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96 7
2011-01-03
有人说,当物价变化时,对所有人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当通货膨胀来临,物价上涨,卖给穷人是这个价,卖给富人也是同样的价格,所以,大家都是受害者。同理,物价下跌,则所有人都将受益。持有该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已有知名学府的教授砖家以及高官公开发表了该观点。真的是如此吗?下面我将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来告诉大家,这些砖家学者和官员在撒谎,在愚弄和欺骗普罗大众。通胀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大相径庭,不仅如此,中国发生的通胀是非道德的。以下内容只需高小文化程度就可看懂。
让我们首先考虑人群中的两个极端,将人群分为富人和穷人,至于中间的中产阶层,稍后讨论。设穷人的收入是A,富人的收入是BB显著的大于A。不管是穷人和富人,他们的收入将可能用在以下三个方面。X——基本生活用品,以食品(米面油鸡鱼肉蛋蔬菜等)为主要代表;Y——耐用消费品,以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类(手机、MP3、数码相机等)和小汽车位主要代表;Z——资产,以房子为代表。在中国购买住房不算消费,被认为是投资行为,因此,房价的上涨不计入CPI中。据说此种做法是为了和国际接轨,说人家美国就是这么做的。有人会争辩说,不对!资产分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两类,不能只考虑房子。这个不用着急,看完全文,您就明白了。
简单起见,也为了使您不至于因为字母和变量多看花了眼,我们同时用XYZ代表收入在这三类中的支出额。显然,穷人和富人的收入在这三类中的支出比例是不同的。先看穷人,设:X/A=0.8Y/A=0.2Z/A=0。解释一下这个比例先,即穷人的收入中80%用于食物支出(如果不理解为什么穷人将其大部分收入用于吃穿了,建议翻翻经济学书,了解一下什么是恩格尔定律);20%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人穷也不见得家里就没有一样家用电器,暂定该比例为20%。其实对穷人而言,这是个很高的比例,如果该比例小于20%,则通胀发生对穷人的伤害更大。
Z/A=0,即穷人没有资产。有人会争辩说,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只是租房子住,那可以认为资产是零。可是很多穷人也是有自有住房的啊,Z/A不应该为0!我要说的是,在中国第一套房子不能算资产。道理很简单,无法变现!就算房价涨到了天文数字,你总不能因为房价涨了就把房子给卖了吧?卖了后睡马路?还是卖了后买辆车,一家人晚上就睡在车里面?有人还会争辩说,既然第一套房子不算资产,那为什么统计局怎么还把买第一套房子也算做投资呢?我的答案是:统计局搞错了!忽悠咱小百姓呢,您还真天真的当真了。如果在房价飙升的今天,第一套住房算消费的话,那中国的通胀一定是全世界最高的,也是中国历史上和平年代通胀最高的。看人家美国把买房子算做投资,我们也就跟着做,殊不知人美国买房子的同时连房子下面的土地也一并买了过来,拥有了房子下面这块地的所有权,今后这块土地下面的矿产也就是该人的了。可是在中国呢,你买了房子,地却不是你的,你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五十年后你得重新再买一次,可能不到五十年,也许二三十年你就得再买一次你房子下面土地的使用权。民用住房的使用期就是五十年,你买了第一套住房,可以认为你购买了使用期限最多为五十年的耐用消费品而已,何来投资之说?但是如果你有两套以上的房子,那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房价上涨对你而言就有意义了,因为你可以把除自有住房之外的房子变现,你就获得了投资的收益。所以,除自有住房之外的房产自然应该算作投资。可是,拥有多套房产的人还是穷人吗?
