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1-5-24 14:22:13
讨论生产要素流动性程度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抓住楼主的重点。因为要素流动性不过是决定了厂商成本函数在泛函空间的变化范围而已。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民间原创经济理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from^^uid=155966

我认为正是楼主错误理解了流动性所以才导致了他的错误结论,这是从楼主对别人回复的评论看出来的。楼主认为正是因为要素的完全流动性导致了可以按照利润率最大化的方式来组织生产。而实际上应该如我上面的回复所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4 14:58:25
210# witswang

因为不同的企业组织方式,其成本函数不同,因此所谓选择最优的企业组织方式,在新古典经济学范畴之内,可以简化为选择不同的成本函数。因此,决策(2)是一个泛函数极值。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民间原创经济理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02345&page=21&from^^uid=6259

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还没看到如你上面所说的话,特别是在我以完全竞争市场为例分析的背景下,我所知的知识应该与你的这段话是不相容的。
同时,你的话还表明另一个也许是某种带有结论性的话:有些话是没法数学化的,你能把你上面这段话数学化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4 15:02:10
myth5141 发表于 2011-5-24 14:22
讨论生产要素流动性程度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抓住楼主的重点。因为要素流动性不过是决定了厂商成本函数在泛函空间的变化范围而已。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民间原创经济理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e=21&from^^uid=155966

我认为正是楼主错误理解了流动性所以才导致了他的错误结论,这是从楼主对别人回复的评论看出来的。楼主认为正是因为要素的完全流动性导致了可以按照利润率最大化的方式来组织生产。而实际上应该如我上面的回复所说
说实话:你的大多数话语,我都读不顺,进而也读不懂,也就没法理解你究竟想表达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4 16:10:37
hhgxyzp 发表于 2011-5-24 14:58
210# witswang

因为不同的企业组织方式,其成本函数不同,因此所谓选择最优的企业组织方式,在新古典经济学范畴之内,可以简化为选择不同的成本函数。因此,决策(2)是一个泛函数极值。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民间原创经济理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02345&page=21&from^^uid=6259

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还没看到如你上面所说的话,特别是在我以完全竞争市场为例分析的背景下,我所知的知识应该与你的这段话是不相容的。
同时,你的话还表明另一个也许是某种带有结论性的话:有些话是没法数学化的,你能把你上面这段话数学化吗?
  我所讲的话,你当然在其它地方看不到。你不可能在教材上看到所有的东西,或者说你不可能要求现有文献中出现你想要的所有东西。有些东西必须是你把既有知识学了之后,通过领悟,从而可以以不同于前人的方式表达出来。目前新古典经济学对于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都是采取的黑箱方法,即没有研究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或生产方式对应不同生产函数。说句给力的话,你如果朝这方面努力,研究企业组织方式与生产函数的关系,或者说研究不同企业组织方式所对应的不同的生产函数,倒是一个比研究利润率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关系更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因为既然你以前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研究,这说明这还可以真正有点创新。但是利润率与利润最大化的问题,我的这个贴子实际上已经研究透彻了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56662-1-1.html
  也就是说,关于利润率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已经完成的问题。其结论就是,在有约束条件的决策中,利润率最大化等价于利润最大化;在无约束决策中,利润最大化优于利润率最大化。因此,利润率最大化没有必要独立出来。
  但是企业组织结构与生产函数的关系,却是一个未完成的问题。反而是一个可以真正创新的领域。这是真正打开企业的黑箱,研究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理论。虽然现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中的企业理论研究了企业内部的关系,但是说实在的,还有很多事情没有研究好呢。因为目前的企业理论,主要是研究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要素之间的结合关系,所有权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等,这些关系并不能完全涵盖我上面所讲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生产函数的关系。比如说在杨小凯的企业理论——间接定价理论——中,是直接假设一个生产函数,这个生产函数的自变量是劳动投入和中间产品投入。但是并没有真正对于劳动与中间产品之间的组合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即使同样的劳动投入与中间产品投入,也可能通过不同的转换函数生产出最终产品。
  其实要发现一些可能有创新的研究点或问题是很容易的事情。又比如说,杨小凯在《经济学》中讲述了事前生产函数与事后生产函数的关系。但是任何文献现在都还没有研究过事前效用与事后效用函数。那么你就可以研究事前效用函数与事后效用函数的关系,从而对于经济学发展可能有望出现重大突破。因为事前效用函数与事后效用函数能够用于研究经济学发展对于人们的思想偏好的影响。贝克尔说过,试图用偏好变化来解释经济发展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经济发展却一直在影响着人们的偏好与思想。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其实不必在利润率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圈子里转来转去了,可以扩大视野,经济学中真正需要我们努力研究,而且有望做出创新的领域实在还有很多。在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上浪费精力没有必要。我们中国的经济学者可以精诚合作,在真正有可能创新并且值得研究的领域投入人力进行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4 21:13:45
214# witswang

