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626 109
2010-12-15
1瓶53800元法国拉菲葡萄酒:昔日荷兰郁金香再现
十年后拉菲堪比黄金?

2010年12月15日


  法国顶级名庄葡萄酒拉菲疯涨,谢国忠再发"警世危言" 资料图
  近期茅台一个月几十一百元地涨,被笑言"发酒疯",而法国顶级名庄葡萄酒拉菲一瓶成千上万元地涨价,也引来知名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警告:崩盘将致,尽快出手。然而,危言之下,不少业内人士仍相信牛市至少仍有三两年。疯涨的拉菲,未来是延续神话,还是会蹈普洱从巅峰到冰点的覆辙呢?
  拉菲十年后堪比黄金,这可能吗?
  82年拉菲一年涨一万,这是真的!
  目前世界一级名庄有五大家:拉菲(Lafite)、拉图尔(Latour)、奥比昂(H aut Brion)、玛歌(M argaux)和木桐(M outon)。然而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拉菲是世界顶级名庄的全部。疯狂追捧之下,拉菲价格如同坐上火箭。"过去十年,黄金价格涨了四倍。2000年产的拉菲价格上涨幅度是黄金的两倍,价格同期增长了9倍。按重量计算,即使是低等拉菲也比银价高得多,而1982年拉菲这类高等货,价格是银的十倍。"谢国忠称,如果下一个十年拉菲仍然可以保持这个状态,那么上等拉菲按重量折算后将与黄金一样贵。
  美国有3亿消费者,而中国有13亿,"拉菲一年产20万瓶,但是有13亿消费者"。有人据此认为拉菲的需求仍然巨大。
  "拉菲拍卖现场,90%是东方面孔。为了满足巨大需求,拉菲近年开始'全球采购'。浙江温州的游资抢购拉菲到达登峰造极,游资不但从波尔多中间商处入货,还从新加坡、美国、英国全球范围收购。"国内葡萄酒资深观察员方军告诉记者。"业内关于拉菲的价格流传一句话,'温州的价格比香港便宜,香港的价格比波尔多便宜',国内对拉菲的天量需求,令中国成为拉菲一个最瞩目的市场。"方军称。
  谢国忠对拉菲泡沫的预警,其中最主要因素是中国市场拉菲价格的一路井喷。即使一个葡萄酒圈内人士要动态掌握拉菲的价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都是拉菲真酒,在中国市场的流通都可以有N种通路。不同通路批发价都会不一样,拉菲家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82年份酒,不同批发价之间可以相差几千元。最具体表述拉菲的价格,一般看深圳高端超市卖场O L E名码标价,目前82年份拉菲的零售价格已达53800元,而去年的价格是43000元左右,涨幅达到25%。"方军告诉记者。
  游资疯狂炒作拉菲,泡沫大了?
  堪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要破!
  拉菲在流通渠道已成为"液体资产"。华南从事进口葡萄酒贸易多年的业内人士胡绍恒(化名)告诉记者,由于拉菲价格几乎天天变,一批同样的货可以在一个圈子里买卖多次。例如A今天以1.5万一瓶的价格把货卖给B,但第二天C愿意以1.8万的价格向A买同样的货,这时A就会以1.6万元的出价向B回购,再卖给C。需远大于供这种非常销售形态,经常出现在拉菲市场。
  对于拉菲的疯狂,谢国忠将其类比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很多公司即使一分不值,但在股市中的身价还高达几十亿美元,一些货真价实的公司也标上了比实际价值高出许多倍的价签。拉菲就是其中的后者。"
  之所以拉菲能够成为一种投资产品,谢国忠称因为葡萄酒可存放十至二十年,而其饮用价值不断提升。"但是交易成本却非常高,比如市场转手交易费高达10%,存储成本也不低。即使最好的条件下藏酒,有一些还是会变质。与其他诸如字画或者古玩等收藏品相比较而言,葡萄酒更容易变质。因此,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投资产品。"谢国忠指出,现在连喜欢喝葡萄酒的人也成为了囤积者,喝着劣质的酒,谈着自己的收藏品升值多少,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方军指出,2009年拉菲期酒正式上市流通将会在2012-2013年,估计以目前这个疯狂的价位,"击鼓传花"到最后,没有人接棒了,就有可能出现价格的重大危机。
  马上崩盘?
