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最初是按照一个先在的范畴,这个范畴是思维的边际。在此边际中有了概念的设定,有了观念的建立。思维就这样形成一个结论。这就是思维的原理。但是如果思维仅仅是这样,就永远处在封闭的圈子中。在自我的,他者的冲击中,原有的圈子被突破了,重新建立较大的圈子,再度进行概念的筹建,观念的形成,又形成大的封闭的圈子,完成自己的结论。这就是思维的连续性。 但是作为被突破的封闭的观念,这是理论上说起来轻松的。实际上,观念的突破是极其艰难的。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突破封闭的圈子。思维的圈起是无形的。无形的圈子把个人限制在其认可的范畴中。无论是善是恶,都是在此圈子中进行。无形的思维的圈子是生命的自我认同下的“家园”,这个无形的家园是思维的出发的和终极归宿。人人都处在思维的圈子中。就是时代也处在时代的圈子中。历史的改变就是圈子的突破。看到原来见所未见的东西,这就是思维的“新奇”的感觉。
狭隘的圈子首先是狭隘的观念赋予的,在狭隘的观念中,尤其是在原始的,封闭的圈子中,人们保守着几千年形成的思维的圈子,这就是文化的基因。作为思维的依据,思维守着自己的范畴,这比保护自己的家园更加重要。所有争论,斗争,甚至战争都是对于无形的圈子的改变。狭隘的是认识受限制的表现,狭隘的圈子既是范畴的边际,是思维要守的规则,又是思维不能展开的原因。“想不到”主要是处在狭隘圈子中不能突破,不能看到现实的真实面目。一个极端封闭的圈子可以把许多人限制在其中,无形的圈子把人们局限在设定的圈子中。封建社会就是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封闭的圈子。在此两千年中,思维保持了漫长的一致性,无论是看待任何问题都是按照那种格式进行的。所以,中国的封建社会漫长至今还有封建思想的痕迹。这种思想限制中国的现代化的建设。中国新的文化,新的思维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所以中国的现代化的障碍就是封建思想。
就个人而言,狭隘的圈子把思维的维度限制在极其局限的空间,这里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切都是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的。这就是人们思维不能发展的原因。旅游和读书,社会实践是对于狭隘的圈子突破的手段,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自觉性,被突破的圈子又会故态复萌。回到原始的阶段。所以只有思维力量很大的人们才能不断突破自己无形的圈子,走向思维的开阔性,看到全局,看到一切。狭隘是什么呢?狭隘就是在范畴的设定中,按照很局限的空间,用很幼稚的方式,以简陋的结构搭建的思维过程。狭隘的思维空间中,人们只能按照这个狭隘的思维空间,进行局限性思维。人们心安理得,踌躇满志。哲学使人看到生命,存在的全局,哲学是打开狭隘思维圈子的工具。科学是以局限性为第一的,所以即使科学给人们多少好处,科学却不能给人们开阔的思维空间。因为科学的第一步都是设定,其次才能展开。哲学思辨就是不断打破思维局限性的圈子的工具,所以哲学不发达的文化,思维就处在狭隘的局限性中。世界上的伟大的人们都是思维极其开阔的人,他们不断打破自我的局限性,从最初的狭隘中走出,走向无限性,永恒,神圣的境地。而平凡的人,只有平凡的,狭隘的思维空间。即使房子修得很大,思维还是很狭隘。愚蠢而顽固。
狭隘的价值取向。狭隘最初是为了设定思维的边际,展开思维的形式,但是狭隘的边际既是思维的范畴,又是思维的死胡同。思维处在狭隘中,就是坐井观天。以自我的处境去思维,如农村人以东山西山为思维的边际。大城市的人们的市井思维,街坊思维,左邻右舍就是其思维的范畴。现代化主要是思维的现代化,就是不断打破思维的局限性,不断进入思维的否定之中,舍弃原有的观念羁绊,进入陌生的思维环境,直到看到世界的无限性。哲学引导人类不断否定原有的思维空间,才能进入思维的无限性。这样形而上学就显得作用重大。对于无限性的关注,对于潜在的关注,这就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狭隘的圈子中形而上学还是存在的,如现代人的迷信思想,对于鬼神的恐惧,鬼神就是形而上学中看到的。但是狭隘中的形而上学还是被狭隘的圈子,即思维的原始圈子所限定。所以,当人们在狭隘中,形而上学是没有用的,也是玄虚的。思维突破其狭隘圈子,才能有开阔的认识。人类的情感也会因为人类的苦难而难受。在狭隘中,如果不幸的人不是自己家的,谁去关心呢?如果其他国家处在灾难中,另外的国家会不会去关心呢?所以这就是思维的开阔性造成的。自私是最小的思维的圈子,一个自私的人也思维最狭隘的人。自私的人就是被限制在唯有自我的全部存在的圈子中。除了自己,什么也不管。自私也是人道主义的障碍,是国家关系的障碍。
狭隘的恶果。虽然狭隘以自我为全部的存在,但是狭隘的终极恶果就是自我的封闭和僵化。蛇在固定的季节中有蜕皮的现象,而狭隘的思维连这个功能也没有。最后狭隘的思维就是从自己走向自己,我和自己的不重合矛盾,就是灵魂与肉体的矛盾不能解决。最后看自杀就是狭隘的结果。思维开阔的人无法自杀,自私的人必然思维
狭隘。所以狭隘终极以自我为自我的对象,这样就陷入自我异化之中不可自拔。狭隘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狭隘也是自取灭亡的根源。甚至民族主义也是狭隘的爱国主义,这种狭隘也会陷入自我异化。狭隘把人变成愚蠢的人,女人吃醋和男人斗气,都是狭隘的,而世俗的狭隘毁掉了无数的男人和女人。狭隘中的拥挤,排斥,厌恶,攻击,谋害连续产生。所以佛家的解脱,就是对于狭隘圈子的击破。佛家不承认狭隘圈子是存在的,这是不对的,狭隘的圈子是存在的,只是是无形的存在,是形而上学的存在,是潜在意识中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对于思维不是没有作用的,而是现实的,产生善恶结果的。老子说“及吾无身,何患之有?”即是对狭隘的自私的击破,忧患都是狭隘造成的,如果思维开阔,如何忧患?《易经》说“乐天知命故不忧”。天是何等大,人处在无限大的天宇中还怕什么呢?怕无处容身吗?怕不能飞跑吗?怕无法施展吗?怕什么会穷尽吗?如此有了思维的无限的开阔性,故不忧患。
对于自私性的突破就是对狭隘思维的突破。自私是人最低的思维,是最狭小的思维空间。自私是把自我作为宇宙中全部的存在,越是自私越思维狭隘。自私是一切愚蠢的开端,因为自私总是处在把自我当做“世界”的悖论中,故越是自私越是思维狭隘。自私是人类的恶源,自私是战争的起点,是斗争的起点。老子说不争,就是对于自私的抛弃后的境界。而所以知识都回到对于自私的舍弃。耶稣因此走上十字架,英雄走向显然的危险。勇气就是由于思维的开阔性给予的,为什么那么勇敢?因为无畏和开阔是一致的,越是空间狭隘越是恐惧无比。智慧走向思维的开阔性,不断摆脱自我的羁绊,就进入无畏,至善,仁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