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三种人口流动模式比较 [url=]
转载▼[/url]
发展经济学普遍认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由边际生产率低的地区向高的地区转移,可以促进资本积累,刺激技术进步,促进工业化,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由此形成了三种乡城人口流动模式:
一是刘易斯模式:刘易斯认为存在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化的都市工业部门。工业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促使农业剩余劳动流向工业部门。只要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工业就可以得到无限劳动供给,可以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生产,积累利润,再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被吸收完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将逐步提高,收入提高,工业劳动供给将变得有弹性。该模式把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是拉尼斯-费模式。这是对刘易斯模式的发展。首先强调了农业剩余的作用;其次把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都看成是工业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源泉,论证了创新的提高生产率的作用。最后,把要素比例看成是可变的,资本积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利于劳动转移和就业增长的可能性。
三是托达罗模式。认为比较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考虑促使人口流动。预期收入差距(包括收入水平和就业概率)使得人们作出流入城市的决策。农村劳动力获得城市就业机会概率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可能,而且合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