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787 2
2022-12-18

       统计局近日公布了11月相关经济数据,受疫情和出口下降等因素影响,零售、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全面下跌。

1.png

1.png

2.png


表面上看1-11月固定资产投资比1-10月份放慢0.6个百分点,幅度似乎不大,但换算成月度数据11月投资同比仅增长0.8%。从投资细分项目来看,只有基建投资保持坚挺,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降,

基建投资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2022   8.1        8.5        6.5        6.7      7.1         7.4        8.3      8.6        8.7       8.9

制造业投资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2022   20.9      15.6       12.2     10.6     10.4       9.9      10.0   10.1        9.7       9.3

房地产投资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2   14499  13266  11389  12980   16180   11148  11347   12750  10386    9918
增幅      3.7       -2.4     -10.1    -7.8       -9.4      -12.3   -13.8     -12.1     -16       -19.9

出口增速继续下降,11月当月出口仅增长0.9%

                                                                    单位:  亿元

出口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2  34716  17535   17426    19765  22079   22446  21241   21912  20691  20996

  增幅  13.6      12.9      1.9         15.3      22        23.9     11.8      10.7     7.0         0.9

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11月已经下降到-8.7%,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出口增速   16.3       14.7    3.9          16.9     17.9      18          7.1        5.7   -0.3    -8.7

对美国出口已经下降到-25.4%,                                         

                                                   单位:亿美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2    915..4  473.1  460.1  519.5   559.8   550.4  497.7  507.6   470.2    408.1

增幅      13.7    22.4     9.4      15.7     19.3     11       -3.8   -11.6   -12.6      -25.4

往后看短期内投资、消费、出口都存在快速恶化的可能,形势十分危急,如何应对???

讲三点意见。

第一改善疫情防控。当前导致经济恶化的首要原因无疑是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一些主张放开的人士事先并没有告诉大家放开后会有一段短期阵痛。现在出现问题又告诉大家,过了这一段到明年三月底大家都感染了,经济很快就会好起来了。果真会是如此吗???

      据钟南山院士讲99%的患者7--10天可以恢复,

钟南山:奥密克戎感染不可怕 99%感染者7至10天完全恢复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O4V3TL30530QRMB.html

我们取低限7天算,假设所有感染过的人7天内转阴,恢复工作,以一年365计算,不考虑节假日因素,损失劳动时间的比例约是2%,更为不妙的是这些损失将可能集中在最近几个月发生,在截至明年3月底的这段时间内,短期内损失的劳动时间可能接近6%,导致经济大幅下降。当然纸面推算同实际情况相比肯定有出入,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既可以通过增加健康员工的工作量来减少损失,也可能出现缺工导致产业链上下游不协调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情况。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极有可能是负增长。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后失业率会明显上升,大量企业破产,就当前情况来讲极有可能引发大量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就算在政府帮助下地产企业能够艰难过关,我们可以看看2020年的情况,在遭遇新冠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在出口的带动下全年才勉强实现了2.3%的正增长。顺便提一句2020年4月中旬以后新冠病例基本消失,下面这张图是8月15日武汉看水上音乐会的照片,

3.jpeg

https://www.sohu.com/a/414138969_161795

人山人海,还都没戴口罩,把外媒羡慕死了。今年3月以后能恢复到这种程度???从香港的情况来看,

4.jpg

奥米克戎的病例绵绵不绝...

       不要以为上面这些话听起来很糟糕,实际情况还有可能更糟。据钟南山院士讲奥米克戎的病死率为0.1%,这个病死率大致与港台和新加坡的数据相吻合。目前国内的实际死亡数据要低得多,死亡病例很少。如果按0.1%的病死率算,假设明年三月以前,14亿人都感染一次,会死多少人???大家还敢出来消费???不会爆发“颜色革命”???虽然中国防疫走到今天美国“功不可没”,又是挑动颜色革命,又是公开干涉,

耶伦称中国防疫政策对全球经济前景产生负面影响,中方回应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1008519402564863&wfr=spider&for=pc

林肯发表涉中国防疫政策言论,外交部回应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1477140544522131&wfr=spider&for=pc

