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27 0
2006-07-16
转自:原创
在我上传了《苏联模式错在何处?》一文之后,黎东文以《何为制度?反思钟先生的顽固(静态立足点作为自己真理的参照物)思想!》为题,详细谈了制度研究范式问题。这使想起了劳权经济理论本身的范式问题。
我的劳权经济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关于按劳分配,关于劳动者及其利益要求,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二是基本理论:即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实体理论;在经济实体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经济实体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等等;三是基本理论的应用:例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关于苏联模式错误的分析,关于生产队模式及农村改革的理论等等。其中《苏联模式错在何处?》就是运用劳权理论的基本原理对苏联模式进行分析的一篇重要文章。作为一个整体,劳权经济理论也是有它的范式的。
我的理论所以称之为劳权理论,就因为它是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即劳动所有者对劳动所有权要求的理论。这是劳权理论与一切产权理论的根本区别,也是劳权理论与其它关于阐明劳动者利益要求的理论(例刘吉的劳动社会主义理论,巫继学的自主劳动理论等等)的区别所在。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其特殊的发展要求,主要是对劳动所有者生产主体地位及劳动所有权利益要求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劳权改革理论形成的必要前提。一旦认识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特殊的发展要求,那么,我们也就从根本上知道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真正区别。而对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正确认识则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特殊发展要求要求的认识的具体化。
我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有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自然要求,又有由生产力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决定的社会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力相比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本质区别不是表现在发展水平的高低方面,不是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方面,而是表现在生产力构成要素相互关系方面,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相区别的生产力,即由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而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相应地,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也表现为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表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首先是相对稳定的公有制与相对灵活的劳权企业制度形成的直接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在这方面是由生产的具体属性决定的)和社会要求(主要是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相适应,然后是宏观经济体制与(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等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要求的理论,从根本上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而这一基本问题的解决,对苏联模式的正确认识,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正确认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基本问题的解决也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指明了方向。
劳权经济理论的一般方法论或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关系的基本原理,就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制度的形成与变迁。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这一原理,许多人都在运用,特别是一些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都在运用。我和他们的区别在于,是在生产方式的统一体中来把握生产力,对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特点及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考察,并据此全面认识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与社会要求,并根据这两方面的要求来考察生产关系的整体适应状态,而绝不会用“所有制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之类的错误原理说明问题解释问题的。
劳权理论特殊的方法论或原理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引起的变化作了具体的考察,明确了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特殊发展要求的认识,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整体性认识。概括地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就是与劳动所有者的主体地位与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相适应的公有制及制度体系。正因为我是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特殊的发展要求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因此,我对按劳分配(劳动所有权在分配上的体现)和公有制(实现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有着与别人不同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要求来探讨所有制与按劳分配,这是从静态方面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考察,而经济实体理论――主要指其中的生产劳动实体理论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动态认识的体现。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考察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运动的特点与规律的系统化认识。而经济实体理论的形成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因为既然认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的运动特点及发展要求,自然也就对宏观经济体制的建立确定了大体的方向。这是劳权经济理论的主体部分。也是劳权理论最重要的基础。在这里,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论界多数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我的理论体系中,有一套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同的基本概念或范畴:例如: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相对应;劳动所有者与资产所有者相对应;劳动所有权与资产所有权相对应;生产劳动实体与生产资料实体相对应;劳权企业制度与产权企业制度相对应;知本与资本相对应;公资与工资相对应;工分与股份相对应;工分制与股份制相对应;员工大会与股东大会相对应;员工管理委员会与董事会相对应;消费价值及其规律与剩余价值及其规律相对应;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对应等等。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大多庸俗化了,把社会主义纳入了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之内,把社会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变成了一种剩余价值生产与另一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变成了剩余价值生产不同形式的区别。而我的观点是:社会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是质的区别,是消费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是两种生产方式的区别。
运用以上基本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各种生产模式,就构成劳权理论的外围部分。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农村改革理论,对知识经济形式的分析,对苏联模式的分析,对我国目前社会性质及特征的认识,都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
劳权经济学有自己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框架,有自己的内在逻辑统一的范畴体系,与其它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有本质性的区别。
一,牐犂腿ɡ砺塾肼砜怂嫉木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劳权理论的基本立场与基本观点是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相同的。劳权理论的基本立场与基本观点就是劳动所有,因此,劳权理论和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一样,也是为劳动阶级服务的。劳权理论的基本方法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矛盾中来研究社会生产方式的。其中的经济实体理论继承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采用两重性原理来认识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及运动规律。
但是,劳权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不同的地方在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而劳权经济理论则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
2,劳权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与西方经济学都是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区别在于马克思是站在劳动所有者的立场上,用劳动所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包含了市场机制与企业机制,因而马克思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与剩余价值规律,而西方经济学则是站在资产所有者的立场上,用资产所有的基本观点与反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而且在内容上西方经济学以市场机制为研究对象的,它没有、不能或不愿、不敢涉及企业机制,从而不能从整体上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这是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所在。劳权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除了在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与马克思经济学相同之外,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对象,在内容上包含了市场机制与企业机制,具有完整的企业理论――即经济实体理论。
3,劳权理论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要是以苏联模式的公有制实践为对象的,而我的劳权理论则主要是以生产队模式的公有制实践为对象的。苏联模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与产权制度相结合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由于产权制度不适合公有制的基本特点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特别是由于工资制度的引用,从根本上使公有制企业失去了经济实体的性质。正是由于错误的苏联模式实际上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因而以这一模式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并没有能够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但是,建立了劳权制度的生产队模式却由于采用了工分制这种按劳分配制度,从而使公有制企业形成了内在的价值运动,初步展示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这是劳权理论能够形成的主要基础。
4,劳权理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区别。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建立市场经济,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坚持以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制度等思想。但是,邓小平并没有考察社会主义革命及公有制的实现对社会生产力的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并没有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力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要求这一历史性课题。正是由于这一课题没有解决,对经济改革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使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出现了曲折与偏差。劳权理论恰恰在这一点上弥补了邓小平理论的不足,为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劳权理论也正因为有这种历史性的突破,因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等问题都有不同的认识及理论主张。

                     7/15/20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6 20:23: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