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附注:
“
中世纪的欧洲,说出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这个人就是思想家;近代欧洲,说出人是从猴子演化而来的,这个人也就是思想家.....。你可以不必在意这个思想是如何如何推导的,只要你找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或本质关系,你就是第一个发现者.....,能够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若你还能够完美地证明给世人看,那你就是一个天才了。”
为何这样讲?因为王志诚网友的“社会必要需求价值论”和赫赫名儿网友的“个体劳动价值论”都是一个新颖的经济学思想。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是以单个商品的总效用及其边际效用为考察对象的,价值量取决于某一商品的边际效用大小。但是由于二个不同质的商品在各自效用上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所以这一理论却无法解释:在交换价值形态下,“二个不同商品在量上的比例关系究竟是怎样决定的”这一经济学现象。但是,“社会必要需求价值论”却能够做圆满解释:人们社会必要需求,是通过各种不同商品在量上的比例关系反映出来的;同时这一必要需求是一个有层次的、有结构的、有质地标准的。社会必要需求价值论与西方效用价值论并不存在矛盾。在交换价值形态下,“二个不同商品在量上的比例关系最终将交由社会必要需求所决定,同时在这一基础上,每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也在随着生产过程中的工资、生资、科技、经管、流通、市场风险等因素所造成的会计成本变化而不断调整着各自商品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众所周知,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以单个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为考察对象的,价值量取决于某一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多与少。但是由于不同生产者所生产的同质商品在各自价值量上总是不均衡的,所以这一理论却无法解释:在交换价值形态下,新的同一品质的商品在量上的比例关系究竟是怎样决定的”这一经济学现象。但是,“个体劳动价值论”却能够做圆满解释:人们的劳动首先表现为个体劳动,个体劳动的全面发展是整体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满足社会必要需求条件下,个体劳动实质上就是社会劳动,也就是说,一切社会意义上的劳动都是有个体劳动体现的。劳动的私人性或叫私人劳动,仅仅是个体劳动的社会属性之一,而不是全部!劳动私人性仅仅是价值产生的社会必要基础,只要存在着个体劳动的私人性,只要劳动者将自身劳动视为一种“天赋人权”即不可剥夺的资源和权利,那么无论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都无法依据自身的美好意愿去人为地消灭价值生产和价值交换。
个体劳动的生产过程总是要耗费劳动者的劳动力的,总是要与一定量的生资、经管、市场风险相联系的,个体劳动的耗费是通过各种不同商品在量上的比例关系反映出来的;同时这一耗费是标准的、是可测量的。个体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不存在矛盾。在交换价值形态下,“二个不同商品在量上的比例关系最终将交由每一个个体劳动所耗费的生产因素的量所决定,同时在这一基础上,某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在随着个体劳动的生产过程中的工资、生资、科技、经管、流通、市场风险等因素所造成的会计成本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例如:北京市场上,一般鸡蛋价格为4.5元,可是柴鸡蛋生产成本却有:5元、7元、10元、20元、30元...。这是由于柴鸡蛋的品质标准不一样,个体劳动的生产成本也就不一样,造成市场价格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在北京市场上卖的同样的好。这就说明,个体劳动的多样性是市场的多样性的基础,成为市场价值形成的铁一般的规律而存在着,这一多样性完全适合于社会不同需求层次,根本就无需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加以裁剪!
(详见《柴鸡蛋你在哪里?》
http://space.btv.com.cn/video/VIDE1291263601112761)
(详见:《鸡蛋价格的奥秘》
http://space.btv.com.cn/video/VIDE1289811591647803)
简介:从消费者到销售商,从生产运输到买卖,拆解构成鸡蛋价格的复杂链条。
任何一种理论,无论人们认为它如何高深,如何博大,这一理论都必须与社会经济实际相结合,都必须具有社会经济行为或社会经济政策上的指导作用,否则这一理论就将成为“空中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