  不太可能!
  谢国忠对拉菲强烈看空,并没得到多少葡萄酒业内人士认同。方军认为短期内拉菲价格崩盘的可能性非常低。
  "经济学家对拉菲的判断,仅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是行不通的。1982年份一瓶拉菲市场价4万-5万元,有些人一顿饭就能喝几瓶,这种需求是无法用常理衡量的。"国内资深酒类营销专家铁犁向记者指出,未来4-5年,中国经济仍高速发展,而拉菲也依然有几年牛市。
  "目前拉菲的价格是炒得太疯狂,但崩盘的机会甚微,因为拉菲风潮后,五大名庄之一的玛歌也开始进入游资的运作平台。玛歌的价格在上涨,拉菲的价格就更不可能有太大的跌幅。"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副局长、广东省酒类协会会长朱思旭向记者称,拉菲的价格即使调整相信也只会是价值回归。
  拉菲一年涨25%,但是新加入这个追随大军的人远不止上升25%。谢国忠认为,中国为抵制通胀而紧缩货币之时,就是拉菲价格停止上涨之时,就像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样。当美国国债市场崩盘的时候,美联储就会收紧货币政策,届时拉菲就会崩盘。"或许,上述情形会发生在2012年。不过,现在是你卖掉拉菲的正确时机。"
  不过谢国忠在一味唱空拉菲的同时也承认,拉菲已经拥有抵御冲击的能力:它顺利通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它的价格飙涨仅仅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停顿,而后价格又不断创出新高,涨得比其他产品都早,它的突出表现使其他高档葡萄酒不能望其项背。"遇到牛市,它可以保持上涨势头,遇到熊市,它也不会跌到哪去。" 疯狂的拉菲,前面是价格地狱还是避险天堂?

  .扬.子.晚.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5 11:36:26
进口红酒拿出来多有面子,而且全都是洋文,面子比天大嘛;
而且酒还能拉近和**官员的关系,中国**拥有绝大部分资产,
交易也需要**逐个审批。
和**官员打交道,老板们显然会花大钱,会选最好的东西。

真正的私人买来收藏的,估计还应该是非常少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5 12:10:44
富人的游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5 12:47:14
1# xnv
《大崩溃》 郁金香泡沫的崩溃(1)作者:李晓鹏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任何东西的价格都会向它的实际价值回归,任何泡沫都会最终破灭。郁金香泡沫也毫不例外。具体是什么事件成为它破灭的导火索,历史上缺乏明确的记载。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它的灾难性后果在郁金香价格疯狂上涨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总之,就是有那么一天,这个市场上的“傻瓜”名额终于用完,手上持有合同的人发现自己光荣的成为最后一批傻瓜。于是,“寻找傻瓜”的游戏宣布结束,泡沫破灭,经济崩溃。
    一种合理的推论是:到了1637年2月,倒买倒卖的人逐渐意识到郁金香交货的时间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郁金香的球茎种到地里,也就很难再转手买卖了。但这些人对持有球茎本身毫无兴趣,对于用球茎培养郁金香更是一无所知,于是开始大量抛售手里的合同。
    在巨大的抛售压力下,价格开始下降。这导致人们进一步丧失对郁金香市场的信心,更多的人开始清醒过来,跟风抛售。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迫不及待地要脱手。价格越是下跌,大家越是害怕。越涨越买变成了越跌越卖。贪婪的的心理发生逆转,变成了对失去财富的恐慌。而历史也一再证明:人类在恐慌的时候,会比贪婪的时候更加缺乏理智  这也是为什么泡沫破灭的速度总是会比泡沫形成的速度更快的重要原因。
    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
    泡沫面前,人人平等。富人和穷人都可以利用它赚钱,它在崩溃的时候也同时洗劫富人和穷人。一夜之间,不知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当然,最后的痛苦,绝大部分还是要由穷人来承担。因为富人损失90%,剩下的10%仍然可以维持生活。即使彻底破产,他也有希望利用原来的生意和人际关系重新振作。而底层人民损失90%的财富,则将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郁金香泡沫的高峰期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由于当时的交易非常混乱,许多郁金香合同在短时间内已经多次转手买卖,尚未交割完毕,最后一个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开始向前面一个卖主追讨货款,这个人又向前面的人索债。荷兰的郁金香市场从昔日的景气场面顿时间变成了凄风苦雨和逼债逃债的地狱。