给富人做一个不严格的定义,年收入十万以上,有两套或两套以上房产,有私家车一部或以上。对于富人,设:X/B=0.2Y/B=0.4Z/B=0.4。依然要解释一下这个系数。富人的收入中20%用于食物支出(依然是恩格尔定律);40%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余下的40%投资的房产上。富人会花更多的钱在家用电器如液晶电视、消费电子类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私家车上,该比例自然不会很低。现在的房价很高,拥有一套房产是需要很多银子滴。在六安,房价快到五千了,小户型也在90平米以上。买这样的房子加上办产权证至少要45万,因为是毛坯房还得简单的收拾一下,否则无法住,五万总要的吧。这已经不低于50万了。在合肥,新房的均价快到七千了,一小户型的房子,全搞定的话至少要70万。而在上海,就更离谱了,城乡结合部的房子的都在两万以上一个平米,买一套至少需要200万。而富人多数除自有住房外,都还有两套以上的房子。40%的比例我都少说了,如果这个比例提高的话,富人因资产价格上涨所获收益更大。
当通胀来临的时候虽然物价总水平是上涨的,可并不是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上涨的主要是食品,而耐用消费品价格则是下跌的。让我们假设食品价格PX上涨了20%。我这么说一定有人又会反驳说,这个月统计局公布食品价格同比上涨才10.1%呀。我要说的是,世上最不可信的东西有三种:谎言、该死的谎言和中国的统计数据!看看你身边的米面油和瓜果蔬菜的价格吧,哪一样的价格涨幅低于20%?金龙鱼食用调和油一个半月前的价格是49.9元,还经常附带着送小瓶的麻油或者一斤米。现在呢,啥都不送了,裸卖的价格是63.6元!上涨的比例是多少,自个算吧。苹果的价格几乎翻番,包子的价格从五毛涨到六毛,大米(杂交稻)的价格从每五十斤50元涨到80元,连门口卖杂粮煎饼都从一块五涨到两块了。不再罗列了,罄竹难书。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相信统计局的那张嘴。
与食品价格上涨相反的是,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却一直出于下跌的状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次价格调整;电脑价格下降的更快,我两年前买的笔记本花了3500元,现在配置更好的才2500元;汽车的价格同样每年都在下降。至于数码相机和手机、MP3等消费电子类的价格,就不需要我说了吧。而同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却更优了。五年前3500元只能买一个21英寸的显像管电视机,现在同样的价钱可以买一个32英寸的液晶电视。汽车的安全能力和驾驭的舒适度变得更佳。在每一样耐用消费品上都有这样显著的变化。因此,考虑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售后服务相比价格下跌前更加完善,其价格下跌的真实程度比表面上看起来的要多。这里只假设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下跌了15%,一点都不为过吧。
另一个更为显著和剧烈的变化是房子的价格每个月都在涨,几乎就没有任何价格松动的迹象。以六安为例,04年我刚来的时候,房价每平方米在800元左右,好的地段在1400元左右。之后房价以平均每年超过30%的速度上涨,现在已经接近5000一平米了。合肥的房价上涨速度和六安的也很接近。至于一线和二线的城市房价其上涨速度似乎比合肥和六安还快。由于房价上涨对富人有利,我们就取一个较低的数值,假设房价Pz上涨了30%。取值越大,计算的结果将是富人收益越多。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在物价如此涨跌的情况下,穷人和富人都还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其原来的收入还够不够。如果不够的话,则说明受损;如果有余,则说明因通胀而得利。简单回顾一下:
X——基本生活用品(食品);Y——耐用消费品(家电、汽车);Z——资产(房子)。
穷人:收入A;设:X/A=0.8Y/A=0.2Z/A=0
富人:收入B;设:X/B=0.2Y/B=0.4Z/B=0.4
PX上涨20%Py下跌15%Pz上涨30%
则穷人要想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需要的收入为0.8 A×1.2+0.2A×0.85=0.96A+0.17A
=1.13A;也就是说穷人的收入至少增加13%,才可以维持以前的生活水平不变。如果收入不增加的话,现在的收入只相当于物价上涨之前的88.5%(1/1.13),实际购买力下降,财富减少。在家睡觉啥也没做,穷人所拥有的东西因通胀不知不觉的在无形中消失了一部分。
富人要想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需要的收入为0.2 B×1.2+0.4B×0.85=0.24B+0.32B
=0.58B<0.6B;也就是说富人在通胀发生后其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这意味着其真实财富的增加。这还算不了什么,尤为重要的是,富人的资产因通胀增值了。0.4B×1.3=0.52B,平均每年增值30%。如果连续10年的话,增值的幅度为(1+30%)10-1,远大于300%。同样在家睡觉啥也没做,富人的财富因通胀在不知不觉中增长。按照本文所取的价格变化数值,啥都不用去做,富人每年财富增加至少30%。
穷人因通胀真实财富减少,富人因通胀而真实财富增加。在一个既定的时刻,社会总财富不变,这意味着通胀是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把穷人口袋里面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钱掏出了塞进富人本来就鼓鼓的腰包中。穷人在中国占大多数,富人只是一小部分。穷人本应该是得到资助和扶持的弱势群体,此时却被剥削。剥夺多数穷人来补贴少数富人,这当然是不道德的行为。
未完待续。。。。。。


前几天因为本人龙体欠安,两三天都浑身无力,一直到今天才继续写,不好意思哈。让我们接着通胀的非道德性(一)往下分析。以下内容是对现实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的教科书中不可能教给你的。
首先,有人可能会争辩说,你模型中给出的各种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是有问题的。那让我们换一个比例来看看。
X——基本生活用品(食品);Y——耐用消费品(家电、汽车);Z——资产(房子)。
穷人:收入A;设:X/A=0.9;Y/A=0.1和Z/A=0。
富人:收入B;设:X/B=0.2;Y/B=0.3和Z/B=0.5。
PX上涨20%;Py下跌15%;Pz上涨30%;
则穷人要想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需要的收入为0.9A×1.2+0.1A×0.85=1.08A+0.085A=1.165A》1.13A;穷人因为通胀受损更严重!
