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954 2
2011-05-06

实在的构成(1)



§1 新哲学从对自在实在的研究开始



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自在实在的动变整体。哲学对万事万物的研究,首先要从对自在实在的动变整体(简称实体)的研究开始。
说明: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观点,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静止不是不动,而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即相对平衡和暂时稳定的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的存在和运动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所以,作为普遍流变的世界中相对稳定居留者的事物或实体,就是始终处于运动中的事物,是处于这种和那种运动中、处于这种或那种变化中的事物,是运动和变化的整体,同时也是动变的主体、载体或承担者。——特别是当我们不仅考察事物的外在运动和变化,而且也考察事物的内在运动和变化,不仅考察宏观和宇观视界的运动和变化,而且也考察微观视界、特别是基本粒子层次甚至更微观的量子层次的运动和变化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
在本文对自在实在的研究中,有许多的内容都是从包括宏观、宇观和微观在内的整个可能视界的角度展开的,也就是说,本文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力图既能符合世界及其中的万事万物在宏观和宇观层次的具体表现,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世界及其中的万事万物在微观层次的具体表现。很显然,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使研究和叙述的难度变得极大,但只有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完成了上述任务,才能使哲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当今时代的世界观的学说。
本文的某些叙述,如果只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好像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但如果假定我们的思维能以某种方式“进入”——甚至是深深的“进入”实体的内部的话,从而可以从极小化的时空角度去看待它们的话,就会发现本文所叙述的那些东西,对于生活在相对于纯科学而言的“世俗社会”的人们而言,至少是有某种合理性的。

§2  自在实在由此在及其切近若在构成



自在实在的动变整体(即实体)是由此在及其切近若在(曾在、可在、联在)构成的。
实在不仅仅包括物质的直接当下存在(此时此地此样在,简称此在),而且包括此在之前的诸存在(曾经的存在,简称曾在)、内含于此在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的诸存在(可能的存在——实质上也就是“未来”的存在,简称可在),有时还包括着部分存在于该此在及其曾在、可在中和部分存在于其它此在及其曾在、可在中的诸存在,并因此而成为不同实在相互联结、联系的“桥梁”、“纽带”的诸存在,简称为联在;其中,曾在、可在和联在特别是此在的切近曾在、可在和联在,虽然不是此在的直接构成要素,却是实在所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因而可以称为此在中的若在因素,简称为若在;实在就是由此在及其切近若在构成的。
说明1:所谓自在是指当下时空中切实存在的自在实在及其构成要素。自在既有自身确定性,又处于一定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中,并因其运动和相互作用而自生着变化。因为自在具有确定性和流变性,它实质上便是此在(此时此地此样在的简称),即在每一个当下存在中“此时此地此样”,而在其它的当下存在中则“彼时彼地彼样”。
此在之前的存在过程和样态称为曾在;以一定的方式(如趋向、趋势)蕴含于此在中而即将在此在之后的动变过程中得以展开或实现的存在称为可在;曾在和可在,特别是切近的曾在、可在,虽非自在本身,却是以一定方式包含在自在之中的,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可回复或可实现的,因而称为自在的若在存在。简言之,若在之称为若在是因为它们虽不直接实现于当下存在中,却属于实在(参与构成实在),或者说,它们虽是实在的构成因素却又并非直接当下的此在。(曾在——例如以电子云的形式存在的曾在——并不仅仅是曾经的存在,而是对事物的实在——例如对原子和由原子所构成的更大实体的具体性状和存在形态而言——具有重大影响的存在。更不用说作为人生经历和经验的曾在,对人生的当下及未来而言乃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了。)
在实在的构成要(因)素中,除了此在及其切近的曾在、可在外,往往还会有联在的存在。所谓联在就是在此在及其若在中存在的与其它实在直接或间接联系、联结并因而可能影响、制约、改变各个相关此在及其若在(主要是可在)的因素。
联在是此在及其若在的有机构成因素,但一般而言,联在主要属于若在。——因为联在的当下存在部分虽是此在的构成要素之一,但就其完整的实现过程而言,却是主要存在于相关实在的若在部分(曾在或可在)中的。(例如在化学中,化合物的化学键所涉及的电子及其运动,就是典型的联在形式。)
说明2:此在、曾在、可在、联在构成事物的实在;想象或预期(预见)中的“若在因素”称为如在;实在和如在的某种“组合”构成人所感知的“觉在”,即某种人化存在(这是实体的俗常性质和人为“性质”,即第二性质和第三性质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因此,实在不同于“觉在”。同一个实在对不同的人、有时甚至对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的“觉在”。
科学和哲学的使命就是通过“觉在”,最终发掘并再现客观的自在实在。科学发掘自在实在的方法是通过技术、仪器和实验,而哲学发掘自在实在的方法则是通过抽象、概括和思辩。正确的哲学思辩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正确的哲学思辩对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实体逻辑学的哲学本质上乃是科学在思辩中进行的深化和升华。
在某种意义上看,现象是自在实在的表象化和觉在化。因而,以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在很大的程度上乃是觉在的哲学或觉在的逻辑学。

