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28 7
2021-03-26

“劳动创造价值”提法的缺陷与局限性(下)——另解《资本论》(42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劳动创造价值;缺陷;局限性

(续前)(7)、马克思所研究的商品交换,多是指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已经生产出的实物商品之间的交换,其所包含的劳动都是过去时态的劳动,这是过去时态劳动之间的交换;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服务等劳务商品是无形的商品并进入了商品交换领域。服务等劳务无形商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正是“服务劳动”本身与生产其他商品的劳动相交换。服务等劳务商品中的劳动是现在时态的劳动,这是现在时态的劳动与过去时态的劳动相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甚至延伸至已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与将要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之间的交换……,也就是劳动交换可以发生在三种时态的劳动以及“具有等效劳动量”的自然资源的各种组合之间的交换。诸如分期付款为主的各类信用方式的商品交换。在这里,已经售出的商品包含的是过去时态的劳动,而将来才付清的货币则代表以后才付出的将来时态的劳动,这是过去时态的劳动与将来时态的劳动之间的交换。在期货、期权的交易中,过去时态的劳动与将来时态的劳动之间的交换表现得更加突出。如果货币代表过去时态的劳动的话,那么他们交换的是将来的劳动产品。这时,将来的劳动还没有发生,何来的“创造价值”的活动?如何能衡量并评价其“创造价值”的活动?(但用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的观点来解释,则一切都能得到合理的说明,因为三种时态的劳动以及“具有等效劳动量”的自然资源都可以表现为商品价值!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的要点在于,生产商品付出的劳动到底能表现为多大的商品价值是由包括主、客观在内的多种的因素由市场社会过程评价决定的,它和生产商品时的劳动耗费量并无直接的绝对的关系。)这典型地说明了“商品价值”不是脱离市场交换的单方面在生产领域中就创造出来的静止的先验的实体,它绝不是主流马派所宣扬的在交换前就先有抽象的人类劳动把“商品价值”“创造”出来的。要知道马克思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并不是现成的出发点。在过去的商品和将来的商品的交换中还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所谓的等量劳动交换不仅技术上是无法实现的,而且在进行等量劳动交换的动机上就已不复存在了(动机都只是为了获得比较利益!)。

(8)、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说法还受到某些产品价值论者的责难。某些马派认为只有生产商品的劳动才会创造出商品价值,生产非商品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但上述两种劳动的区别仅仅在于其劳动产品是否用于交换上。这样,产品价值论者就责难道:既然讲劳动创造价值,则生产非商品的劳动就也应该创造产品价值。否则,如果认为生产非商品的劳动是不创造产品价值的,那岂不是说“商品价值”的“创造”就不在于劳动而在于交换了,那不就成为交换“创造”价值论而不再是劳动“创造”价值论了!但是,如果我们说劳动表现或不表现为商品价值,就是又科学又正确的了。因为就单个孤立的劳动产品来讲它根本就无“商品价值”可言。它一定要通过与其他劳动产品相交换,而且只有当交换成功了即所谓实现了商品体的“惊险的跳跃”,生产它的劳动经过市场社会过程评价后才表现为某一定量的“商品价值”。如果没有商品交换,也就是在纯粹的自然经济和实行产品分配的经济中,生产产品的劳动的确就不必“迂回”表现为“商品价值”了。

(9)、根据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人类的活劳动只能有一个体现方式,即“在劳动过程中,劳动不断由动的形式转为存在形式,由运动形式转为物质形式。”[23,214]活劳动变为物质化或对象化在物质产品中的死劳动并表现为商品价值。但根据马克思的另一处观点,就是已经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劳动仍然可以重新表现为另一量值的商品价值。马克思举了原有机器设备的增值或贬值的例子指出:“增值和贬值的意思是不言自明的。它们不外就是指:现有资本由于某些共同的经济情况(因为这里说的不是任何一个私人资本的特殊遭遇)在价值上增加或减少了”。[25,127]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每一种商品(……)的价值,……是由它的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5,158]既然商品表现的价值不是原生“价值”,而是现在再生“价值”,这就又一再说明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实际上人类的活劳动还可以有其它三种体现方式[见另解(31)]。

……

欢迎挑错补漏质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3-27 18:00:15
服务等劳务无形商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正是“服务劳动”本身与生产其他商品的劳动相交换。
这是典型的巴师夏理论。我曾经专门批判过这种陈词滥调。
如果货币代表过去时态的劳动的话,那么他们交换的是将来的劳动产品。
庞巴维克早就提出过这一论点。糟糕的是,他忘记了所谓创造就是一个过程,过程和时间不可分割。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过程的时间,也不存在没有时间的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关键的是,货币从来不代表过去时态的劳动。总把货币当作一种客观对象是因为货币到目前为止一直寄生在某种物质形态上。只要信息流通是完全的,货币就可以只是一种抽象的标记。

作者甚至没有能看到比特币或者电子货币的兴起及其背后的深层根源,也没有能看到美钞或者人民币的超发是如何只膨胀价格而不产生任何价值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导致后续的谬误:
将来的劳动还没有发生,何来的“创造价值”的活动?
政治经济学始终坚持没有发生的劳动没有创造价值。
如果一个国家或者社会可以靠发行钞票来创造价值,那么这个国家只需要保留一家工厂——印钞厂。

