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品位看看他的朋友圈子便可以知道,尤其是看看他最好的朋友和崇拜的对象便可以知道,可以说朋友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一个的价值观和品位。在当前生活成本增高的今天,似乎很少有学生愿意去思考这些生活中的经济学命题,大家往往更加愿意去考虑自己的事业或者前途,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问题,而对于情感需求中的效用指数往往很少思索,这也是压缩饼干似的物质化的生活给精神领域带来的一种冲击。
交朋友是一个庞大的人际经济学命题,本文旨在通过剔出掉你的错误决策,这样有助于你的选择。换句话说,我们避免了最坏的结果就可以保证我们的决策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盈利性,在现实生活中具备以下性格特质的人不适合作为朋友尤其是密友。1、喜欢摧毁他人理想和信念的人。就是说如果你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给他说后,寄希望于一些鼓励或者是共鸣,而这种特质的人往往喜欢弱化或者软化你的期望值。摧毁他人的价值观这不正是冷战思维吗?所以说这种特质不适合作为朋友。2、不真诚,不真诚会导致信息的极其不对称,从而导致交易成本的过高,交易成本的过高自然会影响到人际交易的效率。所以说不真诚是交朋友过程中最致命的核武器,不真诚会导致不信任,不信任还可以称之为朋友的吗?3、不希望你好。很多人都不希望别人超过他,希望他的朋友都不如他。而真正聪明的人则是希望自己的朋友都能够超过自己,这样自己才有更多进步的可能性。4、不喜欢帮他人忙的人。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喜欢接收而不喜欢给予,如果交朋友一点忙都帮不上的话?这种朋友和陌生人也没有任何的区别。5、是非多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喜欢乐于人际纷争,而这种纷争往往会耗散掉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远离是非之人也是远离是非的最佳策略。
当我们在决策的时候,剔除掉了最坏的策略,那么剩下来的策略不管如何都不至于坏到哪里去。当然我们碰到以上特质的人,也不是没有办法,很多具备这种特质的人往往也是其基因决定的,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特质,这个谁都无法更改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纠错机制来避免这种特质给我们带来的一种危害。很多时候中国人还是要学习下西方人的直白和坦率,尤其是在对待以上特质的人的时候,你必须要明确的表达你的观点和立场,在原则性问题上绝对不能够妥协,尤其是对于对方特质所带来的边际外部负效应,必须直接指出来。真诚和坦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意愿这样比迂回曲折的学厚黑学效果要好很多,有时候往往看了很多厚黑学的著作,不禁有很多思考,这些所谓的理论真的是理论精华而不是糟粕吗?那种隐瞒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不是对于人性和伦理本原的一种扼杀吗?在情感被极度扭曲的一种状态,还能够获取到所谓的快乐与幸福吗?难道说追求的就是一种超脱的痛苦吗?很多电视剧里面也是很多坏人横行29集半,最后半集挂了,但是坏人潇洒了29集半阿,我们往往喜欢让自己一直痛苦到一个临界点再获取快乐,我们为什么不允许自己一直快乐呢?我们为什么为了那么一霎那间扭曲的幸福而搭自己那么多的青春呢?我们为什么没有重新地审视过这些传统的价值理念呢,尤其是很多关于人际方面的书籍,看了往往会有很大的误导作用,尤其是如果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若将其教条般地学习的话,更是受害很大。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不可能流传开来的,就像智慧高超的政治学书籍是不可能问世的,如果道理大家都明白了,那么这些智慧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而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关系学往往是学历一般、阅历一般的半桶水的人写的,很多理论都没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就像追女生中有经典网络学理论总结为“死缠烂打”,在现实生活中死缠烂打除了自取其辱好像没有别的效果。而真正的有价值的理论往往被很多高手典藏,而具有误导性的理论往往充斥于网络和民间。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这是我的理想吗?这个事情符合我的基本价值观和理念吗?我快乐吗?而不是我将来可以怎么样,没有人会预测到将来,但是我们可以预测非常接近今天的明天,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具备价值的学科,如果我们更多的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不就是学好经济学的最佳表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