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0579 9
2011-03-19
     什么是效率
       文/王羹渊 QQ1391565001 (转贴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一、经济学中的效率概念
  效率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的表述往往有些区别。但是无论其表述如何不同,其基本含义是一样的,就是指产出与投入之比达到最大。帕累托效率在本质上即是指在社会总资源存量一定时,对于所有人的效用水平(黄有光认为最终一定指快乐水平)这个产出达到最大。或者说简单点,就是指
  帕累托最优效率=max{社会福利函数/资源总存量}
  社会福利函数在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上通常称为功利主义的道德终极标准。伦理学上的道德终极标准除了功利主义标准之外,还有义务论的标准,即是增进所有人的品德。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道德终极标准),北大教授王海明在其《新伦理学》中的最新表述是,一总两分,总标准即是增加所有人的利益,分标准分两种情况,一是在不同人的利益不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应该是无害一人地增加社会总利益;在不同人的利益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应使社会利益净余额最大化。特别是,王海明认为,在他人利益冲突时,社会福利函数或道德终极标准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而在己他利益冲突时,社会福利函数或道德终极标准是自我牺牲。
  笔者将上述效率概念在经济学中又表述如下:帕累托效率即是指一个社会中,各种可能的潜在剩余收益完全实现了,从而其它任何调整,不可能使得至少一个人利益增加时而不减少其他人的利益。
  显然,各种可能的潜在剩余收益完全实现了,就意味着一定的资源存量下,社会总体的福利达到最大,社会福利函数达到最大,道德终极标准函数达到最大,整个社会最为道德,这时候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达到最高。这时候,显然社会福利总和这个总产出与既定的资源存量(或投入)之比当然就达到最大了。
  这里我们区分资源存量与资源投入:资源投入总量其实也可以视作资源存量,有些没有用的,可以视为你投入了,但是没有起作用。当我们以资源存量作为投入总量时,追求产出/投入这个比率最大化,也就是所有潜在剩余收益全部实现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状态。
  因此,本人心中的经济学原理,其主要部分就是研究实现潜在剩余收益的各种手段。大致来讲,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了制度调整如何提高社会福利函数,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了分工演进如何提高社会福利函数,而传统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研究了如何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本质上主要是交换)来提高社会福利函数。由于本人目前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因此本人的经济学原理还不能动笔。但是说起来,本人的经济学原理也并不敢妄称对经济学基础进行再造,我不敢再造什么经济学基础,只是把前人的理论通过恰当的方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而已。
  上面所说的效率实际上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的总目标,即在资源总存量(包括目前已发现的资源和未发现的资源,能利用的资源和不能利用的资源,这里暂不考虑宇宙膨胀论可能导致的宇宙资源总量自然增加的情形)一定时,使得地球人类社会整体的效率达到最大(暂不考虑地外文明人类的福利)。
  但是通常在具体的研究中,人们不可能总是研究整体效率,这时候往往只是考虑地球人类系统中的某一个局部问题。因此,严格来说,只要不是考虑地球人类总福利函数最大化,其他效率研究都只是局部效率研究。效率概念的层次性与系统概念的层次性相关,当然也与全局均衡分析的层次性相关,这一点本人的硕士论文《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比较研究》已有详细论述。
  通常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会讲述比如说厂商的投入产出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最终是消费者的时间或生命这一唯一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化决策=投入产出最大化决策,这是一个一般概念,而厂商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则是个别概念。
