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1-14 18:10:42
投资,所谓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就把钱大量投入到了社会,现在反作用回来了。国家的宏观调控究竟成功还是失败,需要认真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9:13:11
17# meishanjia1900   
说不定资本主义就是A剥削B,共产主义就是相反的B剥削A. 要紧的就是法制框架与透明度。透明度就是说做坏事就得负责后果。中央银行的问题就是怎么减少到最低政治干预而保证他对社会负责而不是对自己的钱包负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9:44:20
yjg30 发表于 2010-11-14 15:48
lwzxy 发表于 2010-11-14 13:28
"最简单的回答不要,比如说什么,流通中的货币多了物价自然上涨等等,这只不过是看到表面现象,而且还看错了,因为在一些物价上涨的同时(其实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上涨),许多工业品价格反而下降了。"

问题首先出在这个所谓“最简单”、“只不过是看到表面现象”的回答上。看样子,楼主试图是要否认“流通中的货币多了物价自然上涨”这一陈述,理由显然是那个粗疏的经验观察——“因为在一些物价上涨的同时(其实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上涨),许多工业品价格反而下降了。”楼主这一结论是如何观察来的?是针对哪一个历史时期的观察?如果另外一个历史时期的价格现象不符合楼主的上述陈述,是否能够证明楼主的陈述是站不住脚的呢?对非“表面”的那个“本质”,楼主似乎有答案吧,那是指什么呢?
增发货币如何进入流通的,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技术和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没有深究的必要,根本问题是在于:货币是怎么来的?确切地说,这些不兑现的印着知名人物头像的带颜色的纸张是怎么来的?
窃以为,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似乎更有意义。当然,答案是显然的。然而,进一步地,这样一个货币制度,它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似乎就不是每个人都有把握讲清楚的了,但毫无疑问又十分重要。如果发帖讨论这件事似乎更有价值。
货币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如果得到正确的解答,那么对于凭空增发的货币的疑惑也就越大。而上面的回答,如果以为流通中的货币多了物价自然上涨这句老得多的通货膨胀的解释是正确的话,那么,即使现在的西经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也有几个呢,而且看来越来越有排除掉这个流通中货币多了物价自然上涨的解释。
至于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商品的物价上涨,一部分商品的物价下跌,那你到商场里或者看一下市场上商品到处打折的信息就可以知道了。
简单的永远是解释,但是复杂的就是实际,所以问题是,如果能够增发货币,这个增发的货币是如何进入流通中去的。即是说如何不仅进入流通,并且还可以使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抛除不关重要的“货币如何流通”的技术问题,货币根本源头在于央行的印钞机。应该疑惑的不是凭空增发货币,应该疑惑的是凭空发行货币。增发货币的意思是,央行有义务发行货币,只要其满足所谓经济增长的需要,而所不需要的是凭空增发货币。这是胡说八道。事实上,所有的信用货币,难道不是凭空发行与凭空创造的吗?前者来自于央行,后者来自于采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商业银行。
“货币增加,物价上涨”这句陈述当然不一定正确。但如果说:“其他情形不变,如果货币增加,则物价上涨”,则是一个不可反驳的正确的命题。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仅仅是和其他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相并列的一个因素,它是所有曾经和现在实行信用本位制度的国家所共同具有的一个特征!以美元为例,现在的1美元的购买力相对于1913年1美元的不足5%。英镑、日元、原先的德国马克与法国法郎,贬值的程度更加厉害。更不用说前两年的津巴布韦元了。即便以1980年的1元人民币与现在1元人民币的购买力进行粗略的比较,恐怕也不能简单到以“现实生活中,一部分物价上涨,一部分物价下跌”、“看看商场的打折货”(相对什么价格打折?)证明,“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只是个“看错了的表面看法”而已。
另外,楼主亦暗含,通货膨胀即指物价上涨。这个无论是西经还是马经的教科书上的标准说法,也是完全错误。通货膨胀,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不论现实中物价是否是上涨。
因而,解释不简单,尤其是正确的解释更不简单,而没有正确的解释,也就无法认清“复杂的实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0:55:50
经济发展,央行每年需要增发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1:00:46
楼主的假定是货币供应量不变,不过目前的国情是**就是在增发货币呀,你去问问人民银行这个印钞机,这两年它印了多少人民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1:10:04
10# 赫赫铭儿0


