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997 5
2006-06-15
再一次翻看了微观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的内容后 冒出了一个想法:生产的外部性是不是促使区域合作的微观基础 或者说生产外部性的存在以至潜在利益的存在推动了区际之间的合作 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区域合作能实现对潜在利益的有效分割

另外 能不能将交易成本理论引入对区域合作的分析中啊

以上是我的一点愚见 让大家见笑了 请大家提提意见 如果能从生产外部性与交易成本理论两方面着手分析的话 谢谢大家让我分享你们的想法

--------Little-kitte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15 23:12:00

类似的外部性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见共享资源方面的研究(common resoures)。

应当说,外部性导致的收益与成本等因素上造成的潜在损失,能够诱使局中人采取某些诱导合作的行为。外部性能够提供激励,但合作能否最终产生于实现还要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

这方面的研究,国外的Ostrom等的研究比较多,国内的研究我不是很清楚,南京理工大学朱宪辰教授对于共享资源的研究也许算得上还可以的。

当然,我主要指出的是在某一些类型的外部性上的结果(谨慎的),同意楼主的看法。但具体到区域合作上,原理应当是比较接近的。至于将交易成本理论引入分析,是可以的,但不仅限于交易成本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6 00:32:00
谢谢你让我分享你想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6 09:07:00
问一个问题,如何区分外部性和互补性?区域之间如果存在互补性或者比较优势,都可以合作,未必需要“外部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6 13:04:00

叶初升,赵宇,发展经济学微观理论研究新进展——经济互补性与发展中的协调失灵,经济学动态,200578387

互补性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性。外部性一般地强调,某个参与人选择某种行为的收益水平要受到其他参与人行为的影响;而互补性则进一步强调,某个参与人选择某种行为的边际收益要受到其他参与人行为的影响,即存在着诱使特定参与人选择或改变某种行为的激励。在通常情况下,互补性意味着当其他人采取了特定战略时,自己也采取相同战略的激励相应提高。我们可以给出比较严格的定义(Ray2002,“Notes for a course in Development Economics”,Version2.9, http://www.econ.nyu.edu.):如果以ai表示个体i的行为,ai表示除个体i外其他人的行为向量,m为所有参与者行为的均值,пiaim)表示个体i的支付函数,那么,当пiai1m)-пiai2m)相对于m而言是增函数时(这里ai1 >(偏好于)ai2),则称这种情形为互补性。

……

经济互补性为多重均衡提供了可能。

————————

我也没看大懂,有相关资料的人不妨发上来,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6 14:16:00
以下是引用聂辉华在2006-6-16 9:07:00的发言:
问一个问题,如何区分外部性和互补性?区域之间如果存在互补性或者比较优势,都可以合作,未必需要“外部性”。

聂老师 您好

互补性的确定概念我没查到,具体讲我对它的理解心里底气不足,见谅噢

同意您的观点,基于互补性和比较优势的考虑,可以为区域合作立论

对于互补性而言,如果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区域合作可以实现跨区域的资源配置,在区域之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无疑比单个区域内小而全的产业链更有竞争力;如果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各地区专注于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区域合作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在空间的合理布局。

但是,这里的讨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的分析范式。

再考虑一下地区政府作为地区利益代表的存在性,完全基于产业关联的区域分工,显然不符合一些以低附加值的上游产业为主的地区利益,有一个列子:现在很多煤炭大省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在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从以前单一的采掘业相继发展了煤电一体化,煤炭液化等,延伸了产业链。

当然,完全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分工,同样值得斟酌,因为这种分工合作带来的隐患在于“比较优势陷阱”的存在,比如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地区,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能保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但从长期看则丧失了经济发展主导力量---技术竞争力 ,在这点上,中北美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在这些国家,有着发展香蕉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香蕉产业显然完全符合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但在国际分工中,这种以香蕉产业为主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在后来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独立性,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而看我国各省的十五经济发展规划,可以发现,重庆,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省无一列外的把汽车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几乎形成了长江流域汽车产业带蓝图。 显然,部分省分在地区利益的驱动下,有不按比较优势出牌的冲动,尽管没有重点发展汽车产业的经济条件、技术基础。

我的想法是, 地区利益的存在以至地区间博弈的存在,使基于互补性或者比较优势的区域合作在长期看来, 其可行性有待深究

聂老师所说的外部性 应该是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性吧

呵呵 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谢谢

-------Little-kitte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