看你年轻人努力了,我乐观其成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4 21:19:25
nlm0402版主拒收我短消息,何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6 10:20:15
8年时间创建《新微观经济学》见http://blog.sina.com.cn/u/1433028424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微观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from^^uid=257902

本人对微观经济学不太熟悉,发一个灌水贴支持楼主八年的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6 11:10:32
217# 马列光

非常感谢您的鼓励!!祝您好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6 13:41:49
谢谢版主把本帖移回微观版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6 18:46:26
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6 20:33:56
hongchengwen 发表于 2011-5-26 18:46
晕了。。。。。。。
为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7 01:08:26
对《三句话革微观经济学的命》回复的回复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微观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1&from^^uid=625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7 15:30:33
有了新的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7 22:09:12
又有了新的回复 !希望那些在此帖留言的朋友去看看我对你们的回复!当然希望你们留下再阅后的宝贵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10:34:31
我觉得追求最大利润比的假设有点奇怪。我尝试用一下消费者的观点考虑了一下:市价为P,以传统追求最大Consumer surplus的角度,我应该购买至P=MUV(边际的consumer surplus=0);如果我是追求最大利润比的话,那么当我只买一个货物的时候利润比最高,因为需求曲线向下(边际的consumer surplus一直在减少),这很明显被现实社会推翻。

那么把这个逻辑套进厂商里,也是只生产一个的情况下利润比最高。(假设FC=0)

而且楼主忘记了微观经济学里的成本应该是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最优的其他选择。在我看来,利润最大化的含义是一直生产直到出现了一个可以提供更好回报的投资。

利润比最大化,我在operation management也听说过,不过那也在有其他好项目,而手里资金不足才会用到。本质上来说,最终目标还是利润最大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14:21:30
LeRat 发表于 2011-5-28 10:34
我觉得追求最大利润比的假设有点奇怪。我尝试用一下消费者的观点考虑了一下:市价为P,以传统追求最大Consumer surplus的角度,我应该购买至P=MUV(边际的consumer surplus=0);如果我是追求最大利润比的话,那么当我只买一个货物的时候利润比最高,因为需求曲线向下(边际的consumer surplus一直在减少),这很明显被现实社会推翻。

那么把这个逻辑套进厂商里,也是只生产一个的情况下利润比最高。(假设FC=0)

而且楼主忘记了微观经济学里的成本应该是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最优的其他选择。在我看来,利润最大化的含义是一直生产直到出现了一个可以提供更好回报的投资。

利润比最大化,我在operation management也听说过,不过那也在有其他好项目,而手里资金不足才会用到。本质上来说,最终目标还是利润最大化。
有N多人提到机会成本概念,你说的没错,是的,是要考虑的,但你知道这么重要的概念在微观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19:31:22
226# hhgxyzp
大概是因为难以被量度吧,毕竟选择太多,难以一一列明比较。