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1:11:41
我本来抱着希望来搞明白的,可是越弄越糊涂还生出不少新问题,比如:央行是受哪个部门直接管辖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管钱?他买了国债,最后不照样有资金还给他吗?这钱还是没有进入流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1:26:35
5# yjg30 **发行国债,筹集资金用于公共生产和大型项目建设,央行增加贷款额度,刺激社会新投资,扩大原有生产规模,这一切促进了就业,劳动报酬增加,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力水平提高,原有的货币需求得到满足,相当于增加货币供给,国债和贷款都是用将来的钱来进行现在的生产,生产的结果在弥补了使用未来资金的代价以后形成经济净增长,这个净增长就是人民收入增量的源泉。我理解的增发货币就是这么个机制吧。。。至于楼主说的货币需求来自于生产需求,生产需求增加的相对过快又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我认为这是经济周期的问题,生产是永续的,要把它分为一个个周而复始的阶段或者轮回,消费需求下降应该是下一个轮回的初始点吧,而生产需求增加是这一轮回的末端,是这一轮回消费需求增加导致的结果,另外这些相互关系之间的作用和产生一个结果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人不才,只在此分享一点点自己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1:37:17
99# yjg30
楼主,你把经济孤立的看了,经济如果只存在一期,那么东西被财政部买去就没有了,但是经济是无穷期的,我的主要意思是现在经济中有了2单位的货币了,你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解释的,比如经济有无穷期,1、2、 、、、N,假设每期都有1单位的商品被生产出,现在经济中有2块钱了,民众和财政部都要买的话,大家都会提高价格,比如民众说我用1元钱买你半个,财政部也会这样,这样就达到了均衡,没有人会愿意持有那个没有实际价值的人民币在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1:38:49
多发货币本来就是对民众的一种掠夺的呀,经济学书上说的很清楚,这个叫铸币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1:42:07
搬个马扎 围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2:00:00
多发货币本来就是对民众的一种掠夺的呀,经济学书上说的很清楚,这个叫铸币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3:08:59
问的这些问题,是因为你金融还是不够了解,当你深入了解了之后,就能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23:55:43
{:3_41:}进来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6:03:48
123# lwzxy 当然了,某些问题你可以来个外生假设与经济学无关,这就是哈耶克和奥派逃避问题的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7:54:23
yjg30 发表于 2010-11-13 14:24
1、购买国债的货币是从哪里来的?又投向哪里去?
2、央行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货币又是哪里来的?
3、财政部发行国债,收回的货币有什么用途?这是收回的货币是哪里来的?
4、如果不是凭空印制,那么,这里根本表现不出货币增发的问题,充其量也只是货币资本的转移,从**手中转到需要货币的人手中,或者从暂时不需要货币的人手中转到**手中,再由**进行支配,但是这之前和之后都是一样多的货币,只不过在不同的人手里而已。
5、国内流通的人民币怎样多起来呢?从上面所有的交待中都看不出这些“增发”的货币是如何到流通中去的。而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如果在同时交换的商品一定、商品的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多出来的呢?
  你在第4点说“但是这之前和之后都是一样多的货币,只不过在不同的人手里而已”。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我想说一种政.府增加货币的简单办法。政.府可以实行赤字预算,国库明明有一亿人民币,政.府偏偏列出1.5亿的支出计划。央行必须给政.府出1.5亿的转账支票,其中5千万人民币就这样横空出世,流入社会,导致通货膨胀。为了让转账支票上的金额与现金配比,如,国家平均每一万元转账支票有可能被提出现金一千元左右,那么,央行管辖的印钞机就得印出5百万人民币现钞与辅币。当然,这5百万现钞与辅币一般不是通货膨胀的来源。因为存款人提出现钞5百万,必然有5百万活期存款(由存入转账支票导致的)被银行扣除,停止了流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6 10:33:45
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6 11:47:48
137# 吴本龙
你在第4点说“但是这之前和之后都是一样多的货币,只不过在不同的人手里而已”。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我想说一种政.府增加货币的简单办法。政.府可以实行赤字预算,国库明明有一亿人民币,政.府偏偏列出1.5亿的支出计划。央行必须给政.府出1.5亿的转账支票,其中5千万人民币就这样横空出世,流入社会,导致通货膨胀。为了让转账支票上的金额与现金配比,如,国家平均每一万元转账支票有可能被提出现金一千元左右,那么,央行管辖的印钞机就得印出5百万人民币现钞与辅币。当然,这5百万现钞与辅币一般不是通货膨胀的来源。因为存款人提出现钞5百万,必然有5百万活期存款(由存入转账支票导致的)被银行扣除,停止了流通。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60514&page=14&from^^uid=1123236

