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917 36
2020-10-19

马克思的抽象的人类劳动是“化为”的结果——另解《资本论》(4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抽象的人类劳动;出发点;化为

主流马派在谈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问题时,总是典型的说:“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我认为马克思的抽象的人类劳动概念有其独有的两个特征:1、它是社会劳动而不再是个人劳动。它不是生产领域中的现成的出发点的劳动,它是生产领域中的劳动者的出发点的个人劳动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转化变成的结果;2、抽象的人类劳动不是在人类大脑的逻辑思维中抽象出来,而是在客观商品交换的经济过程中抽象出来的(这在另解《资本论》(3)已指出马克思不是从“概念”出发的“抽象”,而是从“现实”出发的“抽象”)。下面再不厌其烦地引用马克思的有关原文(中译本)作为论据(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曾指出,《资本论》第一卷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23,7]因此,《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关于抽象的人类劳动的一些论述原文(中译本)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表现在交换价值中的劳动是以分散的个人劳动为前提的。这种劳动要通过它采取与自身直接对立的形式,即抽象一般性的形式,才变成社会劳动。”[13,22]

“作为交换价值,商品总是仅仅从结果的观点上被考察。”[13,25—26]

“要按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交换价值,就必须把不同的劳动化为无差别的、同样的、简单的劳动,简言之,即化为质上相同因而只有量的差别的劳动。”[13,18]

“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23,58]

“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23,59]

“只有不同种商品的等价表现才……实际上是把不同种商品所包含的不同种劳动化为它们的共同东西,化为一般人类劳动。”[23,65]

“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为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23,90]

“劳动的纯粹量的差别是以它们的质的统一或等同为前提的,因而是以它们化为抽象人类劳动为前提的。”[23,97]

上述引文表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在生产领域中的出发点的个人劳动都有在商品交换中“化为”抽象的人类劳动的过程,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是作为结果的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马克思指出“这种简化看来是一个抽象,然而这是社会生产过程中每天都在进行的抽象。”[13,]19即这个抽象绝不是人类大脑中进行逻辑思维的抽象。因此,抽象的人类劳动绝不是生产领域中的现成的出发点的劳动,不是作为原因的“劳动二重性”。是主流马派的“因果不分”或“倒果为因”鱼目混珠的解读才把马克思的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变质为所谓的生产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欢迎挑错补漏质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10-19 17:59:04
说来说去,楼主还是没有从商品价值的质和量两个方面去理解马氏的论述,而导致错误的认为价值起点或来源是交换过程,而非生产过程。

实际上,所谓劳动的“社会过程”是劳动产品经过商品交换使包含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平均的性质,即变成所谓”社会必要劳动“。这说的都是关于劳动在量上的变化,丝毫没有否定作为质,劳动价值或商品价值的起点就因此”化为“所谓的”社会过程“,或转化为交换过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9 21:53:34
水果,也就是各种水果的总称,即抽取共性舍弃殊相的总称。水果已经是个抽象概念。如果水果一词前面再添加“抽象”,这就叫画蛇添足,语文老师就会在学生作业本上打个叉。如果这种画蛇添足的词语出自名人手笔,而且文作导言里就有关于表达方式的申明,那么语文老师也只能目瞪口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20 16:45:10
he_zr 发表于 2020-10-19 17:59
说来说去,楼主还是没有从商品价值的质和量两个方面去理解马氏的论述,而导致错误的认为价值起点或来源是交 ...
人们对商品价值的认识发生分歧的原因之一是认为商品价值的质与量是可以分开的两码事,不认为一事物的质与量是统一体。我孤陋寡闻,暂时没有看到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的质与量是可以分开的两码事的论述,阁下要是给出这样的文本,本人真诚致谢!我看到的是马克思本人就常常将价值一词也用来指一定量的价值即价值量:“‘价值’一词在这里是用来指一定量的价值即价值量,前面有的地方已经这样用过。”[23,68注(19)]而且马克思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把价值的质与量作为统一体使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20 17:56:06
zhengyr 发表于 2020-10-20 16:45
人们对商品价值的认识发生分歧的原因之一是认为商品价值的质与量是可以分开的两码事,不认为一事物的质与 ...
建议楼主去温习一下认识论。其实,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质和量这两方面的情况。如法官给案情进行判决,首先是判定是否有罪,然后才决定量刑多少。这就是分别对案情这个事物进行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处理。

道理一样,马氏首先确定商品价值的起点或来源,也就是首先确定事物的质,然后再论述商品价值的量在“社会过程”是如何变化的。这正是对事物分别做质和量两方面的认识,绝非是在否认质和量是商品价值这个事物的统一体。任何物质或事物都存在本体和属性两个方面的统一体,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分别认识。换句话说,事物存在本体和属性两方面的统一体是一回事,人们对这个统一体分别进行认识则是另回事,两者并不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20 18:20:54
说的越多,说明脑子越乱。

资本论很好解。
首先,价值是劳动。——为啥?——李嘉图说的。马克思对此没有严密可信的论证,他甚至直接把价值定义为劳动(抽象劳动凝结物)。
然后,资本家不劳动却得到的价值(称为剩余价值),它一定是剥削劳动者而来。——这是前面一条不言而喻的结论。简单到可以称为循环论证。
其中,为了弥补李嘉图遇到的困难,发明了劳动力价值概念和没有完工的价值转型理论。——其实都是文字游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