  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决策或效率最大化决策,前面第一个问题已经有所论述。要理解为什么“效用最大化决策=效率最大化决策=消费者的投入产出最大化决策”,就必须考虑消费者决策的多个步骤。消费者的终极投入只有一种,即他的生命持续,可以简单地称为时间。当然称为时间实际上不太严格,实际上应该是其自然生命机能。这种生命机能能够通过为己得他的伦理行为与别人交换利益,也能够进行自给自足这样一种单纯利己的伦理行为。(同时熟悉王海明《新伦理学》与杨小凯《经济学》的读者会发现《新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致于伦理学与经济学可以融合成一个学科,当然,经济学主要仍然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应用伦理学的分支,不过独立出来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在社会福利函数或道德终极标准函数的增加上进行细致研究。)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决策,即是指,投入自己的自然生理生命资源,追求快乐程度特别是幸福程度最大化(关于幸福与快乐的区别,见王海明《新伦理学》),说到底,即是指“快乐/生命投入"的最大化。
  这是消费者的总效率。但显然,这个总效率概念还不足以分析消费者的丰富多样的行为,于是我们得考虑一些具体的消费者行为。通常微观经济学上会讲述下面的投入产出最大化:
  第一,时间一定,通过把时间配置在闲暇与工作上,使得产出的效用水平最大化。(高鸿业第五版第八章第五节,瓦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章。这里的工作是一种抽象的工作,并不涉及到具体工作种类的选择问题。具体工具种类选择问题是,又得采取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法计算了。
  第二,当工作与闲暇比例确定后,就确定了收入。收入将在各种用途上分配,但所有用途大致可以分为消费、储蓄与投资三种,而储蓄与投资通常又难以区别(主要是动机上有区别),因此可简单地归为一类。在这一步骤中,投入的即是工作收入,产出的当然仍然是效用水平。因此,收入一定,产出最大化即是指收入一定,效用最大化。最优决策变量是消费、储蓄与投资金额的预算组合。这里的消费,都是抽象的概念,不具体,具体确定哪种消费对象与投资对象,那是下一步的问题。
  第三,(1)消费预算进一步在不同消费品之间进行分配,形成最优的消费模式以及选中的消费品的消费数量。(高鸿业第五版只讲内点解,角点解部分参见杨小凯《经济学》,以及笔者前面论述过的问题二。)
     (2)投资预算进一步在不同投资品之间进行分配,形成最优的投资模式以及选中的投资品的投资金额。(微观金融学、投资学、证券投资学等微观经济学分支学科,随便找一本教材一般都有讲述。当然,大多数教材也是只讲内点解而不讲角点解。不过一些金融学教材里面干脆不以效用产出为目标,而是以投资回报为目标,投资回报这种产出的单位通常是货币单位或比例数,因而比效用最大化操作起来更容易。)
  
  从上面可以看到,效率概念通常要分为总效率与局部效率(或分效率)。通常你不可能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模型,把所有影响因素全部考虑到,来求解总效率最大。这在计算上通常难以实现,因此我们的微观经济学才通常把总效率分解为各个局部问题,研究局部效率最大化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9 16:24:39
二、效率的一般原理
  为了方便后面的讨论,先对效率最大化决策的一般原理进行简单列举。
  在一个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最大化决策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约束决策,数学上称之为条件最值问题;另一种是无约束决策,数学称之为无条件最值问题。
 1.条件最值问题与有约束效率最大化决策
  
  对于有约束的效率最大化决策,存在着下面八种表述方式:
  (1)投入一定,产出最大化。Max 产出,s.t.投入一定。
  (2)投入一定,产出-投入比最大化。Max 产出/投入,s.t投入一定。
  (3)投入一定时,利润最大化决策。Max 利润=产出-投入,s.t.投入一定。
  (4)投入一定,利润率最大化。
  (5)产出一定,投入最小化。Min 投入 ,s.t.产出一定。
  (6)产出一定,产出-投入比最大化。Max 产出/投入,s.t.产出一定。
  (7)产出一定,利润最大化。Max 产出-投入,s.t.产出一定。
  (8)产出一定,利润率最大化。Max ,s.t. 产出一定。
  显然,上述八种决策从效率最大化角度考虑,完全是等价关系。我相信凡是具有基本的数学能力的人都能够看明白。其中特别请注意,在投入一定时,其中的利润最大化与利润率最大化是等价的。
  再次提请读者注意,有约束条件的效率最大化决策问题是相互等价的,这表现在厂商决策中,就意味着下面几个决策在投入产出效率意义完全等价:
(1)厂商成本一定:A.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决策。B.收益最大化。
(2)厂商成本一定:A.“产量/成本”最大化;B.“收益/成本”最大化。
(3)厂商成本一定:利润最大化决策。
(4)厂商成本一定:利润率最大化决策。
(5)A.厂商产量一定,B.厂商收益一定: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决策。
(6)A.厂商产量一定,“产量/成本”最大化;B.厂商收益一定,“收益/成本”最大化。
(7)A.厂商产量一定,B.厂商收益一定:利润最大化决策。
(8)A.厂商产量一定,B.厂商收益一定:利润率最大化决策。
2.无条件最值问题与无约束效率最大化决策
  但是在投入并非固定的时候,利润最大化与利润率最大化却不一定等价。以厂商的产量决策为例:
  (9)利润最大化产量决策,决策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决策变量是产量。
  (10)利润率最大化决策,决策目标是利润率,决策变量是产量。
  利润率最大化产量下的利润显然利润最大化产量下的利润。
3.从理性经济人的性质看厂商是追求利润率最大化还是利润最大化
  那么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投入不固定或产出不固定时,即在无约束效率最大化决策中,到底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利润率最大化呢?主流经济学认为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有人却认为应该追求利润率最大化。我们认为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在投入成本并未确定时,可以认为厂商的投入就是厂商所有者自己的生命本身,因此,按照效率最大化的要求,厂商应该追求利润最大从而使得其投入产出比最大,即效率最大。而不是利润率最大,因为利润率最大化时的利润要小于(至多等于)利润最大化时的利润。
  利润最大化看起来是总量最大化而不是效率最大化,实际上仍然是效率最大化,只不过这时候要以厂商投入的初始成本为计算效率的基点。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初始投入的成本是其资本金,会计学通常由实收资本科目记录。但是实收资本并非企业在生产中的全部投入,生产中的全部投入称为资产,因为企业可以发行债券,从而企业的实际投入可以多于实收资本。实际上,从实收资本这个角度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利润率最大化本质上是一回事,是等价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经营,一定是一个有约束条件的效率最大化问题,而不是无约束条件的效率最大化问题。而有约束条件的效率最大化问题,其各种形式是完全等价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通常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中,才没有利润率最大化的地位。
  实际上,在管理科学中,特别是财务分析中,确实一些地方要乃至利润率最大或回报率最大。但请读者注意,这些实际的财务决策,绝大多数都是有约束条件的效率最大化决策,按照前面的一般原理,在有约束的效率最大化决策中,利润率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本质上是等价的。既然是等价的,那么利润率最大化理论与利润最大化理论相比,就得不出任何新的结论。此时,利润率最大化只是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方便应用的形式,因此是从属于利润最大化理论的,属于利润最大化理论在有约束条件时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而真正无约束条件的最优决策,决策者追求利润率最大化有意义吗,或者说决策者的效用函数到底应该以最大利润为自变量还是应该以最大利润率为自变量。这是一个实证问题,是一个决策者在决策中的目标偏好事实如何的实证问题,需要对现实中的理性经济人进行问卷调查才能做出最终结论。这个问题在本质上,是对人性或人的偏好的一种检验,请恕本文不能详述,实证检验另文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9 16:40:06
   问题1:设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厂商的成本函数完全相同。并设厂商AC最低点产量设为100,且最低平均成本AC(100)=20,价格设为24,那么
   (1)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Q2与AC最低点产量100相比,是比100大,还是比100小。 
   (2)如果要生产500单位产量,要把500单位产量分给多个厂商生产,那么这时候的决策类型应该属于条件最值问题还是无约束最值问题。请指出它的决策类型属于2楼中所述的哪一个决策类型。
   (3)要多个企业生产500单位产量,要使总利润最大,每个企业应该生产多少产量,是100还是Q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9 16:46:40
  问题2:
   (1)厂商要使其利润率最大,产量是决策变量,其最优决策的一阶条件是(  )
  (A) AR/MR=AC/MC    (B)  AR'/MR'=AC/MC   (C)   AR'/AC'=AR/AC     (D)AR/AC=MR/MC=AR'/AC'
其中右上角的撇点表示对产量求导数。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要使其利润最大化,则其产量应该(  )由下面哪个条件决定
  (A)AC=P的点  (B)MC=MR的点  (C)AC=MC   (D)P=M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2 11:15:19
第一道题目:
1,比100大(产量增加,边际成本增加,利润最大化=(MR=MC=P))
2,有约束,属于(7)
3,100
第二道题目:
第一小题没明确,加点的是神马意思?????
2,B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2 11:52:32
我的理解  效率=福利   不请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