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hhgxyzp
多层超边际分析的概念确实是在与你的争论中提出来的。但是决策要素与决策层次的思想却是我自己早已有之的,那是我对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的实质长达多年学习之后的理解。
我自2000年开始学习新兴古典经济学,自1995年开始学习系统科学与自然辩证法,热衷于将各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我为了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推广用于建立制度的一般比较分析,早就与许多人(如定胜)讨论过多层决策模型的问题,因为多层决策模型是将超边际分析进一步推广之后的一般方法。而这只是因为我热衷于将各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思想方法的结果。本科时我自学过数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硕士阶段全面了解中西哲学各派思想,我早年曾经上过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企业管理学、谈判学、统计学、运筹学、逻辑学等市场营销专业几乎所有专业课程,我认为这些工作并非完全浪费时间,因为系统科学思维与各门学科融会贯通的思考习惯需要熟悉许多学科的具体知识。下面举三例来说明上述观点:
例1:就拿公共关系学来说,杨小凯在他的《经济学》中讲到一个厂商在保持与现有企业的公共关系与开拓新客户之间的管理费用之间必须要进行权衡折中,我对此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上过公共关系学。
例2:而本人提出“各种内外生交易费用权衡折中原理”(以交易费用权衡折中原理为关键词可从CNKI上搜索下载)时,也时常拿市场营销学与企业管理学中的例子举例。
例3:至于当于看到瓦里安在《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罗伯特·考特和托马斯·尤伦在《法和经济学》中讲述谈判的经济学理论时,我当然想起我读过的谈判学领域中成都大学张强教授的专著《赢家正道:西方八大谈判模式》(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在所有原来川大管理学院的教师中,我最欣赏的就是陈维正的谈判学课程,正是他向学生推荐了张强的《西方八大谈判模式》:尼尔伦伯格的需要谈判模式,马什的谈判结构模式,斯科特的谈判技巧模式,温克勒的实力谈判模式,雷法的模拟谈判模式,哈佛的原则谈判模式,卡洛斯的谈判谋略模式,赫恩的谈判契约模式。这些谈判理论正告诉我们,价格的实际决定是取决于人们的谈判实力(当然,从经济学角度看,主要是非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决定)。这一点与瓦里安与考特等人的谈判的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买卖双方的保留价格(双方谈判底线)决定了价格谈判的区间,而谈判技巧与谈判实力则决定了实际价格到底是哪一点。价格又对买卖双方交换所形成的剩余收益进行分割,或者说价格最重要的功能是分配人们之间分工合作的潜在剩余收益(这是一般化表述,超越了瓦里安的表述)。我提出的商品价值理论也完全基于上述交换的基本原理(考虑到现在还不完全成熟,暂不公布我的研究成果)。考虑到新制度家们和马克思辛苦研究制度的成果,我将上述交换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修正如下:人们的谈判实力进一步取决于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市场供求状况和人们的谈判技巧。这样一来,交换的基本原理就融合了马克思《资本论》、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供求分析、谈判的经济学理论(瓦里安与考特)、谈判的技巧实力理论(斯科特与温克勒)等理论。我现在给学生讲经济学原理,在正式讲供求之前都先讲交换的基本原理。最后形成的交换价格到底是否公正(公平价格理论),主要有两种公正理论对此加以解释,一是贡献论,二是自由公正论。只要稍加整合,就可以将政治哲学家中自由主义流派与贡献论流派之间的理论整合起来,而这正是我以后的经济学原理的重要内容。我上面所举融会贯通的思维方法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一点,各门学科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大学时没有老师指导,他们大多天天忙着借川大的牌子到处赚钱,哪有心思真正关心学生培养。但是我确实受益于各门学科与各种思想的学习,我从不根深蒂固的抵制任何思想。我总结一点,融会贯通的思维方法实际上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其关键之处是不要因为自己的个人喜好而先入为主地对某些思想或方法进行根深蒂固的抵制(就象您对于偏导数思维或偏变思维或共变法的根深蒂固的抵制一样,这些方法要求在比较时,一定得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而您则总是抵制将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参见195楼、201、202楼),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任何学科、去学习任何学科,去学习任何人的思想,当然也包括您的思想,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学术真诚吧。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即使在我看来您的思想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我仍然能够从中学习到东西。如果我因为您的错误而拒绝了解您的思想,拒绝学习您的思想,那么我可能既不可能得知您的错误的实质(请见201、202楼的总结陈词),也很难去完善多层决策模型的思想,当然也不可能顺便提出多层超边际分析方法,并将多层决策模型的实质弄清楚了。多层决策模型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决策变量的分组,因为有些时候分组是非常必要的,决策变量分组的原因有:某些自然限制(参见我对于生活国别选择的分析,不同国家中消费对象不能完全流动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52788-1-1.html),决策变量的类型差别(参见我在201楼对于制度选择的多层决策分析方法,制度变量是一个定类数据,参见
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432823&page=16#pid9312204我将统计学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数据的数据类型区分完整引用了过来,我不得不认为统计学教学对于我理解经济学收益颇大,再一次高赞各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方法的优越性)。
结论:您的思想观点只是我阅读了解过的众多思想观点中的一个,我当然感谢您发起的讨论。但是我得客观评估您的思想观点对于我的思想形成的意义——主要限于多层超边际分析这一概念的提出——我是为了批判您的理论观点而对超边际分析方法与库恩塔克定理进行了灵活运用(库恩塔克定理与超边际分析的基本上的等价关系参见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52788-3-1.html第24楼的总结)。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于我的启发。希望您的理论能够得到国内外学界同人欣赏与肯定,再次给予您的贴子以注目致礼。
再次借个光,注目礼思想体系是我的朋友欧阳君山提出的,这家伙才气过人,融贯中西。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我这里也帮他宣传一下。大家想了解注目礼思想体系,在百度上随便一搜索“欧阳君山”就找到了。茅于轼先生称赞欧阳君山的注目礼思想体系对于经济学具有颠覆性质。我有时间专门开辟新贴介绍讨论欧阳君山的注目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