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2楼和5楼说得很有道理。我的理解是,结合高鸿业教材(虽然说得不甚明了),为了说明投资是如何决定的,凯恩斯先指出投资其实也是取决于投资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成本用实际利率衡量,而收益用预期收益率衡量,当两者相等时投资达到均衡,不再变动,投资就被决定了。但问题是预期收益率是什么,以及它与投资的具体关系并不明确。凯恩斯为了解释预期收益率(正如楼上所说,他觉得当时的几个衡量预期收益率几个方法都不严谨)所以独创出MEC概念。为了解释MEC,他用使得预期收益之和与重置成本相等时的贴现率来定义。进一步的,他指出MEC递减规律,即随着投资的增加MEC递减,也即投资与预期收益率反向变动。而投资均衡时利率又与预期收益率相等,于是投资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这样就得到了投资于利率(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最后,当考虑到要素市场时,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上升,使得当预期收益之和与重置成本相等时的贴现率(MEC)变小了,这个被缩小了的MEC即MEI,这才是实际中(更为准确)的投资与利率的关系,于是投资的需求曲线就出来了。
不知对否,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