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211 27
2006-08-26
<P > </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所谓循环论证,就是:用某个原因解释或证明某个客观事实,然后又用这个客观事实来证明这个原因的正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举个例子来说,学生张三比李四的成绩好,有人就问王五:“为什么张三比李四的成绩好?”王五答:“因为张三比李四努力。”在这里,张三比李四的成绩好是个客观事实,王五的回答就是为了解释这个客观事实产生的原因。可是,王五的解释是不是正确,张三是不是真比李四努力,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所以,那人接着就问王五:“你怎么知道张三比李四努力呢?”王五又答:“因为张三比李四的成绩好。”王五这就是循环论证了。他等于什么都没说,什么问题都没解决,他的解释是不能让人信服的。</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如果王五不是这么回答的,而是说:“我调查过了,大家都反映张三经常学习到深夜,而从没见李四学习过。”这样的论证就是步步推进的直线式的论证,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论证了,这样的论证是能让人信服的。</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循环论证是科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在高深领域里也经常出现,只不过,在高深领域里出现的这个错误,不容易被发现。</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例如,我们都知道这么一个结论:“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这个结论很简单直白,不能证明,可是就有人声称用高等几何学把它证明了。这样的证明对不对?其实这些人也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因为高等几何是由五个基本公设推导出来的,而平行线永不相交就是五个公设之一,也就是说,高等几何是由平行线永不相交得到的,而他们又用高等几何来证明平行线永不相交,这不是循环论证又是什么?</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经济学里也有循环论证。例如,一件衣服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有人就问:“为什么这件衣服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经济学家就说:“价值决定价格,因为这件衣服的价值(量)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量银子,所以它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那人接着又问:“你怎么知道这件衣服的价值(量)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的?”各位读者,假设这句话是问你的,你该怎么回答呢?你不是经常说某某商品的价值是多少多少嘛,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价值是多少的呢?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想想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不是从它们的价格知道的呢?对于上面的问题,你是不是得这样回答:“因为这件衣服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所以我就说它的价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其实经济学家也是这么回答的,这就是典型的循环论证了。这件衣服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这是个客观事实,经济学上用这件衣服的价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来解释,然后又用这件衣服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来证明它的价值确实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论证过程是这样的:“因为这件衣服的价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所以它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因为它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所以它的价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标准的圆圈!</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要想走出圆圈,正确地解决上面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统计。把这件衣服消耗的劳动时间统计出来,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消耗的劳动时间统计出来,如果两者消耗的劳动时间相等,那么这件衣服的价值就确实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这就成功地解释了这件衣服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的原因;如果不等,就不是,就不能解释这件衣服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的原因,就得另找理由来解释。第一个例子里,如果调查结果,张三不比李四努力,那么就得另找理由解释,例如张三比李四聪明,学习得法等。所以说,要想使解释不走圆圈,就得统计,看统计结果再说话。还要知道,价值的单位,即劳动时间的单位,不能是元,应该是工日,所以统计结果应该是用工日表示。</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可是有人统计过吗,经济学上、现实当中,有谁统计过各种商品以及金银消耗的劳动时间呢?没有,从来没有。大家都是根据商品的价格是多少,来说商品的价值是多少的,都在不自觉地转圈圈。</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有人可能要说:“我现在就去统计。”请你不要去,统计的结果,肯定是不相等的。一件衣服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两者消耗的劳动时间就恰好相等;一根人参卖二两金子,两者消耗的劳动时间也恰好相等,等等,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价值不能决定价格,不能用价值来解释价格。价值和价格,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涉。</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有人可能要说我:“你这样的结论太早。虽然一件衣服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消耗的劳动时间不能恰好相等,但是也可以用波动理论来解释,价格在价值附近波动,两者不会相差太大,实际还是价值决定价格。”其实,波动理论也是错的,它不能解释很多商品卖很高昂的价格,很多商品卖很低廉的价格。所以,应该干脆把它彻底抛弃,换个思路,不要修修补补。</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既然价值不能决定价格,波动理论也不正确,那么那件衣服为什么会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呢?这就得另找理由来解释。这个理由已经找到了,就是供求关系,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它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两银子,和它的价值,即它消耗的劳动时间没有任何关系。换了这个思路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8-26 18:32:00
以下是引用土灶在2006-8-26 16:28:00的发言:

既然价值不能决定价格,波动理论也不正确,那么那件衣服为什么会卖10两银子呢?这就得另找理由来解释。这个理由已经找到了,就是供求关系,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它卖10两银子,和它的价值,即它消耗的劳动时间没有任何关系。换了这个思路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请问供给曲线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26 20:51:00
供求关系才是真正的循环论证。你自己考察一下儿就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27 02:26:00
以下是引用土灶在2006-8-26 16:28:00的发言:

所谓循环论证,就是:用某个原因解释或证明某个客观事实,然后又用这个客观事实来证明这个原因的正确。

举个例子来说,学生张三比李四的成绩好,有人就问王五:“为什么张三比李四的成绩好?”王五答:“因为张三比李四努力。”在这里,张三比李四的成绩好是个客观事实,王五的回答就是为了解释这个客观事实产生的原因。可是,王五的解释是不是正确,张三是不是真比李四努力,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所以,那人接着就问王五:“你怎么知道张三比李四努力呢?”王五又答:“因为张三比李四的成绩好。”王五这就是循环论证了。他等于什么都没说,什么问题都没解决,他的解释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如果王五不是这么回答的,而是说:“我调查过了,大家都反映张三经常学习到深夜,而从没见李四学习过。”这样的论证就是步步推进的直线式的论证,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论证了,这样的论证是能让人信服的。

循环论证是科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在高深领域里也经常出现,只不过,在高深领域里出现的这个错误,不容易被发现。

例如,我们都知道这么一个结论:“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这个结论很简单直白,不能证明,可是就有人声称用高等几何学把它证明了。这样的证明对不对?其实这些人也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因为高等几何是由五个基本公设推导出来的,而平行线永不相交就是五个公设之一,也就是说,高等几何是由平行线永不相交得到的,而他们又用高等几何来证明平行线永不相交,这不是循环论证又是什么?

经济学里也有循环论证。例如,一件衣服的价格是10两银子,有人就问:“为什么这件衣服的价格是10两银子?”经济学家就说:“价值决定价格,因为这件衣服的价值(量)是10量银子,所以它的价格是10两银子。”那人接着又问:“你怎么知道这件衣服的价值(量)是10两银子的?”各位读者,假设这句话是问你的,你该怎么回答呢?你不是经常说某某商品的价值是多少多少嘛,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价值是多少的呢?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想想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不是从它们的价格知道的呢?对于上面的问题,你是不是得这样回答:“因为这件衣服的价格是10两银子,所以我就说它的价值是10两银子。” 其实经济学家也是这么回答的,这就是典型的循环论证了。这件衣服的价格是10两银子,这是个客观事实,经济学上用这件衣服的价值是10两银子来解释,然后又用这件衣服的价格是10两银子来证明它的价值确实是10两银子,论证过程是这样的:“因为这件衣服的价值是10两银子,所以它的价格是10两银子;因为它的价格是10两银子,所以它的价值是10两银子。”标准的圆圈!

要想走出圆圈,正确地解决上面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统计。把这件衣服消耗的劳动时间统计出来,把10两银子消耗的劳动时间统计出来,如果两者消耗的劳动时间相等,那么这件衣服的价值就确实是10两银子,这就成功地解释了这件衣服卖10两银子的原因;如果不等,就不是,就不能解释这件衣服卖10两银子的原因,就得另找理由来解释。第一个例子里,如果调查结果,张三不比李四努力,那么就得另找理由解释,例如张三比李四聪明,学习得法等。所以说,要想使解释不走圆圈,就得统计,看统计结果再说话。还要知道,价值的单位,即劳动时间的单位,不能是元,应该是工日,所以统计结果应该是用工日表示。

可是有人统计过吗,经济学上、现实当中,有谁统计过各种商品以及金银消耗的劳动时间呢?没有,从来没有。大家都是根据商品的价格是多少,来说商品的价值是多少的,都在不自觉地转圈圈。

有人可能要说:“我现在就去统计。”请你不要去,统计的结果,肯定是不相等的。一件衣服卖10两银子,两者消耗的劳动时间就恰好相等;一根人参卖二两金子,两者消耗的劳动时间也恰好相等,等等,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价值不能决定价格,不能用价值来解释价格。价值和价格,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涉。

有人可能要说我:“你这样的结论太早。虽然一件衣服和10两银子消耗的劳动时间不能恰好相等,但是也可以用波动理论来解释,价格在价值附近波动,两者不会相差太大,实际还是价值决定价格。”其实,波动理论也是错的,它不能解释很多商品卖很高昂的价格,很多商品卖很低廉的价格。所以,应该干脆把它彻底抛弃,换个思路,不要修修补补。

既然价值不能决定价格,波动理论也不正确,那么那件衣服为什么会卖10两银子呢?这就得另找理由来解释。这个理由已经找到了,就是供求关系,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它卖10两银子,和它的价值,即它消耗的劳动时间没有任何关系。换了这个思路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劳动价值论是在“交换价值”下面论证出来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方式去衡量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只存在交换之中,并通过交换来表达---交换中标的价值,即抽象劳动是最准确的,其它任何物理量下的衡量都不能成立的--这也是后来中苏计划经济实践中无法突破的障碍---因为这是对理论的错误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29 13:46:00
以下是引用土灶在2006-8-26 16:28:00的发言:…例如,我们都知道这么一个结论:“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这个结论很简单直白,不能证明,可是就有人声称用高等几何学把它证明了。这样的证明对不对?其实这些人也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因为高等几何是由五个基本公设推导出来的,而平行线永不相交就是五个公设之一,也就是说,高等几何是由平行线永不相交得到的,而他们又用高等几何来证明平行线永不相交,这不是循环论证又是什么?…

“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平行线”的定义是什么?是不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这一表述只不过是由平行线定义得出的性质。黎曼几何中,就没有“平行线”的定义吧?

欧氏几何第五公设(平行公理)的原始表述好像是: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与此等价的是:通过一个不在直线上的点,有且仅有一条不与该直线相交的直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29 13:52:00
价值不决定价格,谁决定?供求决定?胡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