到时候美国不会指控中国政府草芥人命???北京美国大使馆已经不发赴美签证了。

       为什么中国奥米克戎的死亡率比港台等地低得多,这个问题笔者也答不好。讲一点个人的推测:医疗挤兑,尤其是重症患者大量增加产生的对ICU 病房等重症资源的挤兑还没有到来。2020年春节前发现新冠,到2月18日重症猛增到11977例,那一段时间大致死了5000多人。今年4月重症高峰只有500例,今天的数据为242例,但最近重症病例的增加有加快的迹象。当前防疫重在防重症自然是对的,但在具体措施上有重大疏漏。当前在给老年人接种方面做得很好,但压病例的措施不多,后期有可能导致,轻症得不到良好治疗,转为重症增多的情况大增。现在不少城市医疗资源已经很紧张了,医生阳了,只要没有发热也要求上班。而且治疗药物严重不足,笔者认为后期也很难解决。为什么这样讲,以感冒药为例,下面是历年患流感的人数,

5.jpg

最近几年患流感最多的年份是2019年,约为354万。现在14亿人都要吃感冒药,这么大的需求,短时间内谁能满足???(建议卫生健康委员会就药品问题展开专题调研。我国传统医学中有丰富的不依赖医药的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食疗等,建议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人民网开设新冠非药物疗法频道,指导患者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自行治疗。)在当前医药资源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北京协和医院院长王辰院士呼吁:有序放开,对疫情峰值有所控制!(https://www.kunlunce.com/gcjy/ylws/2022-12-10/165933.html)笔者认为十分有道理!

(未完待续)


附件列表
1.png

原图尺寸 28.97 KB

1.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12-18 20:37:13
也许有人担心压病例影响经济。从海外的经验来看,港台、越南都曾是防疫优等生。但奥米克戎一来都破防了。

6.jpg

最后只有越南又重新控制住了,防控的力度前期大致同香港差不多,最近比香港还低。

12.jpg

其结果自然是越南经济恢复得最好。
8.jpg 9.jpg 10.jpg


(越南当前的万人病例数比我国还低, 11.jpg

防控力度却低于我国,

12.jpg

我们不妨派人到越南考察考察,看看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东西。)国内上海等城市在一些城市病例大幅增加的同时,将病例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各地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大家不妨看一看孰优孰劣。从本质上说,疫情防控和发展经济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老百姓是不敢出来消费的。最近山东省在短暂取消核酸后。12月8日再次发文恢复密闭空间核酸检测,无疑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拒绝放开、躺平!山东打响“核酸回归”第一枪遭质疑,下一个是谁
http://www.kunlunce.com/ssjj/fl11/2022-12-13/166023.html

建议鼓励各地在不封城,不阻碍人员和货物正常流通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探索,闯出一条既能压住病例又能发展经济的新路,干得好的提拔重用,老百姓肯定支持!

第二财政金融部门要采取紧急行动。建议央行立即降息1个百分点,以提振市场信心。正常情况下当然不需要幅度这么大,但当前是特殊时期。11月地产销售继续大幅下跌,

房产地产销售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2  15459  14196   8135  10548  17735  9691  10107   13510     9452   9816
增幅   -19.3    -26.4    -46.6   -37.7   -20.8   -28.2   -19.9    -14.2      -23.7    -32.2

房地产资金来源跌幅加大,

房地产资金来源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2  25143  13016  10363  11882  16443  11923  12047  13481  11182   10833
增幅    -17.7    -23      -35.5    -33.4    -23.6   -25.8    -21.7     -21.3    -26       -35.4

国内贷款毫无好转迹象,

国内贷款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2  4105   1420    1312    1208    1761    1224   1250   1381   1125    1037
增幅   -21.1    -29.7     -28      -34      -32      -36.8  -17.6   -25.4   -18.4    -30.5

虽然管理层出台了很多措施,但大多要通过银行来落实,当前情况下,银行畏惧风险,极有可能让前期利好随风飘散。


11月竣工数据同比大幅下跌,

竣工面积                                               单位:万平方米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22  12200   4729   3101  3332   5274   3392   4834   4018  5685   9144

