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教课书里有质变和量变,一切数学的工具都在围绕着它们来展开,去分析事物的运动变化;
但是除了量变和质变,我们的世界甚至宇宙,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不被重视的变化,那就是合变;
阴阳合万物生,合变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础,这是东方哲学特有之处;
1+1=2,这是数学的基础,数学又是西方科学的基础;
但是1+1=2,这是基于一个同性假设才能成立的等式,也即抛开事物的特殊性,归纳其一般性,1+1才能等于2;
比如,1个男人+1个女人,在抛开性别特殊性的情况下,他们才能等于2,也就是1+1=2这样的认知才能够成立;
那么,如果真实的宇宙和世界,明明是各有自己的性质才能产生变化呢?
也就是,我们该怎样更贴近真实的展示或者描述真实的世界呢?
想要用人类发明的文字或数学符号解释更真实的世界,也许进行抽象认知未必是更接近真理;
抽象认知是抽取和归纳事物的一般性和本质特征,抛开了其特殊性;
但是明明真实的世界运行,就是其特殊性在推动,比如碱水遇到盐酸才能生成盐巴,而不是遇到纯净水这样的各种透明液体;
所以我们分析事物,除了抽象认知,也可以进行具象认知;
我们可以对事物进行同性假设,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异性假设;
比如:1个男人+1个女人不可能等于两个男人,也不可能等于两个女人,但他们可以等于1对夫妻或者1对恋人;
再比如:1个精细胞+1个卵细胞=1个胚胎;
回归到经济行为场景,来分析商品的价值生成机制,那么商品价值的生成,是由哪两个异性因素决定呢?
交换的一方是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而另外一方是不是为了自己的劳动得到认可?
很明显,商品交换的两个异性因素,其实就是消费方的需求和供应方的劳动;
但是,商品交换,是两个异性在这里产生了合变,那么它还是纯粹的劳动或者纯粹的需求吗?
对于商品完成了交换产生的价值即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论者强调这个价值就是劳动,效用价值强调是需求端的感觉;
其实无论是劳动价值论还是效用价值论,在商品交换生成价值这里的表述都非常的荒唐;
这就好比,父母结婚生了一个孩子,劳动价值论者认为这个孩子就是它爹,而效用价值论者则认为,孩子是它妈妈对它爹的感觉;
用合变的逻辑去分析商品的价值,它其实是1份劳动+1份需求在这里产生了结合,生出来1个孩子——价值;
所以,财富是劳动和需求产生的合变生成的,而不是印钞机可以印出来的;
印钞机印钞,在数字货币未诞生的时代,属于一种正腐的合法性抢劫;
在数字货币已经到来的时代,属于一种非法行为,应该被立法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