富人要想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需要的收入为0.2 B×1.2+0.3B×0.85=0.24B+0.255B
=0.495B<0.5B;虽然和前面的那个比例相比,这次富人收益小些,但是别忘记了富人资产的增值。增值的绝对额为0.5 B×0.3=0.15 B;比前面的增值额0.12B要多,综合起来看,富人和前面的比例相比,受益更多。
这个分析告诉我们,当通胀发生的时候,越是贫穷的人受损越严重;越是富裕的人受益越多。
其次,有人还会争辩说,虽然基本生活用品和资产的价格下跌,可是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下跌,这种情况我们的主流媒体和**的报告中不称其为通胀啊,你许正松搞错了基本的概念吧。对此我想说的是,不知道这些个脑残和傻逼们到底是真的不懂,还是别有用心?那本书里面说只有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上涨了才叫通胀?有几个御用文人的文章中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结构性通胀。我呸!偷换概念,偷梁换柱。压根就没有这么一说,因为所有的通胀都是结构性的。通胀就是通胀。大盘上涨是指所有的股票价格都上涨吗?大盘下跌意味着所有股票的股价都下跌了?通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的上涨。(关于如何计算通胀,有点专业,这里不详细说了哈。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单独向我请教,保证会教懂你,还不收学费!看我多好一个人哈)在历史上,绝大多数通胀发生的时候,都只是部分价格上涨。总是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下跌。只有在战争年代和政权即将倒台社会即将崩溃的时候,社会上才会出现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上涨的情形。如果认为只有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上涨才是通胀的话,那历史上就没有发生过几次通胀。别以为你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就不会发生通胀,一样会的。只要是信用货币,当**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不足或者心底不怎么善良的时候,通胀一定会发生。只有在金本位制度下,才不会发生通胀。
第三,有人还会争辩说,你做的是二分法,只把人分为富人和穷人是不对的,他们中间还有一个中产阶层呢。说的对!那咱们就看看中产阶层在通胀发生后所受的影响吧。
世行对中国的中产阶层有个粗略的判断,即年收入在6—10万元。设中产阶层的收入为C, X/C=0.4,即其收入的百分之40%用于基本生活用品,这个比例介于穷人和富人之间。Y/C=0.3,即其收入的百分之30%用于耐用消费品。中产阶层极有可能三口之家会有一部私家车的,所以这个比例也介于穷人和富人之间。Z/C=0.3,即我们假设中产阶层除了自有住房之外还有一套以投资为目的的房产,所以该比例也介于穷人和富人之间。下面让我们看看在通胀发生后,中产阶层所受的影响吧。
PX上涨20%;Py下跌15%;Pz上涨30%;则中产阶层要想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需要的收入为0.4C×1.2+0.3C×0.85=0.48C+0.255C=0.735C>0.7C;即中产阶层要多支出其收入的3.5%才可以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自然在这里是受损了。但其资产增值,现在资产的价值变为0.3C×1.3=0.39C,即增加值为其收入的9%。因此,综合起来看,不仅没有因通胀受损,反而因通胀收益,收益的程度为其收入的6.5%。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寄希望于中产阶层对于通胀提出强烈的抗议呢?
