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为了盈利,逐渐恢复标价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
具体而言,瑞幸刚起步的时候,是用打折、优惠券的方式牺牲毛利润去换取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和星巴克的市场培育思维不同,瑞幸咖啡是资本游戏。
失真的定价是基于快速做大规模、占领市场、拿到融资、开更多店、圈更多钱的互联网逻辑,而现在也到了该涨涨价收割的时候了。
曾经靠补贴试图超越星巴克的瑞幸,的确在门店数量上“翻身”了,更在2022Q3净赚5亿。但如今,在价格却越来越接近星巴克,撕下平价标签、褪去“国货之光”光环的情况下,瑞幸该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库迪咖啡,又该如何应对如出一辙的低价狙击战?
不同于陆正耀再造“新瑞幸”的行业观点,「零售商业财经」认为,库迪与瑞幸虽是“亲兄弟”,但陆正耀绝无再造瑞幸的可能。
今时不同往日,市场环境变了,各要素变了,市场蛋糕被做大的同时,入局者、跨界玩家也一拥而上。
跨界企业来自各行各业,除餐饮企业外,包括中国铁路、中国邮政等大型企业,它们的加入共同助推了咖啡赛道的热度。
企查查显示,截至11月中旬,2022年咖啡品牌融资数量达到13起,占整个咖啡赛道融资总数的近八成。
图源:易观分析
万亿咖啡赛道从一条康庄大道变成竞争者众多的羊肠小道,这也意味着,即便陆正耀重回咖啡赛道的逻辑与眼光无误,可如果完全复制瑞幸的打法,库迪将必死无疑。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今的刘强东能再造一个京东吗?答案呼之欲出。
当然,库迪“起飞”、甚至“包抄”瑞幸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只需在瑞幸的基础上,把性价比、品价比做到极致,可以使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行业人士表示。
奶茶咖啡双向“互卷”,从瑞幸、喜茶开放加盟,奈雪不断降低的市场动作中我们看到,下沉市场大混战变得异常激烈。
对比星巴克的高端路线,瑞幸如今的品牌定位稍显尴尬。如果确定以下沉路线扩张的话,在与星巴克的差距中,瑞幸将被不断涌现的“manner”“Seesaw”等精品咖啡所围剿、夺食。
重新开放结盟的瑞幸,试图在做咖啡界的“蜜雪冰城”。
12月5日,瑞幸再发布公告,宣布启动新一轮合作伙伴招募。公告显示,本轮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城市覆盖河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内蒙古等9省41市,以三四线城市为主。其中,河南、山东、山西和东三省是重点。河南有10个市,山东和山西各有7个市,东三省有10个市。
图源:网络
只可惜,低线市场前有蜜雪冰城“幸运咖”,后有库迪破釜沉舟搞加盟,与它们在下沉市场兵戎相见难以避免。
值得一提的是,库迪为了快速铺店,不惜以低门槛、大优惠吸引加盟商,并拿出了“免加盟费,抽毛利的15%左右”与“亏钱给补足,为加盟商亏损兜底”两大诱人政策。
“为亏损兜底”无疑是给加盟商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此外,瑞幸咖啡“起死回生”后,门店增长迅速,且在今年实现盈利,这点也给加盟库迪的信心来源做了背书。
陆正耀与大钲
从恩人到仇人
“我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轻易出手,一旦出手,我一定从粮草、弹药到部队,全部调集完毕,发令枪一响,比赛就结束了。”
陆正耀曾给自己总结了一套资本运作的万能公式“陆式资本术”——抓住风口、找对赛道、成立公司、巨额融资、烧钱扩张、急速IPO。
如果说瑞幸进入到市场能力测试阶段,需要给消费者提供“喝瑞幸的意义”,那么库迪所面对的,不是来自消费端的质疑,而是来自“陆老板究竟是老实搞钱,还是要搞歪路子”的资本拷问。
陆正耀与资本的爱恨纠葛,多半与这两个男人有关:愉悦资本创始人刘二海、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
在过去的数年间,“资本铁三角”亲密无间,刘二海、黎辉先后投资了陆正耀的创业项目神州租车、神州优车和瑞幸咖啡,并将这三家公司送入资本市场。

图:“资本铁三角” 黎辉、陆正耀、刘二海(从左至右)
不过陆正耀重利益、轻情谊,对“自己人”并不友善的处事风格,给他与刘、黎三人间的嫌隙早早埋下了伏笔。尤其郭谨一这种老部下的倒戈加速了郭谨一、刘二海、黎辉合力针对陆正耀的反杀之路。
财务造假风波后,陆正耀出局、大钲资本入主。黎辉曾毫不避讳地谈及自己对瑞幸咖啡项目的参与度。“除了资本,包括在战略上,应该说我们都是一个深度合作伙伴,甚至可以说是这家公司最早的创始团队成员。”
某种程度上,大钲是看着瑞幸犯错并最终暴雷的始作俑者之一,只不过它却成为了最终的利益既得者。
瑞幸“起死回生”前,陆正耀尝试过趣小面以及正处于风口期的预制菜“舌尖英雄”,项目失败以及瑞幸“重生”给了陆正耀重回咖啡赛道的希望。
时代变了,陆正耀的策略也变了。
一个最直观的表现是,不同于以往神州租车、神州优车、瑞幸咖啡直接狙击中心城市战场的业务打法,库迪咖啡在下沉市场开启大规模人员招聘,开启了一条从野蛮扩张到登堂入室的反向包抄之路。
这背后的原因无外乎,以往仅作为城市消费的咖啡,已经开始沉下去了。

图源:库迪
当年,黎辉的大钲资本是瑞幸咖啡的最大机构投资方,在瑞幸奄奄一息之际持续向瑞幸注资并提升了自己的控制权,在瑞幸“内斗”中站在陆正耀一边的董事被清除,而改组后的董事中,以大钲资本为首的投资人派系占据了主导权。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陆正耀做库迪的终极目标,大概率是把瑞幸打到奄奄一息的时候再买下,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懂瑞幸、更渴望续写瑞幸的新篇章。
换句话讲,陆正耀知道瑞幸的所有,对瑞幸的底牌了解的一清二楚,但是瑞幸不知道陆正耀要打出什么牌。
即便大钲资本在资本市场上无懈可击,但在经营管理上、团队狼性文化建设上是不如陆正耀的。
这盘棋,瑞幸是守、库迪为攻。
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如果瑞幸能守住库迪两年时间,库迪必死。可最坏的结果是,瑞幸连六个月都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