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6407 17
2010-11-08
       2010年11月份,《江西五套》连续报导江西省南昌胜利路街头六位白血病儿童的父亲们的情况,以及网络上最近流传的“春天妈妈”的故事,还有远远数不清的那无数需要社会关心的,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难道我们社会中的诸人不能自己抱成团,以解决这些目前不能解决好的问题吗?社会主义社会,难道不能在此方面做出创新做出全世界的文明表率吗?而本文所提供的管理方案,正是有希望解决此一老大难社会问题的可能的一剂良方!请大家支持、推广本文!!





   
   一、操作方法
   由于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民众”包涵范围很大,要想实施整体方案,必须采取分类设计原则,比如按人数规模分成单一性组织实施的内部互助、多个组织联合实施的互助社互助、相关行政机构牵头的社区互助区互助等类型,虽然不同的类型和规模下,必然会导致互助费和互助金的标准不同,但无疑实施的基本模式是可以借鉴的。本文便以单一性组织中的企业为例来说明本计划所设计的基本操作模式。
   第一步,组建爱心俱乐部。
    对适用范围内的对象实行会员制管理,明确权利和义务。每个人既有参与爱心活动的义务,又同时拥有制度所保障的在必要时候(个人重特大疾病风险发生时)获得全体成员共同施以的爱心帮助的权利。
    第二步,会员管理。
    在会员的管理上借鉴市场营销中的对顾客进行细分定位来设计产品功能以更好地扩大和促进销售的思想,将会员按义务和权利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提供会员选择,使每个会员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相应的会员级别来履行相应应尽的爱心义务和享受组织给予的爱心保障的权利。
    比如,会员级别可划分为一至八级。下面以单位全体职工人数为标准的10,000人为例(其他数量的人数按比例同比修改每次捐助额即可,每次捐助额=捐助基数*调节系数,调节系数=10,000/单位人数)。一级铜卡普通会员(针对群体中患上重特大疾病需要帮助的对象的爱心帮助义务是每次捐10元,以下简称10元捐,相应的个人所获的爱心保障额度是10万元)、二级银卡爱心会员(12元捐,保障额度12万元)、三级金卡爱心会员(15元捐,保障额度15万元)、四级铂金爱心会员(18元捐,保障额度18万元)、五级至善爱心会员(20元捐,保障额度20万元)、六级爱心精英示范会员(每次捐助额30元,保障额度20万元),七级爱心榜样荣誉会员(每次捐助额50元,保障额度25万元),八级爱心领袖终身会员(每次捐助额100元及以上,保障额度25万元。特殊待遇是:当个人经济状况低于规定的相应标准以下,可以减少次捐额到其他更低等级的水平,而享受的保障级别维持原来不变,等经济状况恢复时,再补上累积的少缴款项,充入俱乐部爱心基金单位账户供统一调度使用)。以上具体取什么名字大家可以发挥想象,以体现出必要的差别,保障参与者选择的个性化,对思想觉悟或能力或保障要求更高的参与者提供更好的行为理由(精神激励)。
    第三步,账户管理。
    俱乐部账户分为单位账户(单位每年按一定标准预先划拨存入的爱心基金的专用专储账户)和爱心会员个人账户。
    作为爱心俱乐部发起人和牵线者的单位在整个俱乐部的构建中起着搭建爱心平台集聚企业整体资源办集体事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构建对爱心参与者的个性化激励机制,单位还应当也为全体职工的爱心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个单位预存账户就是其一,比如万人单位,每年第一个月往其中存入不少于10万元爱心统筹基金,该账户累积的余额在必要时动用。单位应该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在制度方案中明确单位的爱心引导责任和具体做法,将单位应在必要时动用企业统筹的爱心保障基金给需要帮助的职工及在必要时视情尽力补充追加等写入条款。
    账户中关于员工的爱心个人账户是这样管理的:每年年初单位从员工第一个月工资中一次性或采取在几个固定月份分次划拨的方式,按统一标准划拨到企业受托管理的员工个人的爱心账户中预存。关于预存的定义是,这笔款项系员工个人的资产,而非费用,其所有权归员工个人所有,在员工爱心会员资格有效的情况下,预存爱心款的临时管理权归企业,在员工提出离职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提取出个人爱心账户中尚未及使用的爱心款项,进行销户处理。关于预存爱心款项划拨的统一标准如下:比如一个标准的万人企业按普通会员100元的标准,千人企业按200元,五百人企业按400元,百人企业按1000元,人数更少的企业参与第三方协调机构或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织小企业联盟或小企业爱心保障理事会来实施保障。另外,划拨预存款项时,除普通会员外,其他等级的会员按各自的爱心会员的级别系数乘以普通会员的预存标准来计算个人的预存额。

