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由竞争的商品供给规律及其曲线
在市场中,商品价格是波动的,为什么呢?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商品价格等于或高于商品价值量,商品生产者就愿意生产商品或扩大再生产商品;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量,商品生产者就不愿意生产商品,更不用说扩大再生产商品了。但是,商品生产者并不知道市场中商品需求是多少、商品供给是多少,会产生商品供求矛盾,从而引起商品价格波动,也就产生商品供给的波动,那么,商品供给规律如何呢?
前面我们讲了商品供给的条件,而这个条件,正是商品供给规律的表现。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商品供给是生产关系的产物,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市场表现形式: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形式、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形式、商品生产的垄断形式。生产关系的不同市场表现形式,商品供给也表现为不同的规律。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还存在三种不同的社会表现形式:生产资料不参与产品分配的社会表现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表现形式、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表现形式。生产关系的不同社会表现形式,商品供给也表现为不同的规律。
因此,我们研究商品供给规律,必须在某一具体生产关系的社会表现形式下,针对具体的市场表现形式来进行考察,这就产生如下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不参与产品分配的社会表现形式下的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形式、生产资料不参与产品分配的社会表现形式下的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形式、生产资料不参与产品分配的社会表现形式下的商品生产的垄断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表现形式下的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表现形式下的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表现形式下的商品生产的垄断形式、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表现形式下的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形式、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表现形式下的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形式、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表现形式下的商品生产的垄断形式。
不过,针对三种不同的社会表现形式,我们都可以分别抽象出一般生产关系,用以把握商品供给规律,在一般生产关系下,生产商品各要素形成的价值量总和,我们称之为商品价值量。
在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形式下,商品生产者在商品生产之间是可以自由转移的,即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中处于平等地位,这一生产关系决定了商品供给规律。对于劳动者而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中处于平等地位,就是等量劳动时间形成等量价值,这就是生产资料不参与产品分配的社会表现形式下的一般生产关系,在这一生产关系下,生产商品的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就组成商品价值量,用以把握商品供给规律。当商品价格高于商品价值量时,商品供给就增加,商品价格就下降,直至等于商品价值量;当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量时,商品供给就下降,商品价格就上升,直至商品价值量。
对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二种社会表现形式,由于生产资料——资本参与了产品分配,此时,对于劳动者而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中仍处于平等地位,从而等量劳动时间仍形成等量价值;对于资本而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中处于平等地位,就是等量资本形成等量价值。在这一生产关系下,生产商品的劳动与资本形成的价值量(包括土地地租),就组成商品价值量,用以把握商品供给规律。当商品价格高于商品价值量时,商品供给就增加,商品价格就下降,直至等于商品价值量;当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量时,商品供给就下降,商品价格就上升,直至商品价值量。
在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形式与在商品生产的垄断形式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从而商品价值量不能把握这二种市场表现形式的商品供给规律,此时,我们只能根据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考察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供给规律、根据商品需求规律与最大资本利润相结合来把握商品生产垄断条件下的商品供给规律。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商品价值量,是我们用以把握商品供给的一般生产关系,从而用以把握商品价格的运动规律。商品供给的变化是第一性的,商品价格的变化是第二性的。在市场中,商品需求是客观的,但它只是决定了商品需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并没有或不能决定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是由于商品供给的变化而产生的,即商品供给决定了商品价格。
总之,商品价值量,是我们用以把握商品供给的一般生产关系:当商品价格大于商品价值量时,商品供给就增加,商品价格就下降,直至商品价值量,此时,商品供给理论上不变;当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量时,商品供给就减少,商品价格就增加,直至商品价值量,此时,商品供给理论经上不变。这样,商品价值量曲线,就是商品供给曲线,如图一所示。
商品数量
![]()
![]()
C
![]()
D
![]()
* *
E
F
A
B
![]()
商品价格
图一
商品供给曲线
