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yr 发表于 2020-12-8 15:55 
马克思为什么一直到《资本论》第三卷论述价值转形理论时还使用各部门的活劳动的剩余价值率是相同的这一假 ...
马克思为什么一直到《资本论》第三卷论述价值转形理论时还使用各部门的活劳动的剩余价值率是相同的这一假定,因为马克思一直假定全社会都是使用简单劳动(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前提),而简单劳动“创造”价值的功能是一样的,而如果各部门的剩余价值率不一样,价值转形就不必要了!
1,马克思说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应该理解为,或者,应该基本上理论为,这是简一单一的劳动,那是繁杂各种的劳动。
商品的自身价值,是行业内同种同行个别劳动的均匀混合,亦即是抽象的无差别的劳动。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社会上各行各业个别劳动的均匀混合,亦即是抽象的无差别的劳动。
相对各种各样、互有差异的个别劳动来说,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单纯均质的。
2,价值转形是这样:从价值转化为价值形式(在这里特指价格、价钱)。
那么,像芯片工厂,一千个劳动者劳动一年是一千人年的劳动时间,一年产值100亿元。
那么,像面包工厂,一万个劳动者劳动一年是一万人年的劳动时间,一年产值才10亿元。
一个是一千人年的劳动,价钱市值是100亿元,另一个是一万人年的劳动,价钱市值反而才10亿元,就是说,价值与市值之间,严重不一样,就好像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马克思用生产价格(这是平均化的价格之一),来处理上述不一致。
那么,马克思的理论可以概括简化,更进一步,就是从马克思说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推出劳动量=产品量=产值量,
这样,甭管一千人年的劳动,市价是100亿元,还是3亿元,甭管一万人年的劳动,价钱是10亿元,还是一万亿元,统统无所谓了,统统被概括涵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