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890 0
2021-07-01

张二寅第1经济

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摆脱经济约束,实现经济自由成为第一需要,因此,经济研究至关重要。


传统经济学定位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科学。


但如何计量有效?你的一个效用+我的一个效用=?相反,你的一元+我的一元=两元是 确定无疑的,因此该定义含糊其辞。


即便不辞辛苦调研社会全体的心理感受满意度,从而获得总效用,也无法明晰货币运行过程中债务累积导致的系统不稳定。


新宏观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解决经济约束,走向经济自由的科学。其中,价值创造属于实物循环,价值实现属于货币循环,实物循环递增,货币循环递减,导致价值创造无法实现价值,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严重损害人类的经济福利。


货币循环递减的原因是什么?


这就要从分析社会再生产入手,而它因最终需求而变,最终需求即储备需求,包括初级形式消费需求与高级形式发展需求,其中,只有消费需求的社会再生产为简单再生产,消费需求与发展需求并存的为扩大再生产,现实普遍存在的是扩大再生产。


1. 简单再生产


即储蓄率为零,生产等于消费,没有剩余,没有周期,增长缓慢,抗冲击能力弱,不可持续。

传统经济学将消费视为最终需求,不惜各种手段刺激消费,提升最终需求,本质上认同活着为了吃饭。


新宏观则认为:吃饭为了活着,消费的目的是储备体力与智力,以便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即消费储备,因此,消费需求属于储备需求的初级形式。

2. 扩大再生产

即储蓄率为正,生产大于消费,加上技术进步,实物利润越来越多,实物循环递增;央行出现后,企业从央行获得货币,雇佣工人,购买原材料与设备,这里的企业为顶级大企业,其他的企业为其中间加工服务商,最终工人与中间商获得该货币,由此可以明了:企业的货币收入来自于企业的货币投入,也就是说,市场本身不能使货币增值,因为央行出现后的市场条件下,央行是唯一的货币生产者。

由于储蓄提取法定准备金,故货币循环递减,出现流动性危机。通过弗里德曼货币主义降准、降息、量化宽松修复,形成流动性短周期。企业因为初始投资计提则折旧,故利润表远比现金流量表乐观,于是在预期利润的诱导下,纷纷向储蓄融资,形成消费+储蓄 =消费+投资的债务累积过程,导致资产负债表上大量债务对应企业库存积压,由于债权人最终并不购买库存,而是要求货币清算,结果爆发债务危机。通过破产倒闭消灭债务修 复,形成债务性长周期。其机理可由月度GDP=基础货币*(1-储蓄率*法定准备金率)^(月度序数-1)完成量化,该月度GDP公式统一了货币乘数、投资乘数、费雪公式。


市场可以创造实物利润,而无法内生货币利润,故通缩成为常态。为了摆脱通缩,企业减产保价,又形成滞胀,具体参见《新宏观 | 市场经济的共同宿命:滞胀》

可见,储蓄导致宏观投资必然亏损,它没有变成经济增长的动力,反成为阻力,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失效了,因为经济从实物时代进化到了货币时代:节俭悖论出现了,其本质为个体储蓄可以致富,而整体储蓄却导致贫穷,因为个体储蓄的价值实现空间足够大, 整体储蓄使价值实现空间变小。债务全是坏的?也非如此,比如,富有竞争力的小企业可以加杠杆,原因是价值实现远离天花板。

新古典由于坚持货币中性,故还是在实物生产领域内找原因,结果被大萧条与次贷危机打脸。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指出货币与实物的分离是危机的潜在原因,追逐价值而非使用价值,货币压倒了效用,资本公式超越了生产函数,即商品通过买卖完成惊险的一跳,从企业——市场的流通中实现价值。

《资本论》第2卷第2篇第17章,马克思论述了价值实现的条件,即每年生产的金与剩余价值相当。问题在于,央行出现后的市场经济,货币已经不是市场内生的金,而是央行外生的债务性货币,它是特里芬悖论的根源,以该债务性货币为基础货币的货币循环会因 储蓄而衍生债务,两者形成债务拉动,导致滞胀与萧条,产业空心化与人口老龄化,走向衰落;而产业承接国则形成顺差拉动,实现更快的增长,逐步崛起。

《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认为价值创造来自生产,而价值实现来自流通,它回答了 “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在流通中产生”这一看似矛盾的论断。但是,流通并不是终点,它只是货币循环的一个片段而已,到此为止的研究是不彻底的。

凯恩斯主义减弱了萧条,但它并没有解决摆脱宏观投资必然亏损的约束,只是让债务转嫁给政府,国债的无限累积最终求救于央行,而央行的无限量宽尽管可以使债务延续, 但又陷入长期滞胀,且让货币崩溃。MMT的国债非债论本质为国家带头违反债权债务法理。根据月度GDP公式可以推得,企图通过扩大分母去杠杆是徒劳的,因为分子增加的更快。

由于市场内在的不稳定性以及正反馈机制,如自由放任或调控不当,则陷入长期的滞胀或萧条,失去复苏与繁荣,即经济周期并不是最坏的结果。

2020年末中国除去股权融资的社融存量为276.5万亿(当然,股权融资也是要求有回报的,属于广义的债务),一年期贷款利率为4.35%,名义GDP为101.6万亿,名义增长率为 2.535%,则社融存量*贷款利率=12.02万亿>>名义GDP*名义增长率=2.58万亿,债务超越资本、劳动力、原料、技术等要素约束,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阻力,迫使企业减少投资,导致就业困难,危及社会稳定。

价值创造由企业家、工程师、科学家、劳动者完满成就,但价值实现短板显著,迫切需要经济学家大力推动变革货币金融制度,使实物循环与货币循环匹配,以便获得可持续的高增长。

新宏观的方案为:实物循环中生产国土整治、环境保护、智力仓库等可储备的公共品,货币循环中以储蓄再投资,央行增发的非债务货币保障收益,它就是储备需求的高级形式——发展需求。即央行将新增货币以市场化方式购买公共品,社会免费使用,此举根除了货币发行的非债务性,解决了储蓄带来的衍生债务累积,避免了社会财富的周期性毁灭,为人类的财富生产打开了无限空间。实现了市场经济与公益经济的有机结合,消除了斯密私有与马克思公有的逻辑隔阂,开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阔道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