曲线BADC,既是商品价值量曲线,又是商品供给曲线。当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为曲线BADC左边时,如图一所示的E点,此时,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量,商品生产者就不愿意生产商品,商品供给就降低,引起商品价格上升,直至商品价值量,此时,商品需求不变,商品供给就不变;当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为曲线BADC右边时,如图一所示的F点,此时,商品价格高于商品价值量,商品生产者就愿意生产商品,商品供给就增加,引起商品价格下降,直至商品价值量,此时,商品需求不变,商品供给就不变。
这里,商品供给的变化,用边际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格关系来进行分析就更加明白,如图二所示,曲线M为商品价值量曲线,当商品供给为O时,边际商品价值量为B。当商品价格为A时,商品价格低于供给为O时的边际商品价值量B,商品供给就降低,商品价格上升,直到商品价格等于边际商品价值量;当商品价格为C时,商品价格高于供给为O时的边际商品价值量B,商品供给就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直到商品价格等于边际商品价值量。而边际商品价值量的连线,就组成商品价值量曲线,当然,商品价值量曲线,就是商品供给曲线

图二
商品供给的变化规律
总之,商品价值量曲线就是商品供给曲线:劳动价值论中没有考察商品价值量曲线,也没有指出商品价值量曲线就是商品供给曲线;边际效用价值论则是机会成本曲线,不过没有说明机会成本曲线就是商品供给曲线。
第七节
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及其曲线
我们已经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货币之间的平等性,成为我们把握劳动量和资本量形成价值量或交换价值量运动的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成为我们把握商品交换价值量运动规律的东西。而在这一般生产关系下,即在等量劳动形成等量价值、等量资本形成等量价值的情况下,在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劳动量或资本量所形成的价值量之和,我们就称之为商品价值量。同时,我们要指出,正常生产条件,是指生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条件,不是落后的或中等程度的生产技术。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不同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条件的存在,是由于商品生产不完全竞争的结果。
在不同商品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不同的商品供给,而在不同的商品供给下,商品生产都存在一个商品价值量,即在不同的商品供给下商品价值量可能不同,商品价值量曲线,就是在不同的商品供给条件下的商品价值量的连线。
在现有的商品市场需求条件下,大部分商品的需求,不仅满足了商品生产条件的要求,而且自然资源也能满足这些商品的需求,从而大部分商品生产能稳定地进行,即在商品供给与需求变化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能长期保持不变。这里,引起商品价值量变化的,主要是规模经济引起的,因此,我们在考察商品价值量曲线时,不考察规模经济的影响。这样,我们就假定,在不同商品供给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的连线——商品价值量曲线,就是一条垂直于价格轴的直线,如图一所示的曲线L。
商品数量
![]()
![]()
L
O
商品价值量
![]()
图一
商品价值量曲线
不过,在理论上,不仅可能有少部分商品的需求,不能满足商品正常生产的要求,即商品需求非常小,从而使商品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同时,商品供给与需求可能超过自然资源的现有条件,需要利用较差的自然资源。
在商品需求不能满足商品正常生产的要求,即商品需求非常小,从而使商品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下,由于社会化大生产中,商品生产投入的资本必须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不管商品需求是多少,这样,在商品需求较小的情况下,即商品需求不能满足最小生产规模的商品供给,商品价值量就较高,而当商品需求增加时,商品价值量就减小,如图二所示的商品价值量曲线的AB段,这样,商品价值量就是可变的了。不过,一般情况下,商品需求都能满足最小生产规模的商品供给,从而如图二所示的商品价值量曲线的AB段常常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商品价值量曲线又往往可以简化为如图四所示。
当商品供给与需求可能超过自然资源的现有条件,需要利用较差的自然资源时,由于较差的自然资源的利用,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开发成本,这样,商品价值量就增加了,即在商品需求较小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就较低,而当商品需求增加时,商品价值量就上升,如图二所示的商品价值量曲线的CD段,这样,商品价值量也就是可变的了。
不过,商品价值量变化的情况,分为二种类型:一是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表现在一条商品价值量曲线上,如图二所示。这一类型,是由于商品供给与需求可能超过自然资源的现有条件,需要利用较差的自然资源时,由于较差的自然资源的利用,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开发成本,这样,商品价值量就发生变化了。二是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表现在商品价值量曲线的移动上,如图三所示。商品价值量曲线移动的原因,我们将在下一节探讨。
商品数量
![]()
![]()
C
![]()
D
A
B
![]()
商品价值量
图二
商品价值量曲线
商品供给量
![]()
![]()
L2
L
![]()
![]()
L1
![]()
![]()
![]()
![]()
![]()
![]()
商品价值量
![]()
图三
商品价值量曲线的移动
商品数量
![]()
![]()
![]()
![]()
商品价值量
图四
商品价值量曲线
总之,在商品需求极小与极大时,从而商品供给极小与极大时,商品价值量就可能会发生变化,只有商品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商品价值量才保持不变,综合如上所述,商品价值量增加的曲线,就如图二所示。
第四节
商品供给规律是生产关系的产物
商品需求规律是客观的,是不随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但商品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一定条件的变化而呈一定规律的变化。商品的社会总需求量就是社会产品总价值量分配到某个商品上的总价值量或总需求。而商品供给规律则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即商品的供给量,是在一定的商品需求规律条件下,由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什么商品、如何生产商品、生产多少商品,都是劳动者自己决定的,那么,劳动者是如何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呢?