请教:是不是说增发货币通常与财政赤字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6 13:14:14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1-16 11:47
137# 吴本龙
你在第4点说“但是这之前和之后都是一样多的货币,只不过在不同的人手里而已”。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我想说一种政.府增加货币的简单办法。政.府可以实行赤字预算,国库明明有一亿人民币,政.府偏偏列出1.5亿的支出计划。央行必须给政.府出1.5亿的转账支票,其中5千万人民币就这样横空出世,流入社会,导致通货膨胀。为了让转账支票上的金额与现金配比,如,国家平均每一万元转账支票有可能被提出现金一千元左右,那么,央行管辖的印钞机就得印出5百万人民币现钞与辅币。当然,这5百万现钞与辅币一般不是通货膨胀的来源。因为存款人提出现钞5百万,必然有5百万活期存款(由存入转账支票导致的)被银行扣除,停止了流通。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60514&page=14&from^^uid=1123236

请教:是不是说增发货币通常与财政赤字有关?
  可以说通常是有关的,但是,没有财政赤字也可以增发货币。例如,中央银行虽然不是正规的盈利机构,但也需要用放贷的利息收入支付工资与各项管理费用等等。如果财政部下达了降低中央银行贷款利率的命令,那么,中央银行很可能发生政策性亏损。为了弥补亏损,中央银行可以根据政策发行一定数量的货币,存入自己的户头。这也是一种增发货币的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6 13:24:54
140# 吴本龙 从金融上说,即使有,这笔费用也不会很大,除非中央银行本身是个亏损巨大的浪费机关,但是这是不大可能的,如此低效的机关对其管理下的银行系统的管理也不会很强,那么传导的效应也极其有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6 13:49:19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11-16 13:24
140# 吴本龙 从金融上说,即使有,这笔费用也不会很大,除非中央银行本身是个亏损巨大的浪费机关,但是这是不大可能的,如此低效的机关对其管理下的银行系统的管理也不会很强,那么传导的效应也极其有限。
  不是浪费,而是政策性亏损。当然,这笔费用毕竟不会很大。不过,全国各省市的人民银行全部发生政策性亏损,数字也不算太小。这里只是说不通过财政赤字而增发货币的途径,与传导的效应没有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6 20:25:14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11-15 16:03
123# lwzxy 当然了,某些问题你可以来个外生假设与经济学无关,这就是哈耶克和奥派逃避问题的办法。
倒想请教,这个“某些问题”都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来个外生假设与经济学无关”来逃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7 23:02:44
呵呵!今天看到这个老的帖子,当时真是讨论的热闹。不过我自己的疑问我现在已经解决了。但是回顾一下这里的所有回答,竟然对我提的问题没有一个真正的回答。不是用西经的那些概念来应付,就是武断的说货币就是可以增发等待。

对于现实的真象并不是象那些简单的思想和定义就能够说明的。

我们已经看到所谓的美国的量化宽松的恶果了。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又把问题推向更深处,而且,美国的国债问题又再一次的说明,凭空制造货币是不可能的。该还的还是要还。所以,那些迷信货币可以超发的的西经学生们该醒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8 11:18: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8 11:51:36
yjg30 发表于 2010-11-14 14:50
谢谢提供的资料。

