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形成总额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两部分。
存货变动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变动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以上是统计局网站指标解释(国民经济核算)中关于有关存货变动的解释。
这里存在重大误解。
我们知道,支出法计算GDP,是对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核算。因此,这里的存货对应的是最终产品。
这里的存货不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这些都不是最终产品),也不包括非最终产品(中间产品)的产成品存货。
这里的只包括最终产品存货(是产成品),最终产品包括投资品与消费品。
存货变动包括投资品与消费品的存货变动,存货变动不能理解为存货投资。
存货变动中投资品的变动是资本形成总额的一部分,存货变动中的消费品的变动不是资本形成总额的一部分。
正确的存货变动计算公式为:
存货变动=期末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初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存货变动=投资品存货变动+消费品存货变动
投资品存货变动=期末投资品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初投资品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消费品存货变动=期末消费品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初消费品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支出法GDP核算依据的是以下平衡式:
本期国内生产最终产品市场价值(GDP)
=本期销售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本期销售国内生产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本期销售进口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本期出口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本期进口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末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末投资品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末消费品最终市场价值)-期初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初投资品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初消费品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资本形成总额的存货变动应改为:
投资品存货变动=期末投资品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初投资品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存货变动之所以发生重大误解,原因是没有精准理解GDP的定义,忘记了支出法核算GDP中的产品是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
可以多说一句:本期出口与本期进口对应的也是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
支出法GDP核算正确的公式是文中提到的平衡式,简化如下:
本期国内生产最终产品市场价值(GDP)
=本期销售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本期出口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本期进口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末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期初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本期销售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本期净出口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存货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