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379 4
2011-03-11
  灵魂的感知在禅定自证中,是可以体验的,但灵魂并不是实体的存在,也无永恒一说。
  如同我们所感知的其他事物一样,我们是通过离开肉体的感觉、飞到某处的作用等等现象,综合推理成一个所谓的灵魂。
  追求灵魂的永恒并与灵魂以外的某种力量结合,是典型的基督教、印度教、道教等有神论者的观点。
  否定外在力量而承认灵魂可以独立永恒、快乐、清净的,是典型的耆那教的观点。
  而否定灵魂时连同灵魂的表现与作用一起否定了的,是典型的无神论或唯物论观点。
  
  有神论与灵魂存在论是典型的常见,而无神论与唯物论是典型的断见。两者都是脱离了事实的一种想象与虚构。
  ——灵魂的表现与作用的感知是真实的,但灵魂本身并不存在。一旦在禅定中寻找这种感知的灵魂本体,并希望达到永恒与绝对,就脱离了对空性证悟的方向,也就无法趋向解脱与圆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1 17:17:43
透彻,承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17:26:19
我个人一直觉得佛教的本质是让人不迷信,但又让人离苦得乐,让人获得自利利他的心态和智慧,同时也教人如何修持以达到幸福彼岸。楼主的解释是正知正见。但是,说道家是有神论好像不准确---至少在《道德经》里看不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17:28:26
个人觉得《道德经》和《心经》实在是相通融的,都是领悟到了真理后的文字描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3:45:23
  关于《心经》与《道德经》的问题,《心经》中说无什么无什么的空,与道的虚无状态是不是一样的?可以肯定的说,在文字表述上是一样的,但如果仔细观察印度与藏地对《心经》的解释,与汉地对《心经》的解释是不同的,唯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道与空的不同的地方——
  道是 存在 的 不存在。
  空是 不存在 的 不存在。
  对道不是否定的,汉地对《心经》的“空”也不是否定的,而肯定这种不存在是存在的。
  这点差别导致实际修行中的结果差异就是——肯定了,就导致因为肯定空或道的存在,所以要得到这个空或道,至少以一种不争而争的表现去不得而得。而实际应该是因为得不到这个空(与一切的本身),所以最终的否定结果才是空。是不得而不得的结果。这涉及到修行者的主观动机、事先要求、客观的事实结果的综合。具体分析比较复杂,此方面,可以参看中观六论一类的论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