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857 4
2010-10-19
一、与其拿这些精力(财力物力人力)去做这个,不如去做****
例:与其拿这些钱去保护这几只牲畜,不如拿去救助贫困的孩子。
    看上去,确实人比动物重要,因此保护孩子显然要高于保护动物,因此得出结论,要把保护动物的钱用来保护孩子。看上去很正确,其实犯了致命错误。
    世界是多元的,而不是线性的。每次我们分配支出的时候,诸多经济社会政治环境问题是一齐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不可能把这些事情一件一件排队,然后逐一解决,比如犯罪,事实证明,犯罪是不可能根治的,甚至说没有犯罪的社会是病态的。如果我们来逐一解决,那么排在犯罪问题之后的问题是不是永远就不要解决了呢?显然不是的。无论是人的精力还是物力财力,都不是绝对的整体,我们完全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因此我们已经看到用来扶贫的物力财力要远远大于保护动物的那块,如果还说要把所有资金用来扶贫,只能说是在对其他所有问题的逃避罢了。

二、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很多人把后半句单独拿出来当论据本来就是断章取义。
    由于我本人对哲学并不是很有研究,在这斗胆谈谈自己的浅见。
    我认为这里把黑格尔的话改成“凡是合乎道理的东西都是可以变为现实的,凡是现实存在的东西都是有说得通的原因的。”这样就好理解多了。更多的,这句话是论述一个因果关系。是啊,既然合理了,为什么不能成为现实呢?永动机不合乎道理,所以不可能成为现实,但是蒸汽机是合理的,所以成为现实了,在逻辑推理中,这一点也很重要,罪犯说他10秒钟跑完了200米的长廊,这不符合道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他在撒谎。一个嫌疑人说自己因为对方人太多所以没敢动手,这很符合我们的理性,因此我们没有办法怀疑他的供词。同样,后半句是倒过来理解。告诉我们,看到一个现象,还应当追寻它后面的原因。三楼发生入室盗窃,因为全楼就三层没有防盗窗,在这个角度上说,发生盗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绝对不是说盗窃案是合理的(这里的理取自“合理合法”)。
    因此,拿存在即合理来做论据的人,除了幼稚,没有其他形容办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19 11:34:50
三、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很厉害的诡辩,不得不说用得好的人能花言巧语说得天昏地暗,而用得不好的人则会立马被指出逻辑上的漏洞。
常见偷换概念无非两种,一种是形近,一种是意近。

形近偷换概念的比如:权利和权力,自由和自主,风度和气度等等,有些虽然是近义词,但是在辩论中利用近义词的变形来达到迷惑对手和佐证自己的作用,而在使用这些概念进行偷换的时候,对手也确实很难注意得到,而结果往往是发现自己的论证范围被缩小,或者对方的定义被扩大,这一类概念偷换其实很好防备,一旦发现对方使用的字眼和严格意义上的对方观点不一样的时候,就要仔细揣摩是不是一个概念上的转换,比如论证“A比B对社会发展更重要”,对方论证到最后结论是A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重点”和“更重要”是不一样的,这时候你就可以马上指出,对方完全没有证明A如何比B重要。

意近的偷换概念,则是一个更为高等的偷换过程,比如“选举”和“民主”,想到民主,我们总是想到选举,可是民主的范围比选举大得多,如果不能发现对方的偷换,无疑后期的论证就被扭曲了。类似的还有“正义”和“道德”,“违法”和“犯罪”,”新闻“和“舆论”,“性侵犯”和“强奸”等等,要看穿对方的此类偷换,需要对词汇的掌握有一定深度,在正式的辩论赛上,辩手需要对辩场上需要用到的各种词汇的定义有足够的了解,一旦存在模棱两可,就可能被钻空子。

还有些不常用的偷换概念,比较复杂和难以分辨。
比如我们在论证“生之恩”和“养之恩”何者更重要的时候,往往会听到持“生之恩”那一方观点的理论里有这样的内容“生之恩是你是人而不是其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把你生成人和把你生成猪也直接影响到你养育的是人还是猪”之类。
我们不妨列这样的公式:
生+人=生人
生+猪=生猪
生人比生猪好
只能论证人比猪好,因为“生”是两个等式相同的条件。因此我们看出这个论点其实是把“生之恩”和其他因素结合以后进行整体偷换。
偷换概念在一些类比论证中也很常见,我们暂且把这类放在“类比不当”科目之中以后再说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9 11:35:16
四、一刻拍案惊奇,二度兰花秀指
一种很厉害的辩论方法,在中小学赛事中长令对手战栗不已,哑口无言。
这属于中小学生中比较高深的心理战术,意在以气势逼迫对手忘词
面对此情形不可慌张,事前背熟晦涩难懂的古文若干段(内容不限,只要朗朗上口不易理解就好),然后孟子云孔子曰的给他们扯上三段,末了加一句“圣贤如是,尔又何堪!”准保他们从脖子到耳头憋得通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9 17:33:40
学习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9 18:09:27
版主说的好,永远支持版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