取在较低的价格得到土地,获得较大利益;在贷款上也不规范,通过各种关系,以较小的资产得到较大的银行贷款,以小博大。当市场稳定时,房产商和银行紧密合作,实现双赢;一旦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时,就会出现不少房产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资金链一断裂轻者无利可图,重者破产乃至爆出与地方官员和银行官员勾结的情况。因此说,到底是房产商在绑架银行,还是银行在绑架房产商都很难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房产商和银行的利益互相紧密捆绑在一起,互为绑架。
而银行是两头获利,既通过贷款给房产商获取利益,又贷款给消费者获得利益。所以,银行是繁荣时期房产市场的最大获利者。它扮演着吃了上家吃下家的角色。
还有就是政府的问题。因为房产投入的资金大,对一个地方的GDP的贡献度也大,同一个地方的经济有着很密切的关联。所以,政府很看重、很关注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其好,政府的业绩也好;其差,政府的业绩也受影响。
当然,作为房产市场的终端消费的还是老百姓。商品终归有需求的,就是需求程度的大小而已。需求大,房产市场就好,价格呈上升趋势;反过来,价格高,需求就小,市场就疲软直至下滑。
实际上,房产市场的关系也不复杂,主要就是房产商、银行、政府和消费者四者的关系。但是,现在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似乎很复杂。
什么时候中国的房产也如中国的产房那样就存在市场供求关系这么简单就好了,市场的泡沫也少了,政府也可省心了,消费者也就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