不过如果是仅看适合投资的项目的话,我想还是能够做到的。选择对于厂商的optimal portfolio,然后把预期回报加在成本里。

楼主的论点很有趣,不过还要多加一些实例和论证。嘿嘿,说不定还能出个诺奖得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19:33:16
哦,还想请楼主回答一下“买一个”和“生产一个”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0:07:28
LeRat 发表于 2011-5-28 19:33
哦,还想请楼主回答一下“买一个”和“生产一个”的问题。
请你您看我的博客吧!我想会对你所启发的!我的每一帖下面都有博克的网址,欢迎您光临和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0:11:24
LeRat 发表于 2011-5-28 19:31
226# hhgxyzp
大概是因为难以被量度吧,毕竟选择太多,难以一一列明比较。

不过如果是仅看适合投资的项目的话,我想还是能够做到的。选择对于厂商的optimal portfolio,然后把预期回报加在成本里。

楼主的论点很有趣,不过还要多加一些实例和论证。嘿嘿,说不定还能出个诺奖得主。
再者,你还可以参看我对本帖的总回复!地址是: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05398-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0:19:49

张鸣:批评的两种姿态

  希望老赵的微观经济学新论尽快得到传播并获得国际经济学界承认。我坚决给以注目致礼。

   批评的两种姿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18exq.html
                                  
            张鸣
 
  眼下,批评ZF的声音是越来越多了,这让某些人感到十分不快和恐慌,想出很多招数来应付。其实,这样的批评,无论怎样尖锐,令人不堪,其实并不真的意味着针对ZF的敌意。一般来说,对ZF的批评,有两种姿态。一种是市场式的,一种是谏臣式的。所谓市场式的,类似于人们进市场买东西,但凡看上要买的货物,大抵会有一番褒贬。在北京方言里,褒贬,就意味着批评。俗话说,褒贬才是买家。褒贬某个东西,往往意味着看上了它,褒贬一番,是为了争取一个更合适的价位。当然,卖家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们懂得,如果买家一声不响或者一味夸赞,往往说明他们对你的东西不感兴趣,反过来,凑过来品头品足,才是真正要买的主儿。怀有这种姿态的批评者,多半对ZF很有期待,批评,是让ZF更好些,改掉毛病,修正错误,对民众,当然也对批评者自己更有益处。而谏臣式的批评,往往更加激烈,言辞更加火爆,甚至破口骂街,但立场和站位,往往比市场型的人跟ZF贴得更近,每每怀有一颗忠心和诚心。即便是骂,也是焦大式的,无非恨铁不成钢。现在的媒体,凡是公开发布的批评言论,基本上没有恶意攻击的,至于网上的论坛和微博,绝大多数的批评,大抵脱不开上述两类,即使某些骂得特别狠,甚至堪称恶毒的言论,其实背后还是对ZF有所期待。真正绝望的人,也许就不屑上网骂了。
   虽然说,当权者都知道批评是好事,一味的赞扬,反而有些可疑,而且对被赞扬者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喜欢听好听的,是人的天性,或者说人的天生弱点,近乎跟好色好赌一样根深蒂固的毛病。所以虽然说,当权者都知道批评是好事,一味的赞扬,反而有些可疑,而且对被赞扬者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喜欢听好听的,是人的天性,或者说人的天生弱点,近乎跟好色好赌一样根深蒂固的毛病。所以,明知道苦口良言是好的,大家都不喜欢,明知道甘言谄媚害人坑人,却每每掉进人家挖好的陷阱里去。这样的历史教训,大人物有,小人物更多,但无论教训怎样深刻而且沉痛,前人怎样譐譐教导,都无济于事,前面的坑里跌死了人,后来的人还是掉进去。使后人复哀后人,没完没了。一套二十五史,每部都弘扬忠臣的道德,称颂敢谏者的勇气和忠义,但这样的人,一般下场都很惨,因为尊重敢谏之臣的君主,实在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圣上”,都是凡夫俗子,只喜欢听好听的。
