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638 9
2020-08-25

为什么发生了物物交换?

一方有多余的A,一方有多余的B,互有所需。于是一方用自己的多余的A换对方多余的B,互通有无。

假设原来拥有A的一方可以获得的最大效用为U1,拥有B的一方可以获得的最大效用是U2。两方的总效用为U1+U2

交换之后,拥有A的一方的可以获得的最大效用为U1+a,拥有B的一方可以获得的最大效用为U2+b,两方的总效用为U1+U2+a+b

显然,交换之后,两方的各自效用和总效用大于未交换之前的各自效用和总效用。

交换可以增加各自的效用及总效用,这就是物物交换的真正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8-25 14:53:49
交换标的比较少,也或者是信仰凭证严重失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8-25 15:06:58
楼主,必须是多余的才拿去交换吗?是否不严密。

中国有句老话:易子而食,不是因为子女太多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8-25 15:15:11
restalker 发表于 2020-8-25 15:06
楼主,必须是多余的才拿去交换吗?是否不严密。

中国有句老话:易子而食,不是因为子女太多吧。
易子而食,这不属于正常的交换。
自己的A还不够,又想去交换B,这种情况应该是有。
自己不需要自己的A,需要别人的B,这种情况应该是有。

但我们都可以把要拿出去交换的东西说成是多余的东西——自己不想消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8-25 15:21:39
我的意思是,即便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宝贝,因为 “自己的迫切需要”,也会拿去交换。

说白了,无论多不多余,我需要,我可换。

论述 “交换” 的时候,不必论述 “有否多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8-25 15:45:29
restalker 发表于 2020-8-25 15:21
我的意思是,即便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宝贝,因为 “自己的迫切需要”,也会拿去交换。

说白了,无论多不多余 ...
或者将多余的东西换成不想要的东西更好一些吧。
之所以用多余,是按习惯说法。
原始社会末期,有了剩余(多余)产品,才有了物物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