    1637年2月24日,主要的花商们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开会决定,在1636年12月以前签订的郁金香合同必须交货,而在此之后签订的合同,买主有权少付10%的货款。这个决定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郁金香市场的混乱。买主和卖主的关系纠缠不清。荷兰**不得不出面干预,拒绝批准这个提议。
    1637年4月27日,荷兰**决定终止所有的合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5 12:48:54
1# xnv
初听《金融市场》公开课,作为北京的一名普通投资者,罗晋并不知道主讲人的名声是如此卓著。虽然罗伯特·J·希勒在第一课就遗憾地宣称,自己在书中预言的某些不幸的事情已经发生,但罗晋并没有意识到,所谓“不幸的事情”,是指美国次贷危机。
  与其他一些耶鲁教授相比,罗伯特·J·希勒的讲课风格并不独特,甚至在他的语气中,罗晋总是能听出一分拘谨,不过在课上,罗晋不止一次听到了同样的论述,投资行为的非理性。
  “非理性繁荣这个词,其实并非希勒的首创。”1996年12月5日,在一次讲话中,时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格林斯潘最先提出了“非理性繁荣”一词,用来形容当时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虽然人们也许不再记得当时的状况,但这个词却没有被遗忘,它已成为格林斯潘所有讲话中,被引用最多的一个词”——希勒在书中如此描述。
  传统经济学中,分析经济现象时常有一个理性人的假设,人们所有的经济决策都是从理性出发——一切行为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准则,然而在投资市场中,这样的理性人似乎失去了效用,放眼望去,投资市场中充斥着“非理性人”。
  而经济学家构筑的“完全竞争市场”似乎也并不存在,金融市场中流通的信息通常并不真实,市场价格也常常背离事实很多,正如凡人不可能真的是“理性人”一样,我们所处的投资市场,也并非一个真正意义的“完全竞争市场”。
  360年前的一场“郁金香泡沫”,完美地阐述了希勒的这一观点,这也是人
  360年前的“博傻理论”
  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
  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对这种美丽的花卉产生了狂热情绪,成为上流社会时尚的同时,郁金香被当做投资物开始互相买卖。17世纪中期,一些郁金香珍贵品种被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
  据记载,1634年,郁金香被炒到了三株相当于一个酒厂的价格;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荷兰货币单位),这相当于16头公牛的价格;1636年,荷兰人沉浸于郁金香带来的投资狂热中,许多投资者甚至变卖房产买入郁金香。
  正如之后所有经济危机一样,狂热的背后聚集的是一戳就破的泡沫。1637年2月4日,由于卖方突然大量抛售,公众开始陷入恐慌,导致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一夜之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虽然当时的荷兰**发出紧急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然而大崩溃无法制止,众多投资者倾家荡产。1937年4月,荷兰**被迫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
  “人们最终发现,郁金香球茎与洋葱球茎的价格差距也并不太大,这可能就是博傻理论的最初应用,只不过是在360年前。”人们购买郁金香并非为了其内在的价值,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在罗晋看来,这在中国的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正在上演,而2007年以来的股市低迷,并没有让投资者完全认识到“郁金香泡沫”就在我们身边。
  耶鲁大学公开课在网上的流行,让一名原本就盛名在外的经济学家在国内再一次被重新认识,他就是罗伯特·J·希勒。由于在其经济学著作《非理性繁荣》中,对于美国股市及房地产泡沫将破碎的预言先后成真。而伴随着他主讲的《金融市场》公开课,许多国内投资者比如北京的股民罗晋发现,希勒所介绍的一切知识,也适用于中国投资市场,甚至“非理性繁荣”这一论述,也许正在中国再次发生。
  市场趋势真的存在?