不过有一点必须向各位交待清楚的是,在消费支出增加后,人们的感受是很直接很明显的,会立即发现口袋里面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资产的价格在上涨后,由于变现的成本高使得变现就不那么容易。(买卖房子和买卖白菜可以划等号吗?)因资产价格上涨导致财富增加给中产阶层的感受就不那么明显和直接。所以,中产阶层对通胀的态度是暧昧的,可以说是墙头草两边倒。至于往那边倒,一方面取决于风往那边吹(舆论和媒体的宣传导向);另一方面取决于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和资产占收入的比例。这个稍微有点专业,让我解释一下吧。不是所有的中产阶层的收入都是一样多,也不是所有中产阶层的人将其收入在X、Y和Z上的分配都是一样的比例。如果其收入在基本生活品上的比例较高,而在耐用消费品和资产上的比例较低,则此人会因为通胀受损;如果其收入在基本生活品上的比例较低,而在耐用消费品和房产上的比例较高,则此人会因通胀而受益。
综合而言,中产阶层对中国目前发生通胀的态度是含混的模糊不清的,多数中产阶层因为分不清自己是受损还是受益,所以更多的会选择沉默和漠不关心。我个人称这种情况为中国社会的悲哀。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因为我国的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形的,中产阶层处于中间,人数很少,在中国不成气候。而中产阶层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一个社会是否稳定,是否能通过增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一定要增加中产阶层的人数,减少金字塔两端的人数。二是从中国目前中产阶层的构成来看,主要的构成成分为知识分子(这么说不是很准确,因为所谓知识分子指的是具有社会良知,并对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的人。按照这个定义,中国的“知识分子”多数是不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但是出于多数人长久以来认为读书到本科毕业就算是知识分子,我们顺应民情,姑且称其为知识分子)。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是对现状看的很清楚、会思考、眼睛雪亮的一群人,是最应该站出来告诉民众教育民众我们这个社会发生的事,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的影响是什么,通胀是如何造成了财富的二次分配?我们怎么做才可以有效的消除这种不必要现象的发生?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中产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却集体保持着沉默。接受了人民多年的教育和抚养后,却在人民受苦的时候却连动动笔把问题分析清楚的勇气和行为都没有,这如何不令人痛心,如何不令人认为这是社会的悲哀呢?人民还可以把希望寄托给你们这些个明白人吗?

让我们接着往下想,处在当今社会的中国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做?可能的途径有存银行、买股票、做期货、买黄金。逐一看看这些个投资的情况吧。
将自己的血汗钱存在银行?看看银行的存款利率吧,今年11月份,整存整取五年期的利率是4.2%,一年期的为2.5%(注意,这是单利,不是复利),这存款利率远小于通胀率。换言之,如果你把钱存银行的话,时间越久,贬值缩水越严重。把钱投入股市买股票进行投资?天啦,您敢把自己的血汗钱放进中国股市这个巨大的绞肉机中?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我佩服您!看看这么多年来,有多少散户赚钱,又有多少散户亏损,就知道中国股市是庄家的乐园散户的地狱,充满了内幕交易和坑蒙拐骗。这也不能怨庄家太坏,中国股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个怪胎。国企改革搞不下去了,**为了甩包袱才成立的股市。把一些亏损严重的烂的国企推上市卖给全国的老百姓,居心叵测,这其实是在抢钱和圈钱。而别的国家都是把好的企业才卖给百姓,藏福于民。中国的股市从娘胎出来就是先天性残疾,再加上监管的问题,还能指望它能替百姓谋福利吗?那买基金如何?晕啊,基金也是大部分投资于A股,说可以进行组合投资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但是操作是那么的不透明,老鼠仓频发,买基金还不如自己买股票呢。那买国债呢?这个好啊,收益稳定且收益率比同期银行存款高。如果您能买的到,那我就佩服你!没有相当的关系,国债是到不了百姓手里的,到商业银行那就全被银行自己给买了,这等好事哪能轮到咱小百姓呢。那做期货投资如何?