仅有下面的问题:
凭空印钞票在操作层面,就是央行印钞票,然后购买国债。
Z F获得钞票,然后通过 z f 采购的方式,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进入流通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8 11:55:09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0-8 11:18
yjg30 发表于 2011-10-7 23:02
呵呵!今天看到这个老的帖子,当时真是讨论的热闹。不过我自己的疑问我现在 ...
呵呵!
这个疑问的解决使我之前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都得到迎刃而解了。而且,我在后来的一些帖子里或多或少的讲了一些。
但是对于死报着西经教条不放的人来说,他们轻易不会使自己那僵死的脑袋哪怕稍微活动一点的。他们可以用一切可能歪曲马克思的《资本论》,但是对于那些明显和事实不符的主流经济学的那些荒谬的理论连怀疑的勇气都没有。
所以,对于现实我们常常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是现实经常错了,而是我们的理论经常错了。但是你可以看下现在理论界的热闹,对于经济现状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无不是报着这样的态度,即:不是他的理论错了,而是现实错了。在这样的思维定式指导下,我虽然已经在许多地方都讲过了,但是他们却不能沉下心来看看我究竟说了些什么。毕竟了解事实的本质比起用一些公式什么的描述现象要难得多了。

不过,对一切还处在各种表象的矛盾中不能自拔的人来说,现实是他们最好的教科书,不仅货币超发解决不了诸如美国、希腊等等国家的国债问题,而且,事实还会一再的使那些信奉什么凯恩斯主义、马歇尔主义,以及那些经济教条比如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财政政策等等不断的产生,又不断的破产。这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是一样的,有什么样的危机发展阶段就有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解释,而且这些个解释只不过是简单的对现状进行要求采取一个否定的解决办法,比如我们现在的所谓通化膨胀问题,他们就会简单的用错误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于是要求货币政策紧缩,反之,则要求货币宽松。但是这只不过是跟在事实本身的后面亦步亦趋,这就象走路累了需要加油,饱了需要休息一样,还有比这样更简单的理论吗?只不过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在这些简单的表象之间插入一些所谓的高等数学的推理来吓唬人罢了,不能理解事实本身,只好就用抽象来进行幻想。但是解释永远是表象、现象的颠倒的解释,这样的解释只不过是自己在自己所制造的理论对立中循环不已而已。他们离事实的真相还差得远呢!

最后说一下,这个问题的解决的论述我将在以后再详细的论述,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已经在许多帖子里要么做为主题要么做为回复都解释过了。但不是用主流经济学的那种无能的思想和理论,而实实在在的就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8 11:58:18
yjg30 发表于 2010-11-14 14:59
投资的乘数效用大家可以去进行推理,但是没有终点。

其实这个投资乘数效用不正确,推理应该用的是减 ...
投资乘数是指一个基础货币投入进去,理论上最多可能产生多少货币量的投资。
并不是实际产生多少。但他说明,通过反复投资可以放大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8 12:04:52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1-10-8 11:58
投资乘数是指一个基础货币投入进去,理论上最多可能产生多少货币量的投资。
并不是实际产生多少。但他说 ...
多么理想的状态。这就是主流经济学的真理标准:理论没错,错误的永远是现实。

这种理论做为形而上学,对于一个事物本身的两种可能只说对自己有利的一种可能。那种,且不说这算不算投资(因为投资总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投资),那么做为任何一个事实,总有两个表现,一个是投资成功,一个是投资失败。

即使就按照这个幻想,那种成功可以用乘数,失败是不是可以用除法呢?

即就这个所谓乘数的想法,可以提出一个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的最根本的缺点,那就是主流经济学的所有理论观点,都只不过是从一个方向上(比如说是只从如何促进资本增长上来讲的),而不会从另一个方面来进行论证。

具有这种简单思想的人怎么能够认得清事实的真相。

关于主流经济学思想的低下,我已经在另一个帖子里对于萨谬尔森的评价里说了,因此,对于这个被大家所崇拜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来说,从他的思想的无能里,我也不想再对此类没有任何反思能力,只能美好幻想的理论抱有任何兴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8 12:14: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8 13:05:18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0-8 12:14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出现通货紧缩就多发行一些货币,出现通货膨胀就少发行一些货币——这不就是最好的货 ...
呵呵!只要你会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那么,你将可以跳出这些形而上学。所以还可以这样说: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出现通货紧缩就多发行一些货币,出现通货膨胀就少发行一些货币——这不就是最坏的货币政策吗?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说,在矛盾对立双方还客观存在的时候,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办法,只有这些恶果的不断循环。
而主流经济学的解决之道就是在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企图用某种办法来解决,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每采取一种经济办法,总还是要提心吊胆的担心这种办法的不良后果的出现,以扰乱他们那颗资产阶级企图在不可调和的事实本身上进行调和的良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