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虚系统 郭绍华
在一个相对整体中,个体们可能会具有相似的元间特征。但是,个体在整体中却不可能取得完全相同、绝对均衡的处境和位置,否则这个整体就必须是一个没有边界,没有特征的绝对均匀体。只要有个体存在,整体就不可能具有这种性质。也就是说,个体组成整体的这个前提已经规定了个体相互之间的地位只能是不均等的。
个体在整体中分别具有的不同地位,对个体来说就是“分工”与“分化”。
与仅靠本身的性质直接记忆其本身的无生命的物质个体不同,生命个体参与组成的整体不再仅由个体之间元间的契合以及偶然机遇来安排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而是一个依照先天程序展开的过程。
生命物质的两重性体现为个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中不仅记忆着自己的元间,同时还记忆了整体的全部元间,每一个个体就是整体元间本身。只是在后天的发育中个体才成为个体,才被整体赋予了分工的角色,从物质形式、物质自我的角度看,个体只是整体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特化了的局部。但是,从元间自我的角度看,每一个个体依然还是整体本身,个体处于这样深刻的矛盾处境中。一方面,这使得个体不得不为了本身的生存甘愿充当极端特化的角色,仅仅完成极端分化了的任务,从分工中获得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受自己本能的驱使,受自己天然拥有全部整体元间的驱使,也在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分化功能之外的其余能力。
正是由于分工带来的高效率,使得每一个个体实现自己分工所赋予的任务变得十分轻松,使得个体都成了“有闲”阶层;高效率还造成了整体中信息充分扩散的便利,为每个个体享用整体的信息提供了可能。于是,个体开始有条件在轻松处理自己分工工作之余,对整体事务给予更多的关注,发挥更大的影响。
与个体参与分工并形成分工体系的方式不同,个体以自己的“去分化”功能参与并形成的组织是另一套体系,如果前者以分工的、特化的、形态的、集中的、硬件的形式作为主要的特征,那么,后者形成的体系就是以去分化的、跨分化的、分散的、信息的、软体的、不固定的、临时的形式为特征,如果把前者称为“实系统”,就可以把后者称之为“虚系统”。高度发达的群体都是虚、实这样两个体系以对立统一的方式共同组成的。这两套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维系着整体的统一。
例如,除了经络系统之外,正在飞速发展中的互联网体系也是这样一种虚系统,除了利用互联网从事本职工作的人士和联机时间之外,互联网传递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人们职业之外的内容,职业之外的元间本身也是分类的,也构成了一个个体系,成为专业的、分化了的体系的镜像系统。
虚系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跨分化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