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罗纳德.科斯教授百岁华辰
In Celebration of the Centenary of the Birth of Ronald Coase
(1910.12.29---2010.12.29)
百科词条
大事记
市场里为何会存在企业?
来源:Economist.com 译者:董金鹏(thinkerdevin@gmail.com)
导言:既然是常事组织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最好手段,那么市场里为什么还需要企业组织呢?
12月29日,《企业的性质》一文的作者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将迎来他的第一百个生日
对哲学家而言,最基本的存在主义命题莫过于“万物缘何存在”。管理学家们亦有等价的命题“为什么需要企业而非市场包揽一切?”
今天,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自由市场中,然而上个世界由计划经济带来的灾难任触目惊心!但今天大多数人任在一个充满计划于控制的组织中工作,这个组织就是所谓的“企业”。人们并不是周期性的更换工作,而是选择一个雇主干上若干年。他们为完成基于企业目标而设立的“战略规划”努力苦干。美国皮草公司使约翰.雅各布.阿斯特成为19世纪40年代美国最富有的人,但它的雇员却寥寥无几。如今恐怕很少有人知晓阿斯特的公司了。今天美国的大企业皆是坐拥上万的员工,与国外保持着数十亿美元价值的商品与服务往来。
正如经济学家D.H.罗宾逊所提到的,为何在“不自觉的统筹协调的大海”中会存在“自觉力量的小岛”?古典经济学对此着墨甚少。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篇就精彩而细致的论述了造针厂里的劳动分工现象,但对于雇佣工人的老板和组织生产的管理者只字未提。斯密的后继者则跟进一步,他们要么完全忽略造针厂,要么干脆将其视为一个乏味的黑箱。与孤岛相比,他们偏爱于汪洋大海。
黑箱?揭开市场与企业间的神秘面纱
将在12月29日喜庆他的第一百个生日的科斯,正是那个使造针厂重新回到经济学核心理论的正确地位人。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的天才被学界认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32年,仅21岁的科斯在邓迪演讲了他对企业的思想,但读者甚少!5年后,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任就是无人问津。
然而科斯先生并不因此而放弃:第二篇重量级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为二十世纪“放松管制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最终,科斯赢来了一批追随者,其中包括将其理论发扬光大的奥利弗.威廉姆森。1991年,80岁高龄的科斯终于实至名归,摘得诺奖的桂冠。科斯从来都不因取得成就就放慢步伐,他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王宁(Wang Ning)合编《中国是如何走上资本主义的》一书将于2011年出版。
科斯思想的核心,企业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降低广泛分布于市场当中的交易费用。雇佣工人,谈判定价,敲定合约,仅此三项就需要支付巨大的成本。从本质上讲,企业就是为了规避短期合约带来的困扰,而以订立一种特殊的长期合约合约结构。但既然市场如此缺乏效率,为何企业不是一直膨胀下去?科斯同时指出,膨胀形成的小型计划组织本身也是现在交易费用的,随着企业规模增大,交易费用随之增加。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均衡会随着持续的竞争而得到校正:企业家通过组建公司降低交易费用,但规模庞大的公司将面临协调困难和缺乏竞争的难题。
《企业的性质》对今天的公司治理还有多大用处呢?1931-32年期间,年轻的科斯依靠一笔奖学金游历了美国并考察了美国的企业和工业组织,正是在那时企业活动激发了他极大地兴趣。科斯一到美国就抛开书本,转而访问工厂和公司的主管,去了解为何他们将企业做的么大。科斯经常批评他那些不去调查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现象,而热衷于黑板经济学的同行们。故而,预知科斯先生的理论效力如何,还需要求证于真实世界的经济现象。
科斯的理论任就可以用来解释诸多困扰现代商业的难题。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规模庞大,并高度多元化的商业组织不断涌现,例如印度的塔塔集团(Tata Group)和土耳其KOC集团。一些西方的观察家们将它们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苗头。一旦你考虑到这些国家市场的交易费用,它们的出现就不难理解了。在一些制度建设滞后的地区,企业将他们的手伸向不同的行业是很容易理解的。在劳动力与资本市场缺乏效率的地方,企业会相应的集中资本并培养企业的忠实追随者。
科斯仅将目光聚焦于交易费用,但此并非是企业力量的全貌。新兴的新科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已经引起了支持“资源基础论”的管理学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企业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同时显示了企业的成功:企业可以配置像“企业文化”和“群体知识”一类的资源,而这些是市场没有办法做到的。企业可以以独有的方式组织生产和创造知识。企业有利于长期的创新,这不仅满足市场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将重塑市场。科斯的市场失灵理论,应通过“组织优势”来补充。
如上所述无疑使得《企业的性质》更为复杂了。但他证实了科斯尚在伦敦经济学院求学时所做出的两点论断:尝试着打开黑箱而不要简单地忽视它,研究真实世界的企业,而不是闭门修补理论。做枯燥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应依循科斯科斯先生立下典范,去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现象,这样做并不为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