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uwei 发表于 2011-6-27 16:52
对于这个问题本论坛讨论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我看了均不满意,还是自己看书找答案吧。
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很简单:纯粹是一种规定而已。它不过是国际收支表“经常项目贷方余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借方余额”这个恒等式(本恒等式中,假设不发生“净误差与遗漏”且把“储备资产项目”并入“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另一种通俗但不算精确的说法。
亦即,“经常项目贷方余额”(可正可负)在教科书的理论中通常简化称作“净出口”,“资本和金融项目借方余额”(可正可负)在教科书的理论中通常简化称作“净资本输出”。
这样,当我们看到
国际收支表经常项目贷方余额是正值(等价地,
资本和金融项目借方余额是正值)时,我们可以粗略地说,该国的
净出口或
净资本流出是正的。
(补充:仅从字面上看,“出口”与“输出”似乎在表达相同的意义,不过,究竟是什么“出去”了呢?
其实,“借”与“贷”本身即分别表达了“进”与“出”两个方向。国际收支表记账规则可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或“有进必有出,进出必相等”。进来一种东西,无论它是货物、服务还是本币、外币、本国国债券、外国国债券等各种索取权凭证或信用凭证,记入借方即可;反之则记入贷方即可。
个人以为,宏观经济学没必要再引入“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这种本身不够精确全面而又容易引起许多误解的概念。只要了解,某笔业务在国际收支表上如何复式记账,就足够了——这样也就当然知道了各种项目的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是多少。
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0656-4-1.html
推广些,“储蓄”也是这样一个颇令人困惑的概念——它不过是某种剩余项目。看看本版的周期发问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