§3  若在是实在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曾在对此在及其中包含的可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一般称为此在的“来龙”或“前因”;可在规定了此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可能方向和方式,一般称为此在的“去脉”或“后果”;联在存在于此在和其它存在的密切联结、联系中,直接影响和改变着实在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样态,间接构建着或参与构建着实在的外在生存秩序或生存环境,成为实在的重要外在保障因素。因此,可以认为:若在虽非此在的直接构成要素,却是实在所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
说明:自在实在是其诸构成要素(此在)和构成因素(此在的切近若在)结合而成的相对独立整体。作为一定数量的此在及其若在的结合体,实在不只是自在自足的,而且是自实自生的,并因其自实自生而超出了直接当下的存在,成为在一定时空中持存的实体,成为运动和变化的主体,成为相互作用的施加者和承受者。
实在之能够成为上述的结合体,是因为其构成要素和因素(此在及其若在)在动变过程中、在相互作用的施加和承受及由其带来的变化过程中,获得了(具有了)把整体再生出来的能力,即把整体的各种必要构成部分、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不断再生出来的机制和能力。

§4  构成要素和构成因素



构成实在的直接当下存在(此在)称为实在的构成要素,简称构成要素;构成实在的若在存在(此在的切近曾在、可在和联在)称为实在的构成因素,简称构成因素。——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构成要素(此在)也可称为构成因素;构成要素和因素合称构成要(因)素。
说明:自在实在的构成要素和构成因素是此在及其切近若在。但为了区别此在与其切近若在对自在实在构成的不同影响,我们一般把此在(自在实在的当下构成)称为构成要素;而把若在(自在实在的其它构成特别是其中的可在和联在性构成)称为构成因素。
显而易见,构成因素(若在特别是其中的可在和联在因素),是自在实在的某个(某些)侧面、片段或环节以及由一定量的侧面、片段或环节形成的某种“功能性组合”,是在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改变及联系、联结中实现的,是会受到其它构成要素影响而改变的,因而不是由其此在独自决定和确定的,而是“附着”于自在实在的“看得见”的构成要素之上的“看不见”的构成因素。
此在中“附着”着暂时“看不见”的构成因素特别是联在因素,因而此在的增减亦同时增减(改变着)这些“看不见”的联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自在实在自实自生的结构和方式,影响和改变着自在实在的生存方式和动变方式。当此在的增减达到一定程度,当“附着”于此在之上的联在的改变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是必然会引起自在实在自实自生的结构和方式的重大乃至根本变化的,会引起自在实在生存方式和动变方式的重大乃至根本变化的,这就是所谓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6 23:20:35
呵呵,看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6 23:30:14
LZ继续往下写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