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3192 19
2011-08-10
      帖子的内容我思考已近10年,且已经有论述帖子内容的专著发表,而且,作为教授西方经济学20年的教师,虽然理论水平不高,也不深,但最基本的理论我还是了然于胸的。希望获得大家真诚地批评。谢谢您!!

       发帖于此的最大原因是本书的思想差不多与边际主义处于针锋相对的位置,但在比较极端条件下也有相一致的地方,并不总是对立的!
       (本帖内容共9层楼)

一、新在何处?   
      
       1、灵魂是新的
       我把最优化看作是微观经济学的灵魂,或者说微观经济学最主要是研究最优化的理论,因此,从这一视角,我把我研究的微观经济学称作为《新微观经济学》,即我研究的微观经济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不同于目前微观经济学的最优化理论。
       新灵魂新在我的最优理论中的经济人追求的总是投入——产出比这一效率或相对量的最大(小)化,是投入——产出比这一效率或相对量最大(小)化基础上的产出这种绝对量的最大或所失这种绝对量的最小,而不是目前微观经济学最优化理论中的经济人追求的非投入——产出比效率最大化基础上的产出这种绝对量的最大或所失这种绝对量的最小。这就是两种灵魂的区别。
        2、由此导致的方法论是新的
       由于我们的经济人追求的总是投入——产出比这一效率或相对量最大(小)化基础上的产出这种绝对量的最大或所失这种绝对量的最小,因此,如何使得产出/投入比最大或投入/产出比最小,就成为我们判别资源配置或经济人行为是否最优的最高标准或根本标准。也因此,我们把资源配置经济人追求的产出/投入比最大或投入/产出比最小的方法,叫做总量平均分析法或平均总量分析法,这一方法取代了目前微观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法,或者说取代了拉格郎日微分求导方法和不等式约束条件下的用库恩-塔克定理规划求优的方法。对目前微观理论这些寻优或求优方法的否定,可能意味着数学工具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程度的大幅度下降。同时,数学工具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程度的大幅度下降,也因为我们对(投入/产出)求导或(产出/投入)(注意:这里的投入、产出都是变量,且投入是自变量,产出是因变量,不同于目前微观通常给定一个,而求另一个)求导会越求越复杂,从而使得我们不能通过运用微积分方法来求得最优效率,这自然也降低了传统的数学工具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程度。
    既然微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两方面都被更新,那您认为我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可否被称为《新微观经济学》呢?

        二、为什么还是西方式的微观经济学而不是其它式的?

       1、研究的仍然是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单个市场的供求及价格决定的现象;
       2、方法论在总体上还是西方的科学方法,即新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哲学上仍然是还原论的方法、个人主义的方法,因此,从这样的研究方法角度来说,我的新微观经济学与目前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并无二致。注意:此处我们说的方法论是从更高层次上说的,而在稍为具体的层次上,正如我在上一部分所说,新微观经济学的方法论主要是总量平均分析法或平均总量分析法。
       3、新微观经济学的框架总体上与目前的微观经济学大体相似,属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当然,为了说明新微观经济学最优化的思想和方法,自然也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是目前的微观理论所没有的,如:经济人选择行为对象的原则、最优化概念的内涵及其与最大最小的关系、总量平均分析法或平均总量分析法的方法论性质、经济人行为的约束条件,等等。当然,由于最优内涵的改变,在具体内容上与目前主流相似或相同的概念,其内涵也是不同的,比如供与求的概念,表面上看与现在的微观一样,但其内涵或成立的基础,完全不同于主流的微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10 12:56:47
三、在假设条件上有没有什么突破?



       在最基本的假设上没有什么突破,资源稀缺假设与经济人假设仍然是我的新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与主流微观也并无二致。但我的新微观经济学的具体内容在逻辑上应该说与这两个假设的相容性要比主流微观大得多,如主流微观假定的经济人追求所得最大或所失最小,实际上与资源稀缺假设并不怎么相容。

       虽然在最基本假设上新微观经济学没什么突破,但在一些稍为具体的假设上,新微观还是有突破的,或者是有所改变的,这表现在:

       1、资源用途的无限性假设

       由于主流微观不研究经济人资源用途或行为对象的选择问题,所以,自然也就不涉及资源用途多寡的问题。主流不涉及这问题,等于默认资源用途给定或经济人行为对象给定,这算一种隐含的假设或暗含的假设。由于主流默认资源用途给定或经济人行为对象给定,其实质也就等于假定资源用途是有限的,经济人要在假定的这些有限的用途上配置资源。因此,从资源用途多寡的这一角度来说,我的新微观在这一问题的假设上相比于主流微观是有所突破的。但不管资源用途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都不妨碍经济人追求投入——产出比相对量性质效率的最大化这一目标及其实现,但这一目标具体如何实现还是有区别的,表现在:如果用途给定,则经济人追求既定用途上的投入——产出比效率的最大化,我的《石破惊天:三句话革微观经济学的命,革不了微观的命就革我的命》一文就是说明如何来实现此目标的;如果资源用途无限,不给定,需要经济人自己选择资源的具体用途,则经济人要根据效率最大化的目标选择资源使用效率最高的用途,我的《釜底抽薪再革微观命:没有资源具体用途选择研究的最优化理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最优化》一文就是说明此目标的实现问题的。

       2、在消费者个人收入的假设上有所改变

       应该说,主流微观把消费者的个人收入看作是一个参数,并不是看作为一个假设,但作为参数,毕竟还是有假设的性质。在我的新微观中,消费者个人收入不再被看作为约束消费者个人消费的参数,原因在于收入仅是约束消费者所有消费的参数或变量,而不是约束消费者消费个别商品的参数或变量,因为微观研究的是个别商品的需求,不是所有商品的需求,所以,在宏观经济学中,收入作为消费的函数是正确的,而在微观中,由于微观研究的是个别商品的供求问题的,所以,收入不应该作为约束条件来处理,但我并不否认收入对消费者消费个别商品或具体商品的影响,但这需要我们按消费者消费个别商品的逻辑来重新处理。特别是,主流微观把消费者的收入作为消费者消费个别商品的预算支出,更是没道理的,因为,一是消费者不可能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来购买个别商品的,二是支出多少是由价格和购买数量决定的,在逻辑上是不可能事先被决定的,只有价格已知和购买数量既定,你才能知道支出多少钱。

        3、期限的长期假设内涵的拓展

       拓展的原因:主流的微观经济学在运用长期概念时前后的内涵并不统一,这具体表现在,主流微观经济学在分析企业的生产理论、成本理论时,长期都是针对单个企业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的,可是,主流经济学分析企业在产品市场长期均衡时,却主要围绕整个行业的投入——产出变化,而不是围绕单个企业的投入——产出变化来分析企业的长期均衡,如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企业的长期均衡,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说明的,并且,又在如此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阐述行业的供给曲线,如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供给曲线。显然,单个企业的投入——产出不同于整个行业的投入——产出,分析整个行业长期均衡,自然要涉及行业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而竞争问题,难道与长期中的投入——产出概念完全等同吗?虽然这两者有关系,但它们绝不是等同的关系,如完全垄断市场也有长期的问题,但却没有竞争,所以,在分析长期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行为时,我们应该把长期与竞争这两个概念放在不同的层次上来展开分析,而不应该混淆放在一起来分析企业的市场行为。

        基于上述原因,我把长期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不考虑其他企业投入——产出行为的长期,也即不考虑竞争关系存在条件下的长期;

       二是考虑其他企业存在,有投入——产出行为的长期,也即考虑存在企业之间竞争条件下的长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12:57:29
四、新微观对目前微观理论的具体冲击的表现



         (1)最优化内涵的改变,以效率最大化或效率最大化基础上的产出最大或投入最小取代非效率最大的产出最大或投入最小的这种最优化;

     (2)基本分析方法的改变,以平均总量分析法或总量平均分析法取代边际分析法;

     (3)在逻辑上彻底批倒边际主义的思想,特别是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4)赋予供求以新的内涵;

     (5)不得不大大降低了数学工具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

     (6)避免了“两个剑桥之争”所带来的逻辑上巨大困扰;

     (7)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更好的的微观基础;

     (8)为应用经济学提供了真正的基础;

     (9)得出许多不同于主流微观经济学的新的微观经济政策;

     (10)正确地解释了企业加成定价法的最优性;

      其他:主要是废除大部分边际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12:59:59
五、科学性的自我评价

