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异论》摘选
5-7,消费者愿意向生产者支付数量超过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价值的货币。“消费者酬谢”
当一个人需要某种物品时,他有两种选择:自己制造,或者向别人购买。具体选择哪一个方案,取决于能否节约劳动。
专业化和大批量生产,可以把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勘察矿藏、开采矿石、长途运输、必不可少的大型设备等大量基础性的劳动,分摊在数量巨大的产品上,每一件产品分摊到的平均费用很低。分工、协作和使用机器等也可以大大减少生产商品所需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假设一种彩色电视机的价格是2000元。一个普通清洁女工每月工资为400元,她只要花费五个月的劳动,就可以买回一台;而她自己制造的话,可能花费十年也不能制造出来。即使她发现每台电视机实际包含的劳动价值(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之和)只有1800元,也不会拒绝购买。
只有另外一家电视机厂同样的彩电价格低于2000元,人们才会拒绝购买第一家电视机厂的产品。但是,即使第二家工厂也在贵卖电视机,只要没有价格更低的同样性能的彩电,人们就不会拒绝购买它的产品。
所以,人们会拒绝购买价格较高的商品,但是不会拒绝购买价格高于价值的商品。
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可以看作消费者给生产者的酬谢(简称“消费者酬谢”),因为生产者为消费者节约了大量劳动。
如果我们作最乐观的假设,假设上述清洁女工可以用五年时间自己制造一台彩色电视机,那么,她超过电视机的价值(1800元)支付给生产者的200元,可以理解为她给电视机生产者的酬谢,因为电视机生产者使她只花费五个月的劳动就用上了彩色电视机。或者说,清洁女工多花费半个月的劳动(价值200元),却节约了四年以上的劳动时间。
近两百年前,一位被称为托伦斯上校的人说:“有效的需求在于,消费者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交换能够和愿意付给商品的部分,大于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资本的一切组成部分。”(《资本论》,第184页脚注27)
如果忽略专业生产者花费的劳动比较少这一重要事实,就无法理解上校先生的话。
5-12,贵卖贵买的实质:买卖双方共同瓜分劳动生产率提高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以上分析表明,由于非专业化少量制造耗费的成本高于专业化大批量生产者的成本,只要价格介于两者之间,生产者就能够得到利润,而消费者也不会拒绝购买。
如果用Tn表示专业生产者的成本,P表示价格,T1表示非专业化生产者的成本,上述规律可以用下式表示:
Tn < P < T1
T1减去P,就是消费者节约的劳动(货币),P减去Tn是消费者酬谢,也是专业生产者的利润。请注意,这一利润并非来自剥削。
T1减去Tn是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减低的成本,因此,贵卖贵买的实质就是买卖双方共同瓜分了劳动生产率提高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资本异论》全文下载地址: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86830-1-1.html
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