  以往提意见的谏臣,栽得多,跟他们的位置有关,也跟他们的态度也有关。在下面的人,跟在上面的人提意见,即使这意见是上面的人让你提的,真的提了,肯定没好果子吃,因为他有这个本事,给你坏果子吃。同时,谏臣为了保持自己的道德形象,提的意见,往往跟自己无关,真的纯粹是为了皇上好。这更易于激怒皇上,好哇,你居然比我还道德?这样的情形,跟市场里买东西不一样,买家卖家,一个褒贬,一个辩解,两边都是平等的,而且或多或少,卖家还得求着买家。如果卖家听见批评,龙颜大怒,出来打人,那么自家的东西就再也别想卖了。所以,市场里,批评的人和被批评的人,永远都能相安无事,即使交易未成,也买卖不成仁义在,日后还好打交道,交易成了,兴许就成了朋友。
  明知道苦口良言是好的,大家都不喜欢,明知道甘言谄媚害人坑人,却每每掉进人家挖好的陷阱里去。这样的历史教训,大人物有,小人物更多,但无论教训怎样深刻而且沉痛,前人怎样譐譐教导,都无济于事,前面的坑里跌死了人,后来的人还是掉进去。使后人复哀后人,没完没了。一套二十五史,每部都弘扬忠臣的道德,称颂敢谏者的勇气和忠义,但这样的人,一般下场都很惨,因为尊重敢谏之臣的君主,实在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圣上”,都是凡夫俗子,只喜欢听好听的。以往提意见的谏臣,栽得多,跟他们的位置有关,也跟他们的态度也有关。在下面的人,跟在上面的人提意见,即使这意见是上面的人让你提的,真的提了,肯定没好果子吃,因为他有这个本事,给你坏果子吃。同时,谏臣为了保持自己的道德形象,提的意见,往往跟自己无关,真的纯粹是为了皇上好。这更易于激怒皇上,好哇,你居然比我还道德?这样的情形,跟市场里买东西不一样,买家卖家,一个褒贬,一个辩解,两边都是平等的,而且或多或少,卖家还得求着买家。如果卖家听见批评,龙颜大怒,出来打人,那么自家的东西就再也别想卖了。所以,市场里,批评的人和被批评的人,永远都能相安无事,即使交易未成,也买卖不成仁义在,日后还好打交道,交易成了,兴许就成了朋友。
  因此,正常的批评能够进行,前提就是批评和被批评的双方,要是平等的。不能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一个是鱼肉,一个为刀俎。一个可以跨省抓捕,一个只能网上呼吁解救。一个可以告你诽谤,将你撤职查办,一个却只能受着。如果批评者在被批评者的权力范围之外,被批评的人也可以公关运作,删帖,封刊,甚至加害于人,或者动员网评员发动反批评,而批评者,也就只能叫叫而已。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何越是为批评者好的批评,遭遇就越惨,遭到的打击就越严厉。贾府的焦大,在小说上只是被塞了一嘴的马粪,而现在的焦大,则可能被丢到粪坑里。
  当然,时代变了,提了一点批评意见,就被打成什么东西,永世不得翻身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虽然还有好些人怀念那样的日子,但是这样的日子其实很难回来了。在网民的抨击下,跨省抓捕或者把批评者投入监狱的勇猛,也不那么时兴了。我们离言者无罪的境界还远,但批评的声音不会消沉,即使头号的官方媒体,如果一味赞誉,也有被唾弃的危险。被批评者,无论权势多大,最终还是得放下身段,把自己变成卖家,平等地看待批评者。到那时候,这个世界也许就太平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0:42:54
231# witswang

谢谢你的关注!祝贺你被加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0:48:49
231# witswang