    二、两种保障计划的待遇标准对照
表1:新型民众重疾互助保障计划与中国职工重疾互助保障计划待遇标准对照表

  
表2: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互助保障基金会的《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计划》(2011年版)
  
        
        三、两种保障计划的差异对照
表3:新型民众重疾互助保障计划与中国职工重疾互助保障计划的设计、效果、适用范围差异对照表


  

相关链接:
点击下载人大经济论坛——大病医疗保障的七种传统途径和实施方法介绍。包括:
1.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保系统主办,保障标准分类设置,城乡有别、职业有别)
2.大病统筹保险(医保系统主办,保障标准分类设置,城乡有别、职业有别)
3.职工互助医疗保障制度(工会系统主办)
4.单位互助医疗保障制度(单位主办)
5.自发或组织的爱心捐款(单位、有关团体或个人主办)
6.商业医疗保险(各保险公司主办。如中国健康保险公司的相应医疗保险险种)
7.慈善机构的重病医疗保障爱心基金

关于本方案最终定稿的说明:
本方案的框架构想及初步设计是在2005年完成,发表于本人博客,原标题为《城镇职工重特大疾病风险安全保障体系探究》,并被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相关网站转载;2007年以论文方式发表。2007、2008初步形成改进构想,并在教学中讲述;2010、2011年经过补充案例并将文字说明整理成表格,最后定稿。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3 项 ), 共有 5 人参与投票

距结束还有: 11533 天10 小时17 分钟

您需要登录之后方能进行投票
附件列表

管理创新案例之1:爱心互助保障方案.rar

大小:4.46 MB

 马上下载

大病医疗保障的七种传统途径和实施方法介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8 19:21:28
集体的事要想更好地解决好,仅靠少数精英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把所有人以一个有效的机制组织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达到最好的效果.比如各种类型的慈善事业,仅靠几个以社会为己任,行善且乐善的大企业家搞捐赠哪怕是倾家荡产,个人有限的资源也是不足以解决,以及长期维持的,因而,必须要通过创造性地设计科学的管理机制,构筑合适的平台,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完成集体之事,方才是长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00:10:08
摘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出版的《中国发展报告》2008/09(摘要)——我们的测算在一定程度上还揭示了中国经济需要保持每年8%增长的必要性。如果经济年均增长率达不到8%,要基本建成本报告所建议的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福利体系,必须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财政性福利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作较大的调整,这需要国家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和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本报告的测算结果还从另一个角度敲了警钟,即对社会福利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国家的财力只能维持一个基本的、低水平的福利全覆盖。在很长的时期内,除了义务教育之外,免费性的福利项目的重点还是应该在低收入人群和特定人群身上。对于城市与农村中等收入及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更多地还要以缴费型的社会保险项目为主。因此,缴费型的各类福利安排还应该是支撑我们福利体系的核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02:17:46
现在的互助保障方案是不力的!本方案最好的情况的保额与成本比是1万倍甚至几万倍,而下表所示只有100倍。
一个最新的文件:[DOC] 《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计划》2011年版- 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保险互助基金会
点击下载: 《计划全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02:19:12
现在的互助保障方案是不力的!本方案最好的情况的保额与成本比是1万倍甚至几万倍,而下表所示只有100倍。
一个最新的文件:[DOC] 《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计划》2011年版- 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保险互助基金会
点击下载: 《计划全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02:20:04
本文所提供的管理方案,正是有希望解决此一老大难社会问题的可能的一剂良方!请大家支持、推广本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