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64 3
2023-03-27
劳动价值论是否成立,一直存在着长期的争议。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等于价格,商品的交换就是价值的交换。价值是定义的,它就是劳动时间,所以劳动价值论必然会符合按劳分配。反过来说,如果这个社会可以满足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自然就是成立的。

按劳分配具有人类的最朴素的哲学观,所以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后来称之为李嘉图学派的劳动价值论。由于和现实严重不符,这个学派后来破产了。至于为什么不符,没有人可以解释,所以一直到今天,都有人企图用统计数据,为李嘉图理论翻案。

要理解这个原因,先要理解马克思。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中的最重要观点:剩余价值论,也就是劳动价值是由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共同构成的。如果一个社会,可以实现按劳分配,那么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都会按照劳动者的实际贡献,分配到每一个劳动者的身上。

这是不可能的。原则上,劳动力价值服从按劳分配,剩余价值服从按资分配。因为两部分的价值遵循的分配原则不同,所以劳动价值是不可能服从按劳分配的。因为劳动价值不符合按劳分配,所以价值和价格是分裂的,商品的交换不是价值的交换。

举例来说,劳动时间相等,劳动价值相等。同等劳动时间,无论是农民或工人,都将具有同样的劳动价值、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然而农民不需要使用资本,所以农民的剩余价值在工人的身上。表面上看,工人和农民的劳动时间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最终分配到的剩余价值不同,导致双方各自实现的价值、也就是价格完全不同。

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差别在于,前者的价值是自身劳动的价值,它是不能实现等价交换的;后者的价值不是自身劳动的价值,而是包含了重新分配的剩余价值,它是能够实现等价交换的。

马克思将这种剩余价值的重新分配,称为价值转形。价值转形是劳动价值论中最复杂的理论。至今为止,人们都无法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即使是建了,也无法满足马克思提出的两大总量相等的条件。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具体的说,有三大问题没有解决,概括起来就是设备、土地、复杂劳动。(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3-3-27 11:55:16
后者的价值不是自身劳动的价值,而是包含了重新分配的剩余价值,它是能够实现等价交换的。
--------
后者那个根本就不是价值,是生产价格。
交换是等生产价格交换,不是等价值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3-27 12:28:05
反过来说,如果这个社会可以满足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自然就是成立的。
------------
如果这个社会不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就不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3-28 00:53:17
没这么复杂,简单的推理就能证明劳动时间不可能决定商品交换比例。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446466-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