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今日公布了11月宏观经济数据,首先关注房地产相关数据。
房产地产销售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1 19151 19277 15231 16922 22397 13499 12617 15748 12390 14482
增 幅 133% 58.5% 32.5% 17.5% 8.6% -7.1 -18.7 -15.8 -22.6 -16.3
2020 8203 12161 11499 14406 20625 14528 15520 18705 16018 17303
2019 12803 14325 12102 12632 18926 12464 12210 16119 12926 14588
11月房地产销售额同比下降16.3%,销售额依然低于2019年同期。
房产地产投资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1 13985 13593 12664 14079 17861 12716 13164 14509 12366 12380
增幅 38.3% 14.7% 13.6% 9.8% 5.9% 1.4% 0.3% -3.5 -5.4 -4.3
2020 10115 11847 11140 12817 16861 12544 13130 15030 13071 12937
2019 12089 11713 10415 11857 15535 11234 11746 13418 11596 11662
11月房地产投资下降4.3,后期还会继续下跌。根据相关数据推算房地产投资下跌10%,经济增速下降1.9%,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中美经济周期错位,美国货币政策收紧,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客观上要求货币政策放松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最近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购房需求。
政治局会议
“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银行购房贷款连续两个月增加,对银行来讲购房贷款是优质贷款,从上市银行半年报反映出来的数据看,不良贷款率只有0.5%,明显低于同期1.76%综合不良贷款率,在政策微调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完全可能会加快放款的步伐。虽然政策层面不断在微调,试图让房地产市场软着陆,但消费者有买涨不买跌的习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城房价环比新房只有9个城市上涨。二手房只有3个城市上涨,截至12月13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仅有 40.1万平方米,明显弱于季节性,也低于11月的水平。

而明年到期的地产债依然维持在高位,
后期地产形势依然值得密切关注。现在市场担心明年房地产商减少购地后,地方政府收入减少,对城投的支持能力下降,导致城投债违约。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33657.73亿元,用于征地拆迁补偿、补助被征地农民、土地出让前期开发等成本性支出26844.59亿元,占收入总额的79.8%(http://zhs.mof.gov.cn/zonghexinxi/201604/t20160401_1934261.htm近期数据未见公布)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开始减少,每年新增非农就业人口从2014年开始减少。将来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完全可能会下降,而且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每年政府征收的土地都大于城镇建设用地,政府手上可能还有不少土地储备,

如果地方政府选择减少收地,释放土地库存来应对,可以腾挪的空间还是不算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财政政策需要强化对风险化解的支持,如果地产能够实现软着陆,短期内城投债的风险并不太大。
工业增速回升,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工业 8.1 6.7 6.8 6.6 6.5 5.6 5.4 5.0 5.2 5.4 (两年平均)
35.1 14.1 9.8 8.8 6.3 6.4 5.3 3.1 3.5 3.8 (同比)
煤炭供应好转,提价后电厂发电积极性增加,电力需求增幅下降,导致限电减少和出口表现良好可能是工业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
11月汽车产业跌幅缩小,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汽车制造业 2021 70.9 40.4 7.7 0.5 -4.3 -8.5 -12.6 -8.2 -7.9 -4.7
2020 -31.8 -22.4 5.8 12.2 13.4 21.6 14.8 16.4 14.7 11.1
缺芯的影响可能开始下降。
11月工业环比增长0.37,依然低于2019年同期数据。

零售增速下降,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名义增速)
两年平均 3.2 6.3 4.3 4.5 4.9 3.6 1.5 3.8 4.6 4.4
同 比 33.8 34.2 17.7 12.4 12.1 8.5 2.5 4.4 4.9 3.9 
零售增速下降的原因在于11月新增新冠病例数再次增加,把零售的增速同每月新增病例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病例减少零售增速上升,病例增加零售增速下降,
零售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1 69737 35484 33153 35945 37586 34925 34395 36833 40454 41043
两年平均 3.2 6.3 4.3 4.5 4.9 3.6 1.5 3.8 4.6 4.4
同2019年比 6.4 12.9 17.7 12.4 12.1 8.5 3.0 7.8 9.4 9.0
每月新增病例 2840 305 466 461 670 1213 1893 1264 1081 1575
餐饮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1 7085 3511 3377 3816 3923 3751 3456 3831 4460 4843
同2019年比 -2.3 3.4 2.9 5.1 5.4 2.5 -10.4 1.6 2.1 -2.4
不仅如此,居民的人均教育文娱支出在新增病例较多的一季度和三季度增速都较低,
单位:元
教育文娱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2021 545 574 748
同2019年比 -0.5 18.4 2.0
假设一季度和三季度的新增病例降到二季度的水平,零售和教育文娱支出增长速度同二季度相同,一季度因为多增的病例少收入了6543亿,一季度比二季度多增1548例,平均每多增一例病例少收入4.23亿人民币;三季度因为多增的病例少收入了8903亿,三季度比二季度多增2773例,平均每多增一例病例少收入3.2亿人民币。除此之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下降,

三产的下跌幅度远超二产,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二产 34.1 27.8 21.7 18.1 16.3 14.3 12.9 12.2 11.3 11.1
三产 34.6 24.1 18.7 13.8 10.7 8.2 6.8 5.0 3.7 2.5
除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外,餐饮业关店的新闻频传,疫情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季度环比数据来看,病例较多的一、三季度环比增速只有0.2,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年度同比
2021 0.2 1.2 0.2
2020 -9.5 10.7 2.9 3.2 1.9
2019 1.6 1.2 1.3 1.6 6.1
2018 1.8 1.6 1.3 1.6 6.4
换算成年度增速只有0.8,明显偏离了正常水平。今年就业不差是因为有大量(大约400万)农民工没有转移出来,为什么农民工不愿意进城?疫情背景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差距缩小是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餐饮、旅游等接触性服务行业不稳定性大幅上升。近期,一对店主夫妇在空旷餐厅
中相拥疼哭的视频在网上热传,https://c.m.163.com/news/v/VIPS7M37C.html凸显了这种风险。(对明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大多在5以上,要达到5以上的增速,疫情防控需要比今年二季度做得更好)当前情况下,要稳住经济除了要避免房地产硬着陆外,疫情防控非常重要。疫情防控不好,经济肯定稳不住。全球比较,我国的疫情防控是做得非常好的,去年在危急时刻,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干部通过艰苦努力,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能够做到清零是非常了不起的!但由于只有我国实现了清零,海外疫情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传入,对经济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促进疫情防控,笔者根据自身的观察提两点建议供参考。
一、把疫情防控的重点放在防止病毒的输入上,病毒传不进来经济上的损失会大减。在防止病毒输入上多花一点功夫,比病毒传进来后再控制其传播代价小得多。仔细梳理过往案例,在病毒输入的关键环节增加防控力度。当前完全靠疫苗可能防不住,建议让中医多参与防控。
二、病毒传进来后,靠政府查找,费时费力。最好的办法是动员有症状的患者及时、主动报告。当前一些地方靠停售感冒药等办法想迫使患者主动报告的做法收效并不好。患新冠后,不及时就医,轻症拖成重症,后遗症一大堆,对本人不好;传染家人、同事,对社会不好。通过深入调查找出患者不愿及时就医的原因,对症下药,广泛动员,促使患者及时就医非常重要。为了鼓励患者及时、主动就医,给予充分的物质、精神奖励也是值得考虑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