这个来钱快。天啦!如果你敢在中国做期货的话,那您就是我的偶像了!因为是保证金交易,这个杠杆那叫一个高,可以一夜让您暴富,也可以一夜让你赤贫。想进行期货交易,开户的时候账户资金不能低于五十万。您如何有这钱,还能称为穷人吗?那买黄金如何?这今年金价可是节节高啊,已经冲过1300美元大关了,而1945年的时候才35美元一盎司。买黄金那就赚了哦。的确,如果你买的是金块的话,恭喜你发了!可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买到金块吗?一盎司大约等于31.1035克,1千克= 35.27396194958盎司。2010年12月16日,黄金的买入价为1379美元。如果你买一公斤黄金,要花48642.79352847082美元。今天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为6.6535,买一公斤黄金折合人民币为323644.83元。32万多!请问那个下层的老百姓能买得起?您所能买的只是金首饰而已,而金银首饰的变现非常困难,而且在变现的过程中磨损和其他损失很严重。因此,黄金对普通百姓而言,不是良好的投资品。
买土地?土地升值快啊,几十倍上百倍的升值。过去有了钱人们首先是置办土地,可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为什么?国有了!只剩下唯一的途径了,那就是买房子。在今天的中国,通胀高企房价飙升(过几天我会写文章详细的说明为什么中国的房价会这么高),人们发现将自己手中为数不多的钞票保值或升值的唯一途径就是买房子。只有将钞票投入到房产上才可以找到安全的避风港,再无其他的办法了。于是乎,有钱者名下有三五套甚至更多,没钱的也借钱买房子。从亲戚朋友那借,从银行借。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在6%左右,明显低于通胀率和房价上涨的速度,这不是明摆着鼓励大家借钱买房子吗?不少开发商和**官员说,因为中国人多,对住房的需求量大,才导致了中国的高房价。乍一看好像是对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交点决定了均衡价格,书上也是这么说的啊。其实错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百姓在通胀的情况下缺乏投资的渠道来保值增值,只能通过买房子来规避风险。这不是真实的需求,也不完全是投资,而是无奈之举。试想想,如果买房带来的收益率低于购买基金或者国债的话,还会有这么多人贷款借钱排队买房吗?这是房价高涨的原因之一,更是房价持续走高的结果,不甘供给和需求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3 20:49:51
支持原创!楼主只是分析了一种情况,而且比较极端,但是这不具备普遍性,值得商榷,弗里德曼说过通胀在任何时空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 21:20:15
关键在于各部分的消费比例在总资产中不尽相同~社会就是如此,government永远是金钱和强权的代言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 21:48:18
没写完,其他情况由于篇幅所限,没能在一篇日记中全部列出。所以后面有未完待续,呵呵。虽然给定的比例都是人为定的,也不具有普遍性,但是依然可以说明部分问题,不是吗? 2# xc2010economic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 22:23:09
穷人因通胀真实财富减少,富人因通胀而真实财富增加
===================================================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 22:35:14
通胀的非道德性(二)(随手写的,错误之处请勿谩骂)
前几天因为本人龙体欠安,两三天都浑身无力,一直到今天才继续写,不好意思哈。让我们接着通胀的非道德性(一)往下分析。以下内容是对现实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的教科书中不可能教给你的。
首先,有人可能会争辩说,你模型中给出的各种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是有问题的。那让我们换一个比例来看看。
X——基本生活用品(食品);Y——耐用消费品(家电、汽车);Z——资产(房子)。
穷人:收入A;设:X/A=0.9;Y/A=0.1和Z/A=0。
富人:收入B;设:X/B=0.2;Y/B=0.3和Z/B=0.5。
PX上涨20%;Py下跌15%;Pz上涨30%;
则穷人要想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需要的收入为0.9A×1.2+0.1A×0.85=1.08A+0.085A=1.165A》1.13A;穷人因为通胀受损更严重!