物质财富是人类生存、发展与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生产的目的,是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在社会化生产中,劳动者生产商品,首先表现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不是为自己生产物质财富。因此,对于劳动者自己而言,他的生产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分配权力——价值,从而分配到更多的物质财富。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劳动生产率是客观的,不会随着劳动者的主观意愿而改变的,而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商品交换价值量就是劳动者获得的分配权力,而货币是分配权力的物的尺度,从而商品交换价值量转化为商品价格,因而劳动者的分配权力的高低,就表现为商品价格的高低。这样,生产什么商品、如何生产商品、生产多少商品,都是劳动者根据商品价格来决定的。商品价格高,劳动者得到的分配权力——价值就多,劳动者就愿意生产这一商品,商品价格低,劳动者得到的分配权力就少,劳动者就不愿意生产这一商品,转为生产其它商品。
不管是劳动价值论,还是边际效用价值论,也都认为商品价格高,劳动者就愿意生产这一商品,商品价格低,劳动者就不愿意生产这一商品,转为生产其它商品,但是这二种理论都没有也不能说明劳动者这一行为的原因。
我们以后在讨论商品供给规律时,将会指出,商品供给涉及到商品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一种商品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同时还将指出,在市场经济中,这个条件就表现为一定的商品价格。那么,在什么商品价格下,劳动者愿意生产这一商品,而在什么商品价格下,劳动者就不愿意生产这一商品,转为生产其它商品呢?这就存在一个平衡点,那么这个平衡点——一定的商品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如何决定商品供给的呢?这正是经济学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我们以后在分析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均衡时,也没有回答供给为什么会停留在均衡点上。如图所示。只是指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当商品供给低于均衡点的商品供给Q时,如图一A点的供给Q1。这时,商品价格较高,潜在的商品供给量为无穷大,从而商品供给量将增加。随着商品供给量的增加,商品价格将下降,直至到达均衡点。而当商品供给高于均衡的商品供给Q时,如图一的B点供给Q2。这时商品价格较低,潜在的商品供给量为O,从而商品供给将下降。随着商品供给量的下降,商品价格将回升,直至到达均衡点。那么,商品供给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商品数量
供给曲线P
![]()
![]()
Q2
B
Q
O
均衡点
Q1
A
需求曲线L
![]()
商品价格
图一: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均衡
当我们了解到价值仅仅是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商品价格——商品交换价值量只是反映了现实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时,也就不难理解这个问题。当商品价格较低时,商品生产者从社会总产品中分配到社会产品就较少,人们当然就不愿生产这种商品,面当商品价格较高时,商品生产者从社会总产品中分配到社会产品就多,从而乐意多生产商品。这样,商品供给,完全是社会生产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的产物。而这个均衡点商品价格是怎样形成的,也就只能从社会生产关系中去寻找。
以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把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看成是同一地位的东西,把商品供求的变化看作是商品竞争的结果,这是本末倒置。商品竞争本身是一种市场经济的运动形式或表述,是一种市场规律的表现,而不是规律本身,正如商品竞争并不决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而只是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市场表现。平均利润率规律是由货币资本的平等性所决定的。物理学中,电子围绕原子核本身不是一种运动规律,而是电子与原子核作用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也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因而,我们应根据它们的不同的性质,去把握它们的运动规律。商品需求是客观的,不随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我们应从市场经济运动中去把握商品需求规律。而商品供给规律,则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我们应从社会生产关系中或生产关系变化中把握商品供给规律或商品供给的变化规律。
这里,我们还要明确:商品供给规律与商品供给,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商品供给,是一客观存在,是某事某刻的商品供给,而商品供给规律,则是商品供给的变化规律,不是客观存在。如当商品供给为100时,这是一客观存在,而商品供给是增加还是减少,则是商品供给规律决定的。商品供给,是在一定的商品需求下形成的,商品需求是多少,能够实现的商品供给就是多少,从而,我们要在一定的商品需求规律下,来考察商品供给。
在市场经济运动中,社会生产关系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在不断运动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中,去把握商品供给的变化规律。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量成为社会产品分配
唯一要素,从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要求等量劳动形成的等量价值,成为我们把握商品供给量的变化规律性东西。而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要求等量劳动形成等量价值,并且货币资本的平等性——要求等量货币资本形成等量价值,成为我们把握商品供给量变化的规律性东西。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生产资料所反映的特殊生产关系,决定了商品供给的变化规律。这时,商品的社会总需求量——社会产品总价值量分配到某个商品上的总价值量的变化规律,成为资本家决定商品供给量变化的规律性东西。这些,我将在以后各章节中,进行详细的阐述。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