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来者可追 发表于 2011-3-29 22:15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劳苦大众着想的。马克思在他的梦想下设计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1、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排斥自私的欲望——近乎庄严佛土; 2、物质极大丰富的物质境界——消弭稀缺性带来的竞争——近乎伊甸乐园。 这种道德佛土+伊甸乐园构成了马克思梦想的全部。在这个奇妙的净土般的世界中,一切的制度、法度、国度都是多余的,甚至连婚姻家庭都是累赘。更何况企业、资本家、市场、货币、利润,它们的存在只能玷污这庄严净土。 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中,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多么的自洽:劳动是快乐的源泉,劳动成为人们的自觉,无需监管也无需激励;物质极大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极大。何谓极大?我想应该极大到这样的地步:连地震和太阳坍塌成黑洞这样的灾难,都无法撼动物质的丰富性。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极大”。那么一切按需分配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分配方式。 极度的公平、极度的正义、极度的理想、极度的美妙,似乎要达到这种状态: 1、社会交易成本为0; 2、社会生产成本为0。 3、人类完全成为宇宙规律的主人,任何自然灾害对人类的负面影响都为0。 为简便起见,我们称这样的世界为“三零世界”。 但是,仔细想来,“三零世界”也存在浅显的矛盾:根据否定之否定原理,一切现存的都是历史的,一切的取代者也都是要灭亡的。当“三零世界”取代现存世界后,什么样的世界会取代这种神奇世界能?既然“三零世界”也要被取代(设取代者为A),为什么我们不一下子进入A世界呢? 或许马克思说,社会阶段不能跨越。这就费解了:还有“三零世界”不能跨越的阶段吗?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30 08:57 1# 来者可追 这就是一个连基本经济学概念都不懂的人写的胡说八道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