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市场营销
1673 1
2011-08-01

社论-刘子千现象 颠覆传统营销逻辑

·         2011-07-24

·         中国时报

·         【本报讯】

扁平的嗓音、直白的歌词、简单的布景,歌手刘子千以一首〈念你〉爆红台湾,他一天连上六个节目,还有八个通告等着抢人;youtube点阅人数在很短的时间里飙破百万,专辑卖到缺货,成为最近演艺圈的超级传奇。

     刘子千的这首〈念你〉,大街小巷人人琅琅上口。但不过是两个礼拜前,〈念你〉还像是「全民公敌」似的,在网络上被攻击到一无是处,网友留言说这首歌难听到如同「魔音穿脑」、「生物武器」,还要向环保署检举有害人体健康之类的。神奇的却是,随着网络上的留言批判愈多,〈念你〉竟不知不觉发展成一个显学,不论正面还是负面,媒体报导不断,炒红了刘子千。

     因为讨论这首歌的人太多了,所以就有更多人想知道这首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连大牌艺人上节目都要唱〈念你〉两句,不然好像就落伍了。youtube上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kuso版〈念你〉,如「海绵宝宝」版、「唐三藏」版、「无间道」版、「打爆屏幕」版、「酸你」版等;结果,〈念你〉红了,刘子千也红了。

     〈念你〉不断被骂,到了临界点,负面能量转为正面的力量。大约在youtube点阅人数突破十万人次的时候,〈念你〉成为话题,到了三十万人次的时候,刘子千成为现象;现在,刘子千成了一个代名词,于是有「女版刘子千」、「美国刘子千」之类的说法;未来或许还会有各种不同领域的「刘子千」出现,形容那些「专业可能有问题,但不知为什么,大家就是觉得他蛮可爱」的那种人。

     很多商品都是靠「口碑营销」,商品好,一传十、十传百,销售创下好成绩;〈念你〉也算是「口碑营销」,不过是「负面口碑」,从网络留言看来,听过歌、看过MV的人,九成九觉得歌难听,或者MV难看。有趣的是,就是因为这首歌另类到一个被网友评为「惊吓指数破表」的程度,反而变成了流行

     刘子千来自演艺家族,父亲是导演兼词曲创作家刘家昌,母亲是影后甄珍。外型俊俏的他,两年前曾推出创作专辑,还拍了电信大厂的广告,但当时刘子千并没有像这次这张被形容为「回到上古时代」的专辑一样,引发这么大的轰动。有人说〈念你〉是「逆向操作」的结果,也就是说,当初故意把歌写得很单调、故意让刘子千唱得很欠扁、故意把MV拍得很粗略,目的就是要引起话题,然后炒热人气。但看来又不像是如此,至少刘家昌已经否认要用这样的手法捧红儿子。

     〈念你〉是不是难听,见仁见智,但刘子千能如此火红,youtube居功厥伟,说明网络时代的营销手法早已超越过往的逻辑,按赞的人多是好事,说烂的人够多,也有效果;点阅率就是王道。此外,还有一些创作上的理由;如简单易懂的歌词和弦律,「三厅式文艺爱情片」的场景,几乎没有任何拍摄技巧的简单MV…共同营造出一种目前已经很少见的「复古风情」,现在很多流行歌,歌词一大串,MV视觉强烈、变化快速,有时让人应接不暇,〈念你〉则像是一个久别的老友娓娓道来,慢僈叙述、不给压力;有人认为〈念你〉的整体表现很白目,但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显得十分醒目。

     目前看来,刘子千对观众、听众、网友的疯狂取笑,还没有太失去风度的反应;如此EQ,也逐渐化解外界从对他歌艺的负面评价,甚至扭转为对他这个人有正面的评价。当〈念你〉与刘子千成为网友毒舌焦点时,他的父母并没有经常为儿子辩护、挡子弹,而是让刘子千自己有学习成长的机会;刘家昌甚至警告儿子,如果这关捱不下去,就别想在演艺圈混下去。对曾为演艺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刘家昌与甄珍来说,保持旁观可能并不易,但如不放手,孩子又如何在这现实残酷的世界里,闯出一片天?看来,〈念你〉除了是个营销课题,或许也是个亲子课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12 17:09:57
是哦,又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