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34 0
2010-10-14


提要 我们主张在决策过程中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鼓励促进民间决策机构的成长。我们主张尽早建立公开讲坛,以有助于各派政治和社会力量进行各个层次的对话、磋商、平等合作和寻求谅解。国家建设项目和重大事项或由人大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案,得到的所有建议每月一次在人民日报或当地日报上统一编号后公开刊登,让人民打分评比后即可发奖和报酬,同时经过人大和政协民主表决采纳并登报公布;涉及到国家机密的课题由人大或通过竞标带经费下达给有关软科学研究机构研究,所得成果也得经过人大政协民主评比通过。在报纸上开辟强国发展讨论栏,畅言路广泛听取收集群众的建议,并经过人大和政协民主表决采纳。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要真正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加快建立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咨询制度。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评论的基础上,由集体讲座决定。这些要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决策失误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顽疾,多少年来,许多人相信决策的快速化简单化,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结果欲速不达,非但不能加快发展,反而造成社会进步停滞、资源损失浪费甚至产生不良的负面效应。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代表反映了一切决策都当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出发,经过科学民主讨论来决策这一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要求。
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过程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而且在决策过程中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这一方面要求一切决策者,包括人大委员们制定通过决策时民主地听取人民的意见科学地决策,而且要求具有一批决策专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决策专业方面善长的专学人才在我国还比较缺乏,决策不仅对专家学者及群体自身的素质要求高:掌握决策科学工具(包括数学、决策学、经济学及社会学等等),还要熟悉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工农业技术,具备一些决策经验,以及长期合作自组织形成的人才结构搭配合理的决策机构。而且专家学者的成长要求社会创造良好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采纳听取决策意见的环境,注意培养激励决策人才和机构成长的环境,主要是激励机制。
首先是人大政府要尊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到广开言路,虚心纳言,义臣行,圣臣直。天下人的天下,应允许天下人讨论天下人的政体和宪法,若对国家最紧迫的问题藏匿起来,讨论一些支节问题是无济于事的甚至要出大乱的。决策科学化就要讲真话,应允许决策方案持有不同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观点,从不同政治观点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世界又是多元的,对不同的见解,允许细致的分析讨论说理用民主的方法表决,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政治迫害不排斥异已,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工作努力思考创新的讨论风气。如果在决策用人时强调政治上的坚定性,则伶人生,君子退,扼杀了全社会创造思维火花,不利于决策人才和机构的发展,近13年来决策科学界萎缩是极不正常的。明朝张居正评论秦汉时说,夫诽谤妖言之禁,秦皇始之,而立见其亡;汉文除之,为一代贤君称首。历观往古,莫不皆然,可见兴亡治乱之几,在言路通塞之间而已。历史上十分聪明了得文武齐全的商纣王、隋炀帝都自认为英明正确拒绝纳谏,强词夺理,巧辞掩饰,闭塞言路,最后到头来国破人亡身败名裂。
其次,民主选择课题。人大和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机构,专门收集民间的意见(用特尔菲问卷方法),来选择决策课题--国家建设项目和重大事项。我们主张尽早建立公开讲坛,以有助于各派政治和社会力量进行各个层次的对话、磋商、平等合作和寻求谅解。在报纸上开辟强国发展讨论栏,畅言路广泛听取收集群众的建议,并经过人大和政协民主表决采纳。目前是好的工具就是网络,政府应该放松网络的管理,允许不同的政见、观点发表,再由专门的人员整理后,在专门的网络报刊电视上打分选择确定课题。引用网络文章的观点,应在自己的文章中注明出处,国家引用录用网络文章的意见或建议,应付与稿费和经费。
再次,注重民间的研究力量。国家建设项目和重大事项或由人大向社会公开征求方案,得到的所有建议每月一次在人民日报或当地日报上统一编号后公开刊登,让人民打分评比后即可发证书奖金报酬,同时经过人大和政协民主表决公正评价决策成果并采纳公布结果。现在,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承认知识产权,对发表在网络上的方案和文章也应该给予稿费。齐王听取邹忌劝告,重金赏谏。期年之后,燕赵等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第四、鼓励促进(民间)决策机构的成长。温总理曾到社科院去询问中国何时才能出蓝德那样的公司。我建议可这样操作来激励决策机构的成长,涉及到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由人大通过竞标带经费下达给有关软科学研究机构研究,所得成果也得经过人大政协民主评比通过。对决策人员和决策机构要公正评价,并且能发给证书和经费,录用后发给录用证书,才能正面激励决策人员和决策机构的良性成长,一个机构或人员长期从事的工作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奖励,提出的所有的好建议建国方针都行不通或录用后研究者不知道,必然要放弃该项工作。我每年都收到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发来的参加重大项目研讨会的邀请函,研究时间只有两三个月,非常匆忙难出像样的成果。而且居然要我们研究好成果后自费(多则两三千)参加会议,请问地方小研究所或私人决策机构的经费又从何而出呢?这种以会养会的做法只能为高官借开会游山玩水提供机会,对国家和民族没有任何好处。

2004年6月19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