  既然泡沫存在,非理性充斥投资市场,那么泡沫何时破裂?希勒认为并没有答案。
  “《非理性繁荣》并非是一本预言书,从头至尾,他都没有预言泡沫何时破裂,但他却描述了非理性繁荣的破裂原因。”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希勒罗列了促使市场产生泡沫的12个因素,也描述了市场放大机制的产生与发展,然而对于泡沫何时破裂,希勒并没有任何预测。
  “不过希勒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那就是市场的趋势并不存在,我们常常的表述是,预测市场趋势的努力是无效的。”罗晋和其他股民探讨当下的中国股市。近几周来,医药股等股票处于震荡上升阶段,虽然尚未突破2700点,但看多的分析者开始增多,并分析各种股市看多的原因,然而在众多机构和投资者对股市看多时,其判断本身就会出现错误:“因为我们都知道,股市走势往往与多数人的判断反向,如果每个人都看似作出了合理的推断,那这个推断就会因为其合理性而被证伪。”
  在国内股民看来,人们看多医药股的原因,仅仅可能是《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这样的上升趋势其实本身就很脆弱,任何关于医药行业的担忧,都有可能迅速传播,成为完全扭转行情的导火索:“看多行情也许在一天之内就会变成看空。”
  其反向推断也同样合理——如果多数投资者都作出了看空的判断,并且看空的理由也确实存在,那么股市大幅下跌就不会发生,因为所有人都看空时,最“合理”的操作就是抄底买入。那么,所有人看空就变成了错误的预测。
  这确实是个不太好理解的逻辑,希勒对这样的怪现象作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受质疑的观点已预先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即使相互矛盾的观点也可以同时共存于我们的头脑中,而当支撑这些观点的事实发生变化或公众注意力发生转移时,我们头脑中也许就会突然萌生一种明确的信念,并且与先前的信念恰恰是相互矛盾的。这就是为什么有时观点的传播会非常迅速,公众思想有时会突然发生180度的大转弯的原因。”
  “这样的思想基础给投资者的提示是,任何崩溃或者暴涨,都可能在瞬间发生,因为人们在心中早已给股市的变动找好了所有的理由。”罗晋表示,这样的理念给自己的投资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自己坦然忽略所有股评师的评论:“因为在作出看多或看空的评论时,他的心中其实已经存在了反向的想法,任何一个简单的事实,都可能让他推翻之前所有的论断。”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另一个被希勒推翻的误区便是——股市的涨跌随着重大事件的发生而改变——在研究了多年以来股市的涨跌过程后,希勒表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股市的下跌伴随着重大新闻事件,崩盘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那句“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也许只是投资者的误区。
  “绝大部分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当事件朝着一个极端的方向发展,通常是由于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其中任何单个因素都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在希勒看来,单纯讨论重大新闻对于投资的作用毫无作用,在众多国家股市重大下跌日的记载中,恰恰都是没有新闻发生的日子。
  然而大众心理对于泡沫的恐慌却会被媒体传播,希勒幽默地说,如今在媒体与网络中,“最”字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媒体通常强调能表明创造新纪录的数据,但是如果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他们就会发现几乎在任何一天都能找到创纪录的事情。”希勒认为,这样的传播形式无疑对投资者造成影响,“读者们经常对此感到迷惑,不知道他们所看到的股市价格的上涨是否真的那么非同寻常。”
  “不幸的是,在自由社会中,我们不可能保护人们免受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不可能在完全肯定其成功可能性的前提下保护他们。”希勒的一席话,在罗晋的表述中,变成了“你不能让投资者放弃在博傻过程中,可能获得的收益。”
  “我们的投资市场,很喜欢使用夸张的形容,这让人们堆积了对于股市的错误认识。”如何能让自己在非理性繁荣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罗晋介绍,希勒给出的建议并不新颖,甚至有些老套——“投资多元化,增加储蓄,制定合理的退休方案”——这看起来似乎又过于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5 19:58:32
82年Lafite, 要是是顶级的那种,个人观点绝对值这个价。毕竟那个年份确实是少有高质量产葡萄的年份。

不过再过10年,这个年份的红酒就开始不能喝了。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