       简单地说下:

       一是我的理论与资源稀缺假设、经济人假设更相容、更逻辑一致;

       二是我的理论与现实更加接近;


       三是能解释目前微观所解释的现象,也能解释许多目前微观不能解释的经济现象,这一特征是科学进步的基本要求;

       基于上述判断,我自然认为我的理论更具科学性。



      
六、微观理论的重大缺陷为什么不容易被发现



      1、严重的数学化掩盖了或迷惑了人们的视野

      2、传统理论的供求及与价格的关系大体符合人们的经验认识,由此使人们很难怀疑它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13:00:52
七、我是如何发现主流微观经济学重大逻辑缺陷的?

          1、在02年的时候,在我再次研读《资本论》时,我感觉古典经济学的利润率平均化观点应该是正确的,但微观经济学并没有对此做出专门的阐释,因此,我试图想弥补微观经济学的这一缺失;

       2、萨缪尔逊的全球工资水平趋于均等化的观点强化了我用新古典理论解释利润率平均化现象的信心;

       3、在考虑和寻找利润率平均化的动力机制时,首次发现了微观经济学的又一个问题,也可以说是古典经济学也一直在强调的一个动力机制,就是经济人的逐利动机促使经济人在不同项目上进行资金(不是资本)的流动,而这,使我想到经济人究竟是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对象的?或者说,经济人是如何选择资源的具体用途的?这是我首次想到经济人的行为对象或资源用途的选择问题;

       4、考虑经济人的行为对象或资源用途的选择问题,我意识到这也是主流的微观经济学没有研究的问题。如何选?又使我意识到边际分析法的无用性,因为对象的选取,我们无法用某种函数来表达,同时也不可能用分数或小数来表达对象的种类;

       5、在00年以前,我曾写过一篇论文批判北大专门研究西方经济学学术史的晏智杰教授关于《资本论》中有边际分析法的观点,这使得我对边际分析法的本质在那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我发现主流微观经济学忽略资源用途或经济人行为对象选择问题之后,我进一步认清了边际分析法本质、局限性和它的应用条件,同时也使得我在寻找新方法时对哲学上的整体论和还原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整体论认识的加深,这是指我们对资源用途或经济人行为对象的选择,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而不是根据局部指标来寻优。因为最简单的理由就是,对象的选与不选,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性的事件,而不是要的条件下要多少的问题或不要的条件下要多少的问题。

       6、在对上述问题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之后,我意识到,这是必须用一本书才能说得清楚的事儿,不可能通过发论文的方式来说明,并且,这样的论文也没有杂志会发的。于是,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几易稿件之后,便有了本人《新微观经济学》专著的面世。

       7、专著发表之前,我一直认为只有在资源用途或经济人行为对象不确定,需要自己选择的条件下,才需要用到总量平均分析法或平均总量分析法,而一旦资源用途或经济人行为对象确定或已知,就如目前微观经济学所假定的那样,则边际分析法仍然是适用的。但是,当我一直在考虑如何用最简短、最易理解的方式在人大经济论坛表述我专著中的思想时,我才又进一步地发现,既然资源稀缺又可流动,且产量规模针对给定的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又可自由选择,经济人出于自利目的,怎么可能会按边际分析法的MR=MC或MU=lP来决定自己既然对象的数量呢?而是仍然会按最高效率要求来决定自己的对象的数量的。于是,我便进一步否定了边际分析法应用范围或它的作用、地位。而这一点,是我专著中所没有的思想,也可以说是我专著发表后思想的新变化。

       以上只是大致叙述了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历程,至于具体的心路历程及背后的原因,如果有机会,交流对大家有启发,那以后再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13:01:43
八、边际分析法的运用范围

       1、因信息的不完全和风险的存在而有一时闲置的资金,可以按MR≥MC的原则配置更多资源,能不能达到MR=MC的要求,则取决于你闲置资金的规模,以及市场需求的规模;

       2、制度规定的专项用途的资金,在满足效率最大化条件下还有剩余的部分零散资金,可以按MR≥MC的原则配置;

       3、因物理化学属性而只能在专门用途上使用的资源,在满足效率最大化条件下还有的剩余的部分,且这一剩余部分不足以再建新生产线(工厂),则可以按MR≥MC的原则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