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懂当前的宏观经济,则一定要首先看懂中国的货币体系。
而看懂中国的货币体系,就首先看懂央行释放基础货币以及商业银行释放信贷并增加货币供应量M2,这些基本的货币逻辑。
对于基础货币中,只有流通中的现金M0是社会中的流通货币,剩下的准备金部分全部在金融银行体系中,但是流通中的M0不过区区10万亿人民币左右,而且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只有在农历春节取现发红包时有1-2万亿规模的波动。因此,M0并不是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核心部分。
于是,分析的重点就落在了货币供应量M2这个货币指标上面。而M2也是包括了流通中的M0部分的。
M2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它只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央行增加有主基础货币(有主货币包括外汇占款,黄金占款,以及国债占款),才会导致社会中的M2增加。(央行释放的无主货币再贷款不会影响M2。)
2.商业银行增加银行信贷并派生增加银行存款导致M2增加。
而我们现在可以清晰看出,央行释放的有主货币国债占款,黄金占款,规模都非常非常小,且央行受银行法限制不能直接包销国债,所以央行释放的有主货币途径十分收到了制约,其次外汇占款伴随15-16年大规模外流萎缩后,后续多年都长期保持了相对稳定。
也就是说,央行增加有主基本货币导致M2变化的因素1,暂时来说就几乎完全失去了功能和作用了。
因此,导致社会M2变化的唯一方式,就是全社会继续增杠杆,继续向银行贷款并增加货币供应量M2了。
换句通俗的话说,全社会继续通过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模式加杠杆,会导致货币供应M2增加,那么反过来,只要社会主动去杠杆,甚至全社会被动去杠杆,就也会导致货币供应量M2萎缩和减少。
最后,就还是通过我修改完善后的哪个交易支出公式:
支出=收入-储蓄+信用-到期债务本息。
所以,现在宏观经济就只能显著依靠社会加信用继续举债加杠杆来维持了,而且这个过程必然会同步导致银行信贷和M2同步增长,这一点可以看看过去2年银行的信贷数据增量和货币供应量M2的增量就能得到证实。
但是,银行继续释放信贷,在央行基础货币与M0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就意味着银行的准备金也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规模的,而M2增加意味着银行存款的增加。
央行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这个指标分子分母同时减去M0,
即准备金/银行各项存款=准备金率在分子保持稳定不变而分母增大的情况下,会导致银行实际的准备金率不断降低,货币乘数不断增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不断升高。即会出现我提出的新概念M2提款权危机。
这是这些运行规则和规律对金融货币体系的影响。
而对于宏观经济,则通过公式:支出=收入-储蓄+信用-到期债务本息。会导致社会到期债务本息支付继续增加,也就会抑制社会的总支出,而一个人的支出就等于另一个人的收入,也就会导致公式中的收入也降低。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他们之间必然会,100%会出现一个交叉点。
一旦社会总收入在减去即使萎缩的必要的生活支出后,仍然无法覆盖到期的债务本息支付的时候,这个时候,全社会的债务违约现象,就会大面积增加,并爆发债务危机。
除非,继续采取拖延的政策,央行继续降准或者增加无主货币再贷款补充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并继续通过信用来补充公式中的社会总支出能力。否则就是债务危机大爆发无疑问。
但是这么玩下去,总有交叉点到来的一天。
因此,中债危机并引发巨大的金融危机,并最后导致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经济灾难,几乎在逻辑上无法避免。而且会迅速到来。
看不懂以上的金融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则和逻辑,理解不了宏观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运行方向。那么很多金融大资本,很多高额负债的债务人。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