不过,你把张老师的话转到我这儿,是不是不恰当啊?他可是说给你们那些人听的,我也想他对我说这些话,呵呵,可是俺的资格不够!
如果你转是针对我的帖子,那你实在是高抬我了。虽然我也喜欢听别人说好听的,但别人说些不好听的,我可没有毫丝的权利不让别人说,更没法让别人不说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0:56:29
我见老赵的贴子是热贴啊。借个光。

是信仰缺失还是底线缺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17ece.html
                 张鸣

            是信仰缺失还是底线缺失?                 张鸣
  最近一段时间,老有记者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何中国人信仰缺失?我当然知道他们为何要这样发问,因为我们这个国家,一直在出怪事,毒大米,毒馒头,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你毒我,我害你。车祸撞人能拿刀把被撞者捅死,好好的人,能给送进精神病院。在某些人眼里,凡是出了这样的事,都是因为人没有了信仰。刚刚著名足球运动员郝海东说,中国搞足球的人没有信仰,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干,是指什么缺德事都干。这样的状况,到底是因为缺失了什么信仰呢?如果是说政治信仰,那么任何社会,有政治信仰的,其实都是少部分人。即使在改革前那种政治空气超浓的时代,多数老百姓,也不见得有什么政治信仰,连一些基层的支部书记,问起共产主义的ABC,也稀里糊涂。至于1949年以前的民众,政治信仰就更谈不上了。显然,没有政治信仰的人,不见得就一定会昧着良心去害人,干什么,毁什么,像搞足球的某些人一样,玩假,玩赌,把自己吃饭的行当玩砸了,也在所不惜。如果说缺乏的是宗教信仰,其实中国人在这方面一向比较含糊,说他们是佛教徒可以,说他们都是道教徒也未尝不可,甚至他们也可以做
  最近一段时间,老有记者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何中国人信仰缺失?我当然知道他们为何要这样发问,因为我们这个国家,一直在出怪事, 毒大米,毒馒头,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你毒我,我害你。 车祸撞人能拿刀把被撞者捅死,好好的人,能给送进精神病院。在某些人眼里,凡是出了这样的事,都是因为人没有了信仰。刚刚著名足球运动员郝海东说,中国搞足球的人没有信仰,什么都能干。
  什么都能干,是指什么缺德事都干。这样的状况,到底是因为缺失了什么信仰呢?如果是说政治信仰,那么任何社会,有政治信仰的,其实都是少部分人。即使在改革前那种政治空气超浓的时代,多数老百姓,也不见得有什么政治信仰,连一些基层的支部书记,问起共产主义的ABC,也稀里糊涂。至于1949年以前的民众,政治信仰就更谈不上了。显然,没有政治信仰的人,不见得就一定会昧着良心去害人,干什么,毁什么,像搞足球的某些人一样,玩假,玩赌,把自己吃饭的行当玩砸了,也在所不惜。如果说缺乏的是宗教信仰,其实中国人在这方面一向比较含糊,说他们是佛教徒可以,说他们都是道教徒也未尝不可,甚至他们也可以做白莲教徒,只要白莲教的神灵,对他们有用处。按西方的标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一向都是缺失的。在过去的时代,唯有祖先崇拜,还算稍微虔诚一点,但祖先崇拜,算什么,还真不好说。
  虽然说,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底层民众,的确行为比较规矩。但目前社会种种缺德的怪现象,跟信仰缺失,并无直接关系。换言之,缺失的并非信仰,而是道德底线。没有信仰的人哪儿都有,但没有信仰不见得就没有道德底线,无信仰与无底线,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尽管存在文化和民族的差异,但人类社会大体上都有一些基本的道德底线,比如不偷盗,不杀人害人等等。各行各业,也都有一些行业的职业道德底线,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损害这个行业本身。如果社会上普遍将这些底线弃之如弊履,那么,社会就难以维持了。就像有毒的食品添加,一旦所有从业者都这样干,整个行业也就完蛋了。搞足球的人都在赌球,玩假的操纵比赛,足球也就没人看了,搞足球的人,再也无利可图了。
  蹋底线的行为,经历多了,人的良知也就没了,底线也没了。虽然在政治高压和强约束下,只能集体作恶,个别作恶的机会不多,一旦运动结束,进入市场经济,没有底线的个人之恶就会突然爆发出来,愈演愈烈。加上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又是一个缺乏规则的天地。制订和监守规则的ZF,也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来体现的。官员们和百姓一样,都是经过运动洗礼的人,即使没有经过运动,也一样饱受道德滑落的熏陶。监管者,跟为恶者一样,没有道德底线,把监管变成钓鱼或者养鱼,变成牟利的过程。结果,反过来更加刺激了作恶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作恶之时,更加缺少道德自责。国人的底线缺失,从表面上看,是惟利是图,是市场经济刺激的。但从根子上讲,则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在过去的岁月里,经历了太多的政治运动,运动每每大规模突破底线,杀人可以不偿命,欠债可以不还钱。鼓励儿子斗老子,妻子揭发丈夫。这种集体突破和糟蹋底线的行为,经历多了,人的良知也就没了,底线也没了。虽然在政治高压和强约束下,只能集体作恶,个别作恶的机会不多,一旦运动结束,进入市场经济,没有底线的个人之恶就会突然爆发出来,愈演愈烈。
  加上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又是一个缺乏规则的天地。制订和监守规则的ZF,也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来体现的。官员们和百姓一样,都是经过运动洗礼的人,即使没有经过运动,也一样饱受道德滑落的熏陶。监管者,跟为恶者一样,没有道德底线,把监管变成钓鱼或者养鱼,变成牟利的过程。结果,反过来更加刺激了作恶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作恶之时,更加缺少道德自责。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17ece.html) - 是信仰缺失还是底线缺失?_张鸣_新浪博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1:05:30
234# witswang