2021  13525   5597   3614  4834   8898   5301   4957   4274  6277   11464
增幅    -9.8     -15.5   -14.2  -31.1   -40.7  -29.5    -2.5    -6.0     -9.4     -20.2

很快将引发连锁反应,一场金融风暴已迫在眉睫。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灾难即将降临。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同美联储在2020年初面临的形势十分相似,看看美联储是怎么做的,

13.jpg

关键时刻犹豫不得。

         央行十分担心通胀,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的长期恶性通胀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央行的错,其实根源还是在财政,央行不过是在替财政背锅。造成财政长期透支的因素多源于战争。美国60年代末开始的高通胀和近期的通胀,背后都有战争开支过大,

14.jpg

造成财政长期透支(恰巧又遇上供应链危机),不得不搞债务货币化,造成通胀一发而不可收。来看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

15.png

​看起来已经够糟糕的了,不过更糟的还在后面。明年美国经济衰退,美联储大概率还会重开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还会大幅膨胀。这也是笔者中期坚决看空美元的原因。美国最近要跟中国妥协实在是因为美元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中国政府没有侵略他国的企图,台海即便爆发战争也不会是长期战争。中国唯一的问题是基建规模过大,大量项目缺乏足够回报,最终需要财政买单,造成财政透支,最终不得不搞赤字货币化,这也是笔者一再建议用补贴生育替换部分基建的原因。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20 15:48:56
三、补贴生育。今年前11月居民存款增加额 12.8万亿;居民贷款增加额却只有3.4万亿,居民存款净增加额高达9.4万亿,明显高于往年。  

                                                                                              单位:万亿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11)

居民存款增加额       4.2     4.5     5.5     4.5     7.2      9.7    11.3    9.9   12.8     

居民贷款增加额       3.3     3.6     6.2     7.0     7.3      7.4     7.8     7.9    3.4

居民存款净增加额   0.9     0.9     -0.7   -2.5    -0.1      2.3    3.5     2.0     9.4

这显然不利于经济发展。在改善疫情防控的同时,适当发放消费券当然是有益于经济快速复苏的。德邦证券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对消费劵的拉动作用做了很好总结。

https://www.gelonghui.com/p/569044

德邦证券:千亿消费券或拉动2023年社零增长3.1%

建议在四月底前发四千亿消费劵。发消费卷的好处在于与疫情周期匹配,能够迅速托起经济,而且投入不大。如果要用基建来托经济,基建周期高达两三年,开工后就停不下来,至少需要增加两三万亿投资,而我们的基建投资效益并不好,发消费劵是一个更加经济的选择。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补贴生育。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秉文先生在【中国养老精算报告2019--2050】一书中提供的数据,在计算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在2028年开始出现赤字,此后赤字逐年增加,到2050年当年的赤字高达11.28万亿;在不计算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在2019年就开始出现赤字,此后赤字逐年增加,到2050年当年的赤字竟高达16.73万亿.

212134hh2shk44ypqnyb2u.jpg
用补贴生育的方式来度过当前经济困难,是既利当前,又有益于将来的好政策。此外我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今年以来美国的通胀率平均超过8%,而十年期国债平均利率低于3,%,我们的外汇储备投资收益肯定是明显低于8%,预计可能会出现较大金额的贬值。补贴生育。生育率上升,储蓄率下降,我们对出口的依赖会明显下降,买美债的必要性将减少,遭受的损失会明显下降。此外,我国财政每年大量补贴城投公司(城投公司报表显示多的超百亿,几十亿的也不少,总额估计至少有数千亿。),人口增加,消费活跃后城投公司的效益会有明显提升,待城投公司盈利转强后取消相关补贴,可以为财政省下一大笔钱。

       最后关注人民币汇率。近期汇率形势比较复杂,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360截图20221220153012557.jpg



虽然美联储不断加息,但10年期国债利率明显下降,
360截图20221220153705204.jpg
后期美元指数继续下降的可能很大。而每年年初很多外贸企业会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用来发工资、奖金,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人民币升值。但国内现在经济不好,可能还没有见底,单看国内因素反而有贬值的压力,笔者现在也很难预判后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建议多关注各种实时数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