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65 0
2011-07-19
  7月18日上午10点49分,作家钱钢先生在新浪发出微博“惊悉王克勤领导的《中国经济时报》调查部今天上午被‘连锅端’,严重关注!”到下午16:49,已有转发近3000条,评论1200多条,微博舆情几乎是一边倒地声援王克勤和他的团队的。

  北京外国语啊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在经济观察网发表文章透露,不久前一位知名艺术家到王克勤的报社去拜访他,并说要加入他的调查团队。王克勤笑而答曰:“月薪一千七,你干不干?”当然,王克勤作为首席记者、部门主任、报社仅有的两三位正高级职称之一,月薪要比年轻同行高些,但全部加起来,一个月也一般不超过3000元。王克勤年近47岁没有买过房子,在国内最知名记者中恐怕是最清贫的。

  由此条新闻引发一个思考:记者的社会价值是如何得到体现的?记者也算高危行业(尤其是一些经常通过暗访爆料社会黑幕的记者,很容易遭到报复),与他们的社会价值相比,他们的稿费、工资收入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如何用经济学解释这种社会价值与个人收入的不对称?


  补充:根据展江微博透露,王克勤调查山西疫苗,十多次去山西22000元差旅费只报销10000元,稿费得3000元,净亏9000元。从经济学的角度,这显然是赔本生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