富人要想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需要的收入为0.2 B×1.2+0.3B×0.85=0.24B+0.255B
=0.495B<0.5B;虽然和前面的那个比例相比,这次富人收益小些,但是别忘记了富人资产的增值。增值的绝对额为0.5 B×0.3=0.15 B;比前面的增值额0.12B要多,综合起来看,富人和前面的比例相比,受益更多。
这个分析告诉我们,当通胀发生的时候,越是贫穷的人受损越严重;越是富裕的人受益越多。
其次,有人还会争辩说,虽然基本生活用品和资产的价格下跌,可是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下跌,这种情况我们的主流媒体和**的报告中不称其为通胀啊,你许正松搞错了基本的概念吧。对此我想说的是,不知道这些个脑残和傻逼们到底是真的不懂,还是别有用心?那本书里面说只有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上涨了才叫通胀?有几个御用文人的文章中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结构性通胀。我呸!偷换概念,偷梁换柱。压根就没有这么一说,因为所有的通胀都是结构性的。通胀就是通胀。大盘上涨是指所有的股票价格都上涨吗?大盘下跌意味着所有股票的股价都下跌了?通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的上涨。(关于如何计算通胀,有点专业,这里不详细说了哈。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单独向我请教,保证会教懂你,还不收学费!看我多好一个人哈)在历史上,绝大多数通胀发生的时候,都只是部分价格上涨。总是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下跌。只有在战争年代和政权即将倒台社会即将崩溃的时候,社会上才会出现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上涨的情形。如果认为只有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上涨才是通胀的话,那历史上就没有发生过几次通胀。别以为你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就不会发生通胀,一样会的。只要是信用货币,当**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不足或者心底不怎么善良的时候,通胀一定会发生。只有在金本位制度下,才不会发生通胀。
第三,有人还会争辩说,你做的是二分法,只把人分为富人和穷人是不对的,他们中间还有一个中产阶层呢。说的对!那咱们就看看中产阶层在通胀发生后所受的影响吧。
世行对中国的中产阶层有个粗略的判断,即年收入在6—10万元。设中产阶层的收入为C, X/C=0.4,即其收入的百分之40%用于基本生活用品,这个比例介于穷人和富人之间。Y/C=0.3,即其收入的百分之30%用于耐用消费品。中产阶层极有可能三口之家会有一部私家车的,所以这个比例也介于穷人和富人之间。Z/C=0.3,即我们假设中产阶层除了自有住房之外还有一套以投资为目的的房产,所以该比例也介于穷人和富人之间。下面让我们看看在通胀发生后,中产阶层所受的影响吧。
PX上涨20%;Py下跌15%;Pz上涨30%;则中产阶层要想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需要的收入为0.4C×1.2+0.3C×0.85=0.48C+0.255C=0.735C>0.7C;即中产阶层要多支出其收入的3.5%才可以消费原来那么多的商品,自然在这里是受损了。但其资产增值,现在资产的价值变为0.3C×1.3=0.39C,即增加值为其收入的9%。因此,综合起来看,不仅没有因通胀受损,反而因通胀收益,收益的程度为其收入的6.5%。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寄希望于中产阶层对于通胀提出强烈的抗议呢?
不过有一点必须向各位交待清楚的是,在消费支出增加后,人们的感受是很直接很明显的,会立即发现口袋里面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资产的价格在上涨后,由于变现的成本高使得变现就不那么容易。(买卖房子和买卖白菜可以划等号吗?)因资产价格上涨导致财富增加给中产阶层的感受就不那么明显和直接。所以,中产阶层对通胀的态度是暧昧的,可以说是墙头草两边倒。至于往那边倒,一方面取决于风往那边吹(舆论和媒体的宣传导向);另一方面取决于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和资产占收入的比例。这个稍微有点专业,让我解释一下吧。不是所有的中产阶层的收入都是一样多,也不是所有中产阶层的人将其收入在X、Y和Z上的分配都是一样的比例。如果其收入在基本生活品上的比例较高,而在耐用消费品和资产上的比例较低,则此人会因为通胀受损;如果其收入在基本生活品上的比例较低,而在耐用消费品和房产上的比例较高,则此人会因通胀而受益。
综合而言,中产阶层对中国目前发生通胀的态度是含混的模糊不清的,多数中产阶层因为分不清自己是受损还是受益,所以更多的会选择沉默和漠不关心。我个人称这种情况为中国社会的悲哀。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因为我国的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形的,中产阶层处于中间,人数很少,在中国不成气候。而中产阶层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一个社会是否稳定,是否能通过增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一定要增加中产阶层的人数,减少金字塔两端的人数。二是从中国目前中产阶层的构成来看,主要的构成成分为知识分子(这么说不是很准确,因为所谓知识分子指的是具有社会良知,并对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的人。按照这个定义,中国的“知识分子”多数是不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但是出于多数人长久以来认为读书到本科毕业就算是知识分子,我们顺应民情,姑且称其为知识分子)。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是对现状看的很清楚、会思考、眼睛雪亮的一群人,是最应该站出来告诉民众教育民众我们这个社会发生的事,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的影响是什么,通胀是如何造成了财富的二次分配?我们怎么做才可以有效的消除这种不必要现象的发生?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中产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却集体保持着沉默。接受了人民多年的教育和抚养后,却在人民受苦的时候却连动动笔把问题分析清楚的勇气和行为都没有,这如何不令人痛心,如何不令人认为这是社会的悲哀呢?人民还可以把希望寄托给你们这些个明白人吗?
