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0F 发表于 2011-8-13 16:44 
老兄认为是腐儒论,不知能否说出个所以然?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我只鼓励你,能看完就看完。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竞争也必须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原理很简单,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了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什么呢?是建立在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商品交换,就要有进行交换的不同利益的人。就是不同利益的市场主体存在。无论是原始的物物交换,还是当今先进的信用卡购物,都是不同市场主体,利益不同的人进行的交换。什么叫利益不同,市场主体不同?在交换之前,这个东西是我的,那个东西是他的。只有进行交换,才能满足各自的需求。我的还是他的,这是所有制的概念。我所有的东西,是我私有的。市场交换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公有制基础上,就没有这种市场交换,也就没有市场经济。
有人一直在鼓吹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但是真正的公有制经济,是全民所有的经济,全民共同所有,那么怎么会出现市场交换,利益不同的市场主体呢?可以说,若真存在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只存在一个市场主体。自己与自己交换?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
经典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我所在的工厂进行了生产,我进行了劳动,分配给了我工资,然后我拿着工资去市场交换我所需要的东西,将购买来的东西进行消费。这里有个交换的概念,拿着工资去交换,是要去交换不同的商品,与其他工厂的商品进行交换,我不会与自己的工厂进行交换。例如我所在的是酒厂,若与自己工厂进行交换,根本不必去市场,直接将酒分配到我手里来就可以了,这也根本不用发工资,工资本身就是这些酒。设若在一个全面公有制的社会里,整个社会的所有人都处于这样一个协调统一的经济体系之中,那么就相当于是我们同处于一个无所不生产的超级工厂里面。我们作为这个超级工厂的劳动者,是它的一部分,这个超级工厂不必与我们进行所谓的交换。如果还有所谓的交换环节,那么这个交换也不是真正的交换,而是这个超级工厂内进行分配的一种方式,归根到底,是分配。因此,在公有制条件下,是不存在交换环节的,也不存在真正的市场。
有很多人青睐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互结合,鼓吹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将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分拆,例如将电信部门拆分成移动,联通和电信。让他们相互竞争。据说如此可以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但是,当他们能够进行相互竞争时,就说明它不再是全民所有的了。全民所有的公有制主体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要进行相互竞争,必须使他们成为利益不同的不同利益集团,没有人会只是为了竞争而竞争,竞争是因为有不同的利益。全民所有的基础上利益是一致的。他们真的开始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说,全民已经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如果我们看看当今电信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相互剪割电缆的行为,就知道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到底多么剧烈。实际上这些企业,已经是官僚所有的企业,控制他们的官僚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他们之间的竞争反映的是不同官僚集团之间的利益斗争。控制国有企业的官僚集团,是官僚资产阶级,这个阶级利益不是统一的,而是存在深刻矛盾的。电信各集团之间的竞争,是官僚资产阶级之间的垄断竞争,危害更加严重,而且严重浪费资源。仅指浪费资源一项,如3G技术的推广,各来一套,各自布点,互不兼容。如一个市区有三百个点,各企业各占一百个点。密度是多少?只能按一百个点计算。这是三倍的重复建设。市场经济中的所谓的公有制企业,也变成了追求利润的市场主体,事实上的垄断私有集团。这谈不上公有性质,其逐利行为使其具备资本主义性质。这并不像真正的公有制当中,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能够用于他本身,而是被官僚资产阶级榨取去,纳入他们的腰包。这样,一个国家,一个ZF,也就变成了大资本家,拥有无与伦比的垄断优势,肆意盘剥人民,巨额利润全都纳入特权阶级的腰包。这种公有制的市场经济,最终的结果就是将人民盘剥得一干二净,高积累低消费,最终分配严重不平等,生产过剩,内需不能扩大,导致系统崩溃。这谈不上任何“公有”的性质。
还有一部分人提倡市场社会主义,仿效南斯拉夫模式,让工人选举经理,实行工厂内的工人自治,相互竞争。运行于市场经济一样。这似乎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互结合的完美方式,但是,单个工厂的工人集体经济,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这种集体对于集体内部的工人来说,是公有的。但对其外部的劳动者来说,是另外一个利益集团。这是小范围的公有,大范围的私有。也可以说,工人集团所有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低级形式。无数个这种工人集体经济组成的市场经济,运作与资本主义毫无二致。同样有兼并,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危机。资本主义能有的,它都有。但是却惟独少了资产阶级。这是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在这种体制之下,各工人集团之间利益就变成了对立的,工人不再作为一个阶级存在,他们本身也成了资本家。工人之间不能联合,就注定要被外部资本主义所击败。即使我们不谈它只是一国范围内的,假设有这么个不受外部干预的市场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它的存在注定也是不长久的。不同的工人集团之间的竞争,将要导致兼并,继而就是垄断,它最终将能够成为一个统一体,消灭市场。这与资本主义的垄断有所不同。工人阶级的利益在于要实行统一的公有制。因此,它的归宿将会是计划经济。
公有制基础上不排除会有一部分市场,会有商品经济的存在。我们说集体经济是一种公有制经济,但却是一种低级的公有制形式。没有达到全民所有的程度,有集体所有制,就有交换,就有商品的存在,因此就有市场存在。集体经济与全民所有经济进行相互交换时,全民所有的经济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了另一个市场主体,更大范围内的私有制经济。
我们说,公有制之下,利益不同的主体存在,那么就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做完竞争最高形式的战争存在。那么,苏联入侵阿富汗,或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怎么解释?
当时的世界处于“冷战格局”之中,苏联内部是公有制,但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它不过是较大的利益主体。而整个世界,远不是什么公有制。矛盾是自然就要产生的。而入侵阿富汗正是两个不同利益集团,苏联与美国全球竞争的表现。而在东欧集团内部,公有制也仅仅就一国之内而言的,我们说社会主义阵营,只要这么说,就说明这个阵营内不是一个人,一个主体。仍然是多个主体。各国各成主体。各国之间的利益远未达到一致。也就是说,东欧集团内部,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国之内的公有制,跨出国界就成了私有制,这必然带来矛盾。
武装入侵仅仅反映了这个矛盾。公有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统一体。各东欧集团并没有一个高于各国ZF的国际ZF机构,他们之间的协调是同级的协调,顶多是老大哥与小弟之间的差别。矛盾是必然存在的。
什么是真正的,高度的公有制?是全民所有制,但这个“全民”是指世界人民的整体。即使所有国家建立了各国的全民所有制经济。那么在全局上看,与市场社会主义没有多少差别。各国之间还是需要交换,各自还是利益不同的市场主体。市场在国际的层面上还是真实地存在的。各国即使再平等,也不过是表现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全世界人民的公有制,必须要建立世界ZF,凌驾于每个国家ZF之上。统一听其号令指挥。才能够最终实现全世界的统一,经济和政治的。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最终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日益为全球的公有制建立创造条件。各国在经济上更加密切的联系,相互依存,达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程度。这就说明,公有制的革命时机已经将要成熟了,全球范围内的全民所有制的建立已经有了现实的可能。
私有制的最后残余,市场及市场竞争和交换。即使是公有制经济在世界全面建立后的很长时间内,也不可能消除。这是可以预计的,在亚非拉等地区,生产力落后,在全民所有制夹缝之中必然还存在较为落后的集体经济的公有制形式。只有当集体经济最终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也最终消亡时,商品以及商品交换,市场以及市场竞争才会最终消失。