——————————————
《另解<资本论>》系列和作者发表的其它关于《资本论》的文稿的确有提出过一些真知灼见。但我建议作者不要过度急于发太多自己的那些研究。搜集相关史料和跟踪最新发展使得自己的观点不至于成为早就有定论的过时货很重要。我们赞赏自己独立思考发现前人 已经发现的东西,同样支持继承前人的遗产并在更高的基础上前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3-28 20:06:03
      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是有历史演化的过程,也就是劳动和价值有内在联系,但也并不是全部呈线性的正相关。米塞斯说,马克思在世看到的只是资本主义的初期阶段,也就是工业革命的发端前夕。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机器生产阶段开始萌芽,严格来讲也就是“简单大机器生产方式”。尽管如此,马克思已经认识到:“资本家对机器技术的日益依赖”。在这个阶段,就劳动者的劳动而言总体上还是简单劳动,资本家获取的利润(或者说物化的劳动价值)中体力劳动价值占比较高,所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并没有错。因为马克思从来没有明确表示他的观点在历史演进中一成不变。在后资本主义时期,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论点),资本创造的价值中的知识贡献力已经取得主导地位,因此简单劳动已经不是资本活力的主要手段。同样,在后资本主义时期劳动者的知识型劳动能力也在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演化而提升其自身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这是两条曲同步线上升的过程,但曲线的曲率会有所不同。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这两条曲同步线上升的过程同样存在,曲线的曲率也是不同的)。宏观上讲,自工业革命以来无论是资本还是劳动,效率提高都是总的趋势。这也就是林毅夫所言的:“在产业升级过程中 , 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 。 资本密集度从小到大的所有产业都可供选择, 然而 ,要实现向资本更密集产业的升级 , 发展中国家首先需要升级其要素禀赋结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 由于禀赋结构不同,相应也会有不同的经济结构 。 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国家 , 其要素禀赋结构一般会呈现出劳动力或自然资源相对丰富 ,同时资本相对稀缺的特点 ,因而生产也多集中于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有维持生存的农业 、 畜牧业 、 渔业和采矿业。 采用传统的 , 成熟的技术 , 生产成熟的产品) 。除了矿业和种植业 , 这些生产活动很少有规模经济 ”。因此,在结构性要素禀赋中,劳动力劳动水平和资本流动状态都是“结构性要素禀赋”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的劳动质量水平和资本运动的有效性是要素禀赋首先要考虑和评估的问题。劳动质量不高和资本风险失控都会产生负效应。至于其边际效应和总量评估可以再讨论。问题是怎样看待剩余价值和资本的历史演化;主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派能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解读这些关系;后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性质和劳动价值的宏观结构的关系;在承认资本的历史作用同时如何评价智慧劳动的合理价格等等。我最不赞成的就是把马克思的理论仅做词语的解释。现代经济学是跨学科的泛科学,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是复杂的系统问题。“理性经济人”的概念不可能只有一种解释(这一点,阿玛蒂亚·森在其《理性与自由》中已经有明确的解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3-28 23:18:02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服务等劳务商品是无形的商品并进入了商品交换领域。服务等劳务无形商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正是“服务劳动”本身与生产其他商品的劳动相交换
————
劳动(劳务)本身并不能成为商品,这是一条原则和底线,否则,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就要崩塌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3-29 08:53:33
Rousseau 发表于 2021-3-27 18:00
这是典型的巴师夏理论。我曾经专门批判过这种陈词滥调。
我自2015年以“风箱中的老鼠”来到本论坛发帖,因为风箱的一头是主流马派,另一头是批马派,属于“两不靠”,所以回应冷淡,真正愿意而且能够进行“学术性”讨论的网友很少,围观的多!所以真诚地感谢你的关注与评论。下面回复并请教:
1、关于“陈词滥调”是否指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交换”?抑或是指其它?很可惜没有看到过你提供的帖子。
2、关于“货币从来不代表过去时态的劳动”可以讨论。我对货币理论的发展关注的确不多,观念可能会落后。我还停留在斯密的观点:“以货币或货物购买物品,就是用劳动购买”“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物的代价。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
3、关于“价值形成过程就是劳动过程。”是与马克思的另一种观点不符:“任何生产者,不管是从事工业,还是从事农业,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和商品。他的产品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才成为价值和商品。”[25,719]……
4、关于“没有发生的劳动没有创造价值”。我的观点在于“价值不是创造出来的”!核心是“创造”一词
5、谢谢你的建议“不要过度急于发太多自己的那些研究”。我的目的在于及时“欢迎挑错补漏质疑”,避免“埋头拉车”迷失方向做了无用功!恳请你提供我所讨论的问题中哪些已经是“早就有定论的过时货”。谢谢。
我因为电脑打字是一指弹,又认真思考你的关注,回复慢了,请谅解!欢迎继续关注与评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3-29 08:54:31
ldjdkj 发表于 2021-3-28 20:06
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是有历史演化的过程,也就是劳动和价值有内在联系,但也并不是全部呈线性的正 ...
谢谢关注与评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