呵呵!我帖子的光芒已经陨落哪!而你的正在闪闪发光!版主不是希望你变成变成不落的太阳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1:07:17
235# hhgxyzp

毛主席早说说过,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你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1:09:31
hhgxyzp 发表于 2011-5-28 20:42
231# witswang

谢谢你的关注!祝贺你被加精!
  这都是老赵的功劳啊。如果没有你的理论的启发,我根本不会思考这个问题。真诚感谢。
  学术研究必须得相互争论才可能会出现新的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1:26:19
hhgxyzp 发表于 2011-5-28 21:05
234# witswang

呵呵!我帖子的光芒已经陨落哪!而你的正在闪闪发光!版主不是希望你变成变成不落的太阳嘛!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落的太阳。真太阳都会落,只有假太阳才永远不会落。有一首歌,叫作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你认为那是真太阳还是假太阳。英国是所谓的日不落帝国,是说,其殖民地遍布全球,从地理学上讲,其经度相差最小的两块领土应该在180度之间,如果再加上太阳偏离赤道的缘故,其经度相差最小的两块领土应该小于180度。但是英国却最终成为日落西山的帝国。
  有个历史学家叫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其名著《全球通史》提出了一个著名原理,叫作领先遏制原理。是说领先者会骄傲自满,结果领先者没有进步,最后反而由领先变成了落伍。这些道理都说明,没有永远不落的太阳。因此,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比作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就显得有点妄顾事实的狂傲自大了。一个民族如果如此的狂傲自大,那显然是不愿意有进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3:06:18
238# witswang

中国话就说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之类的话,还是有些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8 23:13:39
witswang 发表于 2011-5-28 21:09
hhgxyzp 发表于 2011-5-28 20:42
231# witswang

谢谢你的关注!祝贺你被加精!
  这都是老赵的功劳啊。如果没有你的理论的启发,我根本不会思考这个问题。真诚感谢。
  学术研究必须得相互争论才可能会出现新的成果。
呵呵,哪天你真的创了什么理论,得了什么奖金,一定要分点给我!并且在说获奖感言时先表扬我一下!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