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803 16
2011-04-13
     这是一个回复贴。考虑长了些,故单独贴出。其它相关内容见: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71425-1-1.html

    之前,我说在面临标价35元的烂书和标价10元的咖啡时(一开始我是说15元,后来不知不觉在讨论中被变成了10元,不过这无所谓),我说我不会选择消费书而只会选择咖啡。参与讨论的网友在讨论中坚持认为我会选择书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效用最大化。他们的理由是,只要我增加咖啡的消费而减少书的消费,必会达到效用最大化(原贴81楼)。我则认为,如果是这样,就是他们在替我决定效用函数。由此,争论良久。我不久前说,之所以出现这种争论,在于他们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其实,我在回复一位网友的上述理由时,就说过下面这样一番话(我后来又强调了一次并举了例子(原贴227楼)):
    “如果要我最后不得不选择书或其他什么商品的话.则除非我对已经消费的商品的边际效用判断已经低于未消费的商品的效用判断(对于书,显然不可能).而情况却很可能是,在我未开始消费书或其他的什么商品时,各商品的边际效用对于我来说已经相等,这时,我的效用已经最大化了”(89楼)(另注,这种最大化当然是指既定预算约束下的最大化)。
    但他们显然忽视了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我们用图示来表示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很抱歉,图画的不好,就那意思吧):




    图一、图二和图三分别表示不同商品的效用曲线,我增加了一种商品爆米花用于对比。图中高度表示初始效用和边际效用(虚线),长度表示商品数量。

1.jpg

    在图四中,我把图一和图二合在一起。我们看到,当我把全部55元预算支配完毕时,最后一单位咖啡的边际效用大于书的初始效用。这意味着,哪怕我放弃极微小一单位的咖啡,也不能由对书的最初极微小一单位消费中获得补偿。
    但是,我们由此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一种商品比如书足够便宜,从而我放弃一点点咖啡就能换来某恰当的较大量的这种书或其它什么商品,从而获得大于前者放弃的效用。于是,在既定预算并选择下,我虽然没有达到等边际,却获得了更大的效用;并且,后一种商品愈便宜,我们获得的总效用就愈大。这似乎颠覆了等边际效用最大化原理。为此,我们先来复述一下原装的戈森第二定律:“人们在多种享受之间自由进行选择。但是,他们的时间不足以充分满足所有的享受。尽管各个享受的绝对量有所差别,但为了使自己的享受总量达到最大化,人们必须在充分满足最大的享受之前,先部分地满足所有的享受,而且要以这样的比例来满足:每一种享受的量在其满足被中断时,保持完全相等。”
    首先,我们不必囿于“时间”这个字眼,我们只须把时间看做预算即可了。现在,自由选择有了,有约束的预算也有了,部分满足也有了,在这个既定预算下最大化也实现了(当然是在既定价格下的——比如这时书的价格足够便宜),但却惟独没有边际效用相等这一前提。这也就是说,上述消费在缺少一个前提的情况下,实现了效用最大化。这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们要问,现实中,有这样的商品吗?即:初始效用很低,价格很便宜,消费者对其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很慢?这似乎是一个纯主观的东西,但是,这种主观是不是真的合乎生活中的体验呢?本贴不是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所以且把它放在一边。
    上述讨论至少说明,在给定的预算和价格下,根据戈森第二定律,我不会通过预算安排来消费这两种商品以获得最大效用——在此,增加咖啡消费已经不可能,因为价格已经给定。当然,似乎如果我先消费书而后消费咖啡,从而可以有减少书的消费以增加咖啡的消费的可能。但是,问题由此就来了:当我们面临两种商品不同的初始效用时,我们优先选择消费哪一个?当然是消费初始效用最大的;但是,即使如此,还是无法达到等边际。因此,在此例中,不存在减少书的消费以增加咖啡消费的可能。但是,网友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通过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量以使边际效用趋同。现在继续看图:



2.jpg


在图五中,我把图一和图三合在一起。由此我们看到,因为爆米花的初始效用大于第五杯半咖啡的边际效用,所以,我可以通过减少咖啡的消费以增加爆米花的消费来达到边际效用相等,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
    现在我可以说说网友忽视的重要一点了。那就是:当我提出最初的说法时,他们可能在潜意识当中只考虑到了图五的这种情况,即:用全部预算消费的前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小于后一种商品的初始效用,而没有考虑到恰恰相反的情况的存在(他们恐怕没有注意,我在前面说类似的那番话时,有“除非”二个字)。显而易见,如果书对我的初始效用是图五的情况,那么他们的说法是正确的,而如果书对我的初始效用是图四的情况,那么他们的说法就是错误。因此,当他们坚持说我一定会达到等边际的最大效用时,无疑就是替我规定了图五的效用判断,因此我才说他们是在替我规定效用函数。
    ——情况就是这样。
    对于图五,有必要附带多说几句:我们应当注意到,在图五中,就所提供的爆米花这个图而言,完全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即使能够达到等边际,消费者却未必达到最大效用——这与前面说到的问题一样——都涉及到了价格和效用变化水平问题。这意味着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消费者必须接受其价格从而肯消费——这也就是说价格必须是恰如其分的。因为如果爆米花的价格较高但边际效用递减较快的话,那么能够达到等边际时所放弃的一定单位咖啡所换来的一定单位爆米花所具有的总效用将有可能小于因放弃前者所减少的效用,这样消费者仍然不会消费(也许有人同样会提出这种情况是不是现实的问题)。——应当记得,之前,我曾反复强调价格问题。

    最后说一下关于之前另一个有图的例子的问题(原贴207楼)。
对于这个例子的解释是,增加某一种商品的消费不是无条件的。这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空从而一定的价格下,我们并不会无止境地消费某种商品。正因如此,我才说,如果没有价格的下降,我会愿意增加消费么?并且我在括号中还特意强调,尽管在这一定的限度内是可能的。既然两轴是数量而不是别的什么,那么显然,只有预算线的位置因为价格变化,从而我可以消费的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才有可能与某一个属于我的无曲有切点(即价格的变化要使预算线恰好过B点且与该无曲相切——这绝不是原图上的无曲)。显然,二个例子是从不同角度来说的。而这一说法,又是基于我始终在说的一句话,那就是,你们如果说我会在某一切点达到最大化,就是替我决定效用函数。这是因为,在既定条件下,一条无差异曲线,事实上是由对两种商品各种可能的效用函数在同一时空下的点构成的。
    上面的图,主要是就初始效用的情况来说的,而这里解释的问题,则是与价格相关的。很明显,要想使我达到等边际,要么书对我的效用较高,要么在书的价格既定且效用既定的情况下,咖啡的价格足够便宜或我对它的效用判断干脆就相对较低(这即可以是初始的也可以是边际的)。(我不知道这里的解释是否能被认可——不过,我的解释力也就这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13 16:14:33
最后两图是多余的,我怎么弄不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3 16:28:29
你要先测出你的效用曲线(陈挺 决策分析里有介绍一种主观问答式方法确定),然后根据你的效用曲线的形状(直线有角解,弧线有单一解),至少你讲价后的结果,可用依据价格效应(替代和收入效应)采用希克斯或斯勒次基(不知名有否记错,老外的名字我老是记不住)方法可求新解……当然如果你的效用曲线不稳定,就蛮难的解出,争取做出一定经济学上的需要但可能不现实的假设……问题可能会更方便求解……不知我的想法有没有用……没用的话,请狠拒……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3 16:29:48
改正为: 至于你讲价后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3 16:38:50
3# owen123456
争取做出一定经济学上的需要但可能不现实的假设……问题可能会更方便求解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76624&page=1&from^^uid=1123236

这应该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即设定“经济学上需要”,但“可能不现实”的前提;——以求“更方便”解决问题。
……的确是行家里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3 16:40:40
唉,有些东西,即使不能解释全部,解释部分也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