让我们接着往下想,处在当今社会的中国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做?可能的途径有存银行、买股票、做期货、买黄金。逐一看看这些个投资的情况吧。
将自己的血汗钱存在银行?看看银行的存款利率吧,今年11月份,整存整取五年期的利率是4.2%,一年期的为2.5%(注意,这是单利,不是复利),这存款利率远小于通胀率。换言之,如果你把钱存银行的话,时间越久,贬值缩水越严重。把钱投入股市买股票进行投资?天啦,您敢把自己的血汗钱放进中国股市这个巨大的绞肉机中?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我佩服您!看看这么多年来,有多少散户赚钱,又有多少散户亏损,就知道中国股市是庄家的乐园散户的地狱,充满了内幕交易和坑蒙拐骗。这也不能怨庄家太坏,中国股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个怪胎。国企改革搞不下去了,**为了甩包袱才成立的股市。把一些亏损严重的烂的国企推上市卖给全国的老百姓,居心叵测,这其实是在抢钱和圈钱。而别的国家都是把好的企业才卖给百姓,藏福于民。中国的股市从娘胎出来就是先天性残疾,再加上监管的问题,还能指望它能替百姓谋福利吗?那买基金如何?晕啊,基金也是大部分投资于A股,说可以进行组合投资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但是操作是那么的不透明,老鼠仓频发,买基金还不如自己买股票呢。那买国债呢?这个好啊,收益稳定且收益率比同期银行存款高。如果您能买的到,那我就佩服你!没有相当的关系,国债是到不了百姓手里的,到商业银行那就全被银行自己给买了,这等好事哪能轮到咱小百姓呢。那做期货投资如何?这个来钱快。天啦!如果你敢在中国做期货的话,那您就是我的偶像了!因为是保证金交易,这个杠杆那叫一个高,可以一夜让您暴富,也可以一夜让你赤贫。想进行期货交易,开户的时候账户资金不能低于五十万。您如何有这钱,还能称为穷人吗?那买黄金如何?这今年金价可是节节高啊,已经冲过1300美元大关了,而1945年的时候才35美元一盎司。买黄金那就赚了哦。的确,如果你买的是金块的话,恭喜你发了!可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买到金块吗?一盎司大约等于31.1035克,1千克= 35.27396194958盎司。2010年12月16日,黄金的买入价为1379美元。如果你买一公斤黄金,要花48642.79352847082美元。今天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为6.6535,买一公斤黄金折合人民币为323644.83元。32万多!请问那个下层的老百姓能买得起?您所能买的只是金首饰而已,而金银首饰的变现非常困难,而且在变现的过程中磨损和其他损失很严重。因此,黄金对普通百姓而言,不是良好的投资品。
买土地?土地升值快啊,几十倍上百倍的升值。过去有了钱人们首先是置办土地,可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为什么?国有了!只剩下唯一的途径了,那就是买房子。在今天的中国,通胀高企房价飙升(过几天我会写文章详细的说明为什么中国的房价会这么高),人们发现将自己手中为数不多的钞票保值或升值的唯一途径就是买房子。只有将钞票投入到房产上才可以找到安全的避风港,再无其他的办法了。于是乎,有钱者名下有三五套甚至更多,没钱的也借钱买房子。从亲戚朋友那借,从银行借。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在6%左右,明显低于通胀率和房价上涨的速度,这不是明摆着鼓励大家借钱买房子吗?不少开发商和**官员说,因为中国人多,对住房的需求量大,才导致了中国的高房价。乍一看好像是对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交点决定了均衡价格,书上也是这么说的啊。其实错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百姓在通胀的情况下缺乏投资的渠道来保值增值,只能通过买房子来规避风险。这不是真实的需求,也不完全是投资,而是无奈之举。试想想,如果买房带来的收益率低于购买基金或者国债的话,还会有这么多人贷款借钱排队买房吗?这是房价高涨的原因之一,更是